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正式发布
为迎接十九大召开,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面推进健康北京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建设健康中国首善之区,2017 年9月7 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9 月21 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召开了《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雷海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巡视员王定东、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张霞等出席了会议。
为了更好地编制《规划纲要》,北京市成立了专门的编制工作小组,参与《规划纲要》编制的部门达44 个。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雷海潮表示,《规划纲要》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面深入推进健康北京建设的重要行动纲领。雷海潮说,《规划纲要》紧密围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城市发展总目标,结合首都发展新阶段影响人体健康的一些问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地推进健康北京的建设。
《规划纲要》的重点工作领域主要涉及开展全民健康促进行动、优化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务、健全全民健康保障体系、建设和谐宜居的健康环境、发展多元化健康产业、推动京津冀健康协同发展等方面。针对《规划纲要》的内容,雷海潮将其归纳为三点。一是紧密围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总目标。《规划纲要》以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为总目标,主要指标包含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部13 项指标,同时增加了与市民健康相关的15 项指标,主要指标和重点工作既体现首都特色,又反映居民需求。二是坚持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基础上增加了京津冀健康协同发展、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务、无烟环境推进行动等具有首都特色的重点工作。将卫生计生、体育健身、环境建设、食品药品等领域统筹融合,涉及全市44 个部门,体现了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和新形势下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三是提高百姓获得感。《规划纲要》围绕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不断提高各项健康服务水平。不仅突出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和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更聚焦国际化大都市中的在职人群健康,强调“体医融合”、“医养结合”,从生命全周期的角度,优化健康服务水平,让首都群众更有获得感。
《规划纲要》表示,到2020 年,城市健康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健康环境条件持续改善,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得到积极治理,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广泛普及,人均期望寿命稳步增长,市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健康城市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到2030 年,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现代化卫生与健康治理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受健康生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人拥有健康环境的局面基本形成,人均期望寿命、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继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健康中国首善之区基本建成。
此外,《规划纲要》还提出,到2030年,北京市要具体实现六个目标。第一,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增强,人均期望寿命超过83.4 岁,婴儿死亡率、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达到3.0‰以内、4.0‰以内和8/10 万以内,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差距逐步缩小。第二,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健康知识广泛传播,健康行动深入开展,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得到塑造,体医结合的健康服务模式基本形成。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5%。第三,健康服务更加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本市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5.8 人。第四,健康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民医保体系进一步健全,医保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更加顺畅。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低于18%。第五,健康环境更加优美宜居。森林绿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国家卫生城镇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更加优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提高。第六,健康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社会办医格局逐步形成,商业健康保险规范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健康企业,健康产业与相关产业实现融合发展。本市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1.6 万亿元。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孕产妇的健康服务也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对此,雷海潮表示,将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综合医疗机构、妇女儿童专科医院及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支撑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与发展。强化孕产保健,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搭建多部门信息互联共享平台,构建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疾病筛查、监测和防治网络,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婚前保健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面。推广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一体化服务模式,提高产前筛查服务覆盖率和产前诊断水平,不断扩大覆盖孕产妇健康服务的公共卫生项目范围,将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综合服务纳入妇幼保健常规工作,逐步实现建档孕妇免费筛查全覆盖。规范孕产期医疗保健服务,健全危重孕产妇转诊网络,提升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保障母婴安全。到2020 年,孕产妇死亡率低于11/10 万。到2030 年,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8/10万以内,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妇幼健康主要服务指标继续保持发达国家水平。
此外,雷海潮还强调,要优化婴幼儿健康服务。他表示,全面推进爱婴医院和爱婴社区建设,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打造国家及本市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示范基地,完善儿童生长发育、听力、视力、口腔保健等服务转诊、干预网络。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建立保健医生培训基地。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适时推动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加强儿科和新生儿科建设,针对儿童主要死因制定实施干预策略。加大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建成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应对有序、运转高效的新生儿危急重症转运、救治网络,全面提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和水平。到2020 年,婴儿死亡率控制在4.0‰以内,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5.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全覆盖。到2030 年,婴儿死亡率控制在3.0‰以内,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4.0‰以内。
