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群
面对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教育问题,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应该选择逃避,而更应该正视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的环境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教育模式,提高政府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重视,并有针对性地有所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更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家庭情况,积极向学校及政府寻求帮助解决孩子的就学困难,对于资金设施问题更应该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努力让民族地区的孩子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不让成长在边缘的花朵凋零。
一、少数民族小学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1.语言不通。在雷波这样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他们与外面世界的沟通甚少,而小学生的教育大都由自己本村镇较有名望的长者完成,而这些教育者大都是沿用祖辈传给的知识,由于居住的60%都是彝族,他们大都使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长此以往他们与外面世界的交流也就越走越远,导致现今的教师在进入这些民族聚居地时出现了一个最大的教育问题—语言不通。
2.家庭教育跟不上,学生辍学率高。在雷波这样一个民族乡镇,父母80%都是农民,知识水平低,对于孩子的学习自己也是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导致学生在学校出现打架、说脏话、随地丢垃圾等不良习惯,而自己又没有好的教育方法,而这样的学生在学校老师教育起来吃力,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成了“问题生,学困生”。而这样的学生数量在雷波县的民族乡镇一直居高不下,久而久之学生的辍学率也随之升高。
3.交通不便,资金、教学设施缺乏。都说一个地方是否富有先进,要看這个地方的交通是否便利。现今的发达城市都交织着各种立交柏油马路,也正是这些通畅的马路为城市带来了知识和财富。对比之小,当城市已经车水马龙时我工作的乡村有些仍不通路。由于地处贫困山区,经济发展滞后,教学所需的硬件、软件设施设备缺失,教学条件亟须改善,教学资金的需求量随之增大。交通不便,教学设施不足,教师上课显得更加吃力,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原本语言交流困难的山区环境变得更加恶劣。
4.条件艰苦,老师流失量大。少数民族地区多数地处偏远,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教师引进也就成了一个大困难,要能够留住老师更是难上加难。通常情况下任教老师任教一至三年后这些外地老师就会陆续离开,因为他们适应不了这里的生活环境。师资的不停流失,不停引进,教师更替的速度快,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针对少数民族小学教育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1.师生互相学习语言,创造有利的语言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民族地区语言不通是师生交流的最大障碍,因此师生的共同努力是及其重要的。
2.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能将我们区乡孩子的教学成绩与城乡孩子放在同一个条框中,执行同一个标准,那么对有些地方的教育活动来说岂不是“捆着绳子跳舞”,而对于民族地区的教育来说,更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谈。所以,民族地区要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教学目标和纲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组合利用、和谐发展。
3.教育单位应该多考虑引进本民族的教师到自己的家乡工作,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家乡没有语言障碍,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家乡需要什么,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当今仍有不少的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但当他们看到自己家乡的贫困时,他们不愿意回去。因此希望我们的教育单位多鼓励我们的民族大学生到基层的民族区乡工作。
4.在民族地区家庭教育跟不上,导致学生的辍学率高的问题,应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掌握好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状态。对于家长无法给孩子辅导的,学校老师应该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尽量使这些孩子的学习任务在学校中完成,当然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分配的任务,能够给孩子辅导,积极与教师交流.对于困难的家庭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贫困资金,解决其生活困难,让孩子没有生活之困,使孩子得到最好的发展。
5.强化政府统筹与指导作用。首先,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的经费投入,将这些经费充分利用使民族地区的交通得到充分大改善,让外面的教育资源进入民族地区,使教育资源也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帮扶,使民族地区孩子也享受与城市孩子同样的教育。其次,再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同时,更应该优化基础教育设施,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大农村、边缘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政府部门应该尽量帮助民族地区开设相应的教育咨询室、图书室,给家长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同样应该为民族地区的教育提供专业人才。使民族地区的教学设施设备跟上城市的步伐。
6.对于民族地区难于留住老师的问题,针对当前的艰苦条件,政府部门应该给民族地区的教师更多的教育补贴,同时多关心教师的生活状况及心理动态,对于一时不能适应的教师应当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同样启发教师的模范性及灵魂工程师的角色,让他们在工作中体会到成就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