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红,傅亚萍,邵奇敏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固定翼正反向固定在PICC维护中的对比研究
冯建红,傅亚萍,邵奇敏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目的对比固定翼正反向固定在PICC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江苏省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和上海长海医院行三向瓣膜PICC置管并维护的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行健康宣教,采用掷币法将正面的设为研究组,反面设为对照组,研究组289例,采取固定翼反向固定;对照组211例,采取固定翼正向固定,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移位、静脉炎以及漏液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导管移位、静脉炎以及漏液的发生率依次为1.73%、2.08%、2.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6%、8.53%、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维护时使用固定翼反向固定操作方法比较简单、易行,能有效减少导管微小移动,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其依从性,降低患者置留期间漏液、感染以及静脉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固定翼;正向固定;反向固定;PICC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如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穿刺置入导管,并将导管尖端置于锁骨下静脉或上腔静脉内的一种置管技术[1]。该技术能降低因化疗药物渗出或长期输液而导致局部组织坏死、肿胀的危险,避免反复穿刺以达到减轻患者痛苦、保护血管的目的[2]。但PICC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因固定不牢易发生导管移位,造成局部感染,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为防止导管部分脱离或滑出,采取有效的固定方法尤为重要。为对比固定翼正反固定在PICC维护中的应用效果,笔者对行PICC维护的患者500例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江苏省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和上海长海医院行三向瓣膜PICC置管并维护的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行健康宣教,纳入标准:患者神志清醒、签订知情同意书、年龄18~75岁;本院置管,并坚持该院门诊进行维护。排除标准:预置管部位皮肤明显破损、凝血功能障碍、置管前有其他感染者以及无法坚持两个月以上在该门诊进行维护者。采用掷币法将正面患者设为研究组,反面设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289例,对照组21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均选择贵要静脉进行三向瓣膜PICC置管,置管成功后,对导管进行修剪,外留7 cm,上减压套筒和固定翼,并用透明敷贴进行固定。对照组固定翼距离穿刺点0.5~1.0 cm进行正向固定,实验组则使固定翼距离穿刺点0.5~1.0 cm处反向固定。换药维护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标准操作,从下到上无张力将敷料撕下;每次换药时取下固定翼,消毒时先用酒精棉片,再使用聚维酮碘,自然待干后再将固定翼扣于距离穿刺点0.5~1.0 cm处,使导管在凹槽中能够妥当固定。
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移位、静脉炎以及漏液的发生率。静脉炎按照INS学会制定的分级标准:无临床症状为0级;红斑伴有局部疼痛为Ⅰ级;红斑伴有局部疼痛及水肿,静脉条纹形成但未触及硬结为Ⅱ级;红斑伴有局部水肿、疼痛,静脉条纹形成并可触及条索状物为Ⅲ级。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导管移位、静脉炎以及漏液的发生率分别为1.73%、2.08%、2.77%,对照组分别为6.16%、8.53%、7.11%,研究组各项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导管移位、静脉炎以及漏液的发生情况[n(%)]
PICC已广泛应用到临床之中,尤其适用于进行肿瘤化疗的病人,但使用过程中会引起断裂、滑入体内或是脱落等不良事件。对PICC导管采用常规的固定方法,因导管会随患者屈肘运动自由进出血管,进而引发机械性静脉炎[3];另外,导管固定不牢也会发生导管移位现象,致使局部感染,增加液体渗漏、疼痛、肢体肿胀等并发症的发生,也可发生房颤、椎旁积液等特殊危险[4]。使用固定翼对导管进行正确固定,能够减少导管在人体自由出入时的活动空间,预防导管滑脱、感染以及细菌性静脉炎[5]。
本研究中,对研究组采取固定翼反向固定,对照组采取正向固定,结果显示,研究组导管移位、静脉炎以及漏液的发生率依次为1.73%、2.08%、2.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6%、8.53%、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向固定有利于观察凹槽中的导管固定是否妥当以及刻度变化,能够及时调整刻度,以免发生导管打折或脱出,也可观察出导管是否存在污物;通过反向固定,使缝对皮肤所形成的压痕减少了,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增加了,从而增加摩擦力,增强导管位置稳定性,降低导管移位几率。
综上所述,PICC维护时使用固定翼反向固定操作方法比较简单、易行,能有效减少导管微小移动,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其依从性,降低患者置留期间穿刺点局部漏液、感染以及静脉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 Walker G,Todd A.Nurse-led PICC insertion:is it costeffective?[J].
Br JNurs,2013,22(19):9-15.
[2] 钱玉兰,孟 云,陆勤美,周晓梅.思乐扣固定PICC导管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4,28(7):2506.
[3] 郑春辉,王 凤,陈强谱.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防治[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700-701.
[4] 姚 辉,宋 敏,刘玉莹.成人PICC导管尖端异位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3A):582-584.
[5] 梅思娟,段培蓓.PICC脱出的预防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1,26(5):92.
R472
B
ISSN.2096-2479.2017.39.119.02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