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伟
摘要:金融国际化与金融危机为金融监管工作带来了不同层面的影响,要合理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然后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确保金融监管工作适应国际化的发展需求。文章分析了金融国际化、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总结了金融国际化、金融危机对金融监管的改革影响内容。
关键词:金融监管;国际化;危机;关系;影响
金融监管工作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金融监管工作与金融国际化发展和金融危机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三者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认清当前金融监管工作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方向建议。
一、金融国际化、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一)金融国际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1. 金融国际化影响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发挥
金融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削弱了国家内部金融监管的有效性。目前国际金融业的发展呈现出大同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在这样的趋势影响下,国家内部的金融市场就变成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一小部分,这一小部分的金融监管在本国内往往会发挥出很大的作用,但是在跨国业务的发展领域,原有的金融监管措施就显现出很多的不足之处,一是金融监管体制与国际化监管要求不符合,导致很多国家内部的监管机制无法适应长期发展与管理要求。二是金融监管体制发展受到国际化金融市场的冲击,在这样的国际化冲击之下,很多监管原则与制度对国际化新生金融事物的管理是相对落后的,无法启动全面化管理程序。
2. 金融国际化促进金融监管的完善
金融国际化促进金融监管的完善,在金融国际化的发展模式下,本国金融监管制度必须要与国际化监管体系相融合,自然就会逐步走向完善之路。首先,金融并购和混业经营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银行业的兼并加强了银行业集中程度,一方面可以提高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也容易因为风险管理不当而积重难返。这些内容虽然增添了金融监管的难度,但同时也是的金融监管发展必须要想出新的解決之路,确保能够让本机构的发展成为适应多方面金融并购模式的监管要求。其次,金融国际化所带来的金融事物改革创新也为当地的金融监管体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促进了金融监管模式的完善。例如,金融国际化下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下,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就必须探索数字货币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制、修订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的数据模型、信息交换、信息系统、软件测试等信息技术标准。在金融统计标准方面,要统筹建立覆盖所有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金融基础设施、各类投融资行为、互联网金融和跨境金融交易的金融业综合统计标准体系。
(二)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1. 金融监管不完善是金融危机发生的源头
金融危机的发生本质来讲就是金融监管的不完善,导致了金融体系的崩塌。纵观几次大型金融危机的发生都与金融监管工作的不到位密切相关,政府的监管松散会导致金融市场的混乱,使得政府监管力度降低,甚至出现鼓励金融非正常化的发展,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2. 金融监管是防治金融危机的必然举措
2007年的美国华尔街次贷危机,对这项金融危机的研究可以看出,为了更好地应对次贷危机,美国迅速制定了中短期金融监管计划,对金融危机出现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大力度的监管,保证消除监管制度之中的重复与无效内容,保证金融监管目标明确,进而在短期内保证次贷危机能够得到控制。不仅是美国,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各国、韩国、日本、中国均加强了金融监管的制度完善与漏洞分析。从这些实际举措可以看出,金融监管是防治金融危机的必然举措,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监管进步化表现不容忽视。
3. 金融监管在金融危机过后会出现放松
金融危机解决之后,国家的金融监管体系会有所改变,监管力度会降低,出现监管松散的问题。美国在20世纪就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回归了松散化的金融监管模式,使得金融业的投机事件不断发生,为后期2007年的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问题一经解决就变成了历史,不能再次被国家政治中心重视,自然就使得监管力度降低了。其基本的循环模式就是“监管不到位→金融危机→强化监管→危机逝去→经济繁荣→管制放松→金融危机→新一轮监管升级”。在这样的周而复始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将金融监管工作长期健全发展下去,就要长期堵住漏洞,解决金融创新与监管完善之间的发展与融合处理,使得下一轮的轮回能够变成稳步前进的轮回。
二、金融国际化、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的改革影响
(一)金融国际化下金融监管的改革影响
1. 金融国际化下的宏观审慎监管
金融监管主要注重微观审慎监管,对个体金融机构的风险会蔓延到整个金融系统,因此要防止个别金融机构的风险,保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单一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必须要考虑到监管范畴之内,确保能够满足监管资本的要求,从而大大降低个别金融机构破产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宏观审慎的监管要求要考虑到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所产生的金融机构和监管套利一致,特别是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的监管措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趋于一致,都将继续确保单个金融机构的稳定,而且还可以有效避免监管套利,一些欧洲的国际银行已率先金融国际化下实行宏观审慎监管,在一些比较大型的金融机构中,风险管理比较健全,他们使用各种信贷风险管理模式对不同类型的资产、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行评估,极大地提高了银行的稳定性,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出发,强调宏观审慎监管理念。
2. 金融国际化下的保护投资者权益
对提供信用卡、抵押贷款和其他贷款等消费者金融产品及服务的金融机构实施监管。需要完善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相配套的若干制度和措施,加强平等原则。例如,期货市场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自由市场价格,投资者根据充分竞争的信息形成未来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理性预期,价格一般是真实的,合理的,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对现货市场价格的指导意义。虽然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或客观条件,有些投资者在信息平台方面有着天然的劣势,但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弱势的原因是不可保护的。认为,只要交易本身不存在被操纵、扭曲、反映交易者自身意图交易的结果的基础上,也应该承认是公平合理的。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所有的内部和外部投资者。另外,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下降,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长放缓,导致很多行业产能过剩,这些关系金融机构平衡自身发展和支持供应方面的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其背后可能参与实际资本退出困难的问题。因此,对大中型企业的发展也要加强金融监管与企业内控制度的全面综合完善,以此来确保投资者的权益能够得到保护,特别是金融国际化的前提下,境外企业的发展情况更需要全面研究发展,确保投资者在国际环境下也能够保证自己的投资能够获得收益。
(二)金融危机下金融监管的改革影响
1. 全覆盖的一体化金融监管
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工作必须要实现全覆盖的一体化金融监管。首先,要构建金融监管系统组织。例如,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构建了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主要对金融稳定性进行全面管理,并定期能够提出可行性建议。我国也要构建类似的组织,在完善现有制度体系的基础上,构建金融监管稳定性维护组织,特别针对大型金融组织必须要定期进行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的监管控制,为解决“大而不能倒”问题,完善现有机制。同时,在全覆盖的稳定性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投资行为的监管,为保证投资顾问、金融经纪人和评级公司的透明度和可靠性,要重新制定严格规定;把受托职责放在首位,经纪人的自身利益要放在客户利益之后;增加监管经费,以加强其监管职能。
2. 信用评级的和谐型金融监管
和谐型金融监管概念的提出就是要求我国的机构的监管摆在突出的位置监管当局应处理好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严格监管和鼓励创新之间的关系。中国的金融衍生品不发达,从而避免高风险,也阻碍了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国应鼓励适当的创新来满足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也要保证对金融衍生品的严格监管,这样两者之间的发展就是和谐型金融监管的概念体系。具体的做法可以重点推广信用评级监管,对金融企业和行为进行试用期的信用评级处理,评级的最终结果决定了监管工作的内容,保证对信用不合格的组织能够进行剔除,对不合格的金融创新产品能够取替。
综上所述,金融国际化与金融危机为金融监管工作带来了不同层面的影响,要合理分析这些影响内容,然后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确保金融监管工作适应国际化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刘迎霜.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历程——基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视角的叙述[J].南京社会科学,2011(04).
[2]罗书章,叶陈毅,高春荣.金融机构高负债率下的资产管理:收益与风险的权衡[J].企业经济,2011(01).
[3]谢平,邹传伟.金融危机后有关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综述[J].金融研究,2010(02).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盐城市中心支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