作文赏析

2017-11-03 19:36许丹玲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7年9期

许丹玲

今年的高考作文要求“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古老与新生》的作者选择了“长城”和“一带一路”这两个关键词讲述中国的气质,古今辉映,以古释今,形象而准确地诠释了“中华沉稳而雄健,开放而包容的文化内核”。

首先吸引我的是散落在篇幅中的不凡见识,有一种少年的獨特和“老成”的深刻。例如:“文明的形成,大抵少不了林立的剑戟,杂乱的马蹄”,“但,重重矛盾之中,往往也藏有文明前进的天机。北方游牧民族的刚健之气,就在一次次拼杀中,融入了农耕民族的血脉”,“伴着商品的流通,诸多伟大文明开始了互相融合,互相传播。丝路所凝聚的瑰丽甚至炫目的文明,令人叹服,令人心折”。对于“一带一路”的理解,是不太好从宏观上把握和表述的,而“用共同繁荣代替窥伺和猜忌,用文化交融代替戒备和抵抗”,“(长城)是中华民族性格基因的密码”,“一带一路”,代表的则是兼收并蓄的豪迈气概,是重焕活力,诉说着参与者共筑团结、昌盛之世的愿景;长城作为“国之重器”留镇后方,一带一路则走到世界的前沿,指向一个更值得期待的明天。“这份认识,这份理性应该是平素思想的结晶,是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怀,是老师欣喜看到的成长。

在结构上,第三段以一种油画般厚重感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沉郁苍茫的意境,巧妙的由古老的长城过渡到第四段对开放与融合的文明的叙述。

在第四段作者用“瑰丽甚至炫目”来形容丝绸之路所凝聚的文明,用西方学者的话语来表白东西方文化碰撞的迷人光焰。而这古代丝绸之路的融合的成果又是以古映今,述说了“一带一路”的意义和作用。虚实相生,含蓄蕴藉。

作为考生,在高考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一篇不乏灼见的文章殊为不易。不过,从整体的格调和语言风格来看,属于沉稳大气,不够平易亲切和生活化,外国青年读来可能不太容易理解接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