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潇
摘 要: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改变了“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更注重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力求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独立品质、高度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3-006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3.034
随着社会和科技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日益需求,人文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人文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从人的本性出发,培养人文精神,追求人生意义和价值,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初中化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具有启蒙性和基础性的学科,自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下面是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功能进行探索和研究之后,提出的几点感想。
一、重视“以人为本”,体现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这些观点都在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首先,在化学知识的编排上,体现了化学知识的建构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关系。将部分难点适当的分散开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例如在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一节奇妙的化学中首次提到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此处编写的目的只是让学生了解物质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简单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水等物质的微观构成;之后在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中介绍了分子这一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的特征,然后整个第三单元重点编写了原子的构成及离子形成的过程。这样循序渐进的编排顺序,让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就能够到”的感觉中,符合“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念,更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其次,在教材栏目的设计上,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会,例如在每一节的设计中,都有“交流共享”栏目,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另外,在每一章的后面都有一个“到图书馆去”的专题,不仅介绍了门捷列夫、侯德榜、拉瓦锡等科学家的事迹,还介绍了古今中外的化学发现以及生活生产中的化学小知识等等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化学的发展、世界的变迁,同时感受化学与生活、社会、自然的和谐关系。
二、注重培养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民族自豪感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时期。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多识一点”“到图书馆去”等栏目及丰富的图片,不仅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几千年来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例如我国汉代就出现的“盐田法”、最早的合金“司母戊鼎”等;还介绍了我国科学家不畏困难坚持研究的事迹,例如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等,这些内容的呈现有助于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传承与进步,以及中国在化学研究方面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关注环保,激发社会责任感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遵循了“从生活走进化學,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路,因此有很多内容都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八年级化学教材中涉及空气质量、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九年级教材中涉及海水淡化、钢铁的锈蚀与防护、重金属污染等。通过我国当今社会存在的这些与能源、材料、环境等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化学无小事,环境保护需要从人人做起,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同时,严峻的社会问题,会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知道社会的进步,不是一个人的努力可以完成的,而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影响、帮助身边的人,共同促进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四、建立辩证唯物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物质观”“微粒观”“变化观”是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重点阐述的部分核心观点。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突出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物质又是由许多微小粒子构成的,这些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的;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可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等核心知识,也点出了正是这些客观存在的微观粒子的变化,才导致了物质状态或种类的变化,才构成了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在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逐渐形成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逐步对世界产生基本的认识和看法,反过来,又用这些观点和看法来指导实践,不断进行验证与完善。
五、重视创新、合作与实践能力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非常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节化学之旅中,教科书就强调了“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发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恰恰是创新思维的一种体现。另外,教材也增加了让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创新性改进的思考,例如用蒸馏法淡化海水中长导管的替代问题。化学的研究与发展离不开实验,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合作与实践能力的最佳方式。鲁教版教科书中几乎每一节都设计了“实验探究”“活动天地”“交流共享”等栏目,安排了至少9个学生实验,比如粗盐提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实验是需要学生设计并完成的,例如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等。由此可见鲁教版教科书对学生创新、合作和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
总之,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不同于传统教材,不仅具备信息资源的功能,更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其起点和终点,真正实现从“教本”向“学本”的转变,从“文本”向“对话”的转变,从“知识”向“素质”的转变,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为初中化学教师,要深挖教材,把握人文内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卢巍.“鲁教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特点分析[J].山东教育,2004(14):40-4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