针对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医疗服务,雷海潮明确表示,北京市要率先建成与国际接轨、体现中国特色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再住院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等主要医疗服务质量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坚持高端引领和质量安全,建设一批区域医学中心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群;建成全市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化平台,实现全行业、全方位、精准、实时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实现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犯罪行为,保护医务人员安全。健全医疗纠纷预防化解制度,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雷海潮同时强调,要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挖掘中医药独特卫生资源,完善服务网络,推进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中医康复中心、区级中医类医院急救站点建设,促进妇幼保健服务中医药全覆盖。增强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设立市级中医医学中心、专科(专病)诊疗中心和会诊中心,加强中医流动医院、“首都中医馆”建设,推广适宜技术。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攻关,促进中西医结合。完善社区中医药健康养生公共设施,实施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探索建立集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于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开展民间特色诊疗技术传承。到2030 年,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占全科医师比重不低于30%,基层中医药服务量占中医服务总量的50%以上,居民中医健康素养达标率达到18%,中医健康乡村、社区数量达到500 个,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上,雷海潮指出,将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合理划分政府与个人的筹资责任,逐步建立缴费标准与居民收入相衔接的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的原则,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扩大保障范围,降低个人自付费用。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加强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救助等的有效衔接。到2030 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低于18%。
在医保管理服务水平上,雷海潮表示,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预算管理,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在总额控制管理下,加快推进住院按病种付费,研究实行门诊慢性病按人头付费等付费方式,健全复合式付费制度。完善医保基金管理运行机制,创新经办服务模式,逐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医保经办,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与风险分担机制。发挥医保对医疗机构的激励约束机制并延伸到医务人员,引导定点医疗机构加强管理、控制成本。加强医保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等单位医药服务行为和参保人员就医行为的监督管理,遏制不合理费用发生。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逐步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和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人员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结合本市户籍和居住证制度改革,逐步将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和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纳入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覆盖范围。
为了完善医药供应保障体系,提高药品生产质量,《规划纲要》中提出,将通过市场调节和产业政策引导,推进本市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企业做优做强。鼓励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完善药品信息追溯体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在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上,《规划纲要》明确表示,推动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服务,加快形成现代流通体系,提高基层和医疗卫生资源薄弱地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推广应用现代物流管理与技术,健全中药材现代流通网络与追溯体系。改革采购机制,落实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采购主体地位,鼓励联合采购。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减少中间环节,落实分类采购,鼓励集中带量采购。加强药品配送管理,强化生产企业主体责任,确保药品配送及时到位。对部分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建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价格谈判机制,并与医保等政策做好衔接。强化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和预警,完善药品储备和应急供应机制,保障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此外,在药品分类管理上,强化价格、医保、采购等政策的衔接,提高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安全性、有效性、可负担性,扩大基本药物使用范围,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加强对市场竞争不充分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监管,健全药品价格信息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
当前,全国医药企业几乎都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以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作为全国生物医药研发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北京市在医药产品技术研发和应用上一直具有令人瞩目的成绩。此次《规划纲要》在医药产品技术研发和应用上也提出一定要求:充分利用国家及市级各类科技专项,推动高端化学制剂、新型疫苗、蛋白质药物和数字医学诊疗设备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支持创新药物、医疗器械、医疗辅具、新型生物医药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并提出“到2030 年,本市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标准全面与国际接轨,本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的目标。
对于产业升级和园区发展,雷海潮认为,应坚持创新驱动和高端引领,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本市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及相关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形成全国领先的产业集群。他说:“加快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亦庄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发展,支持医、教、研、养、康五位一体发展,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医学园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健康产业和服务业示范区。”
为推进医疗服务与保障体系衔接,《规划纲要》还表示,要健全京津冀三地转诊制度,统一就诊预约渠道,建立绿色转诊通道;推进执业医师多点执业和医疗人才流动,实现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和资质互认;建立健全区域内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建立区域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探索建立区域医学影像和检查检验中心。此外,还将加强合作共建和对口支援,大力发展远程医疗。
在推动京津冀医疗服务联动协作基础上,北京市将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措施,方便群众就医结算,促进区域内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形成良好的就医秩序。完善医疗保险转移接续信息系统,优化办理流程,促进医疗服务资源共享。推动建立区域联动的药品供应体系,加强药品、医用耗材采购数据中心建设,推进药品、医用耗材部分品种联合采购,积极推动药械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