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田 崔运飞
综合性神经阻滞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
●徐国田 崔运飞
目的:分析神经阻滞疗法对于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笔者随机选取了2016.06.18-2016.12.19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一组根据患者的疼痛状态和部位实施常规的治疗方式,包括耳颞神经阻滞治疗、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为常规组;另一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疼痛改善情况和治疗有效率。结果:经治疗,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2.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要明显的高于常规组。结论:综合多种神经阻滞疗法对颈源性头痛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推广使用。
神经阻滞疗法;颈源性头痛;单一治疗;综合治疗
颈源性头痛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患病群体在逐渐的扩大,颈源性头痛引起的疼痛让患者难以忍受,严重的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颈源性头痛虽然在引发头痛的原因中占比不大,但却是最难治疗和痛苦性最大的一种疼痛[1]。神经阻滞疗法在颈源性头痛治疗中显出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单一的治疗方法和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所带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为了进一步明确神经阻滞疗法在颈源性头痛治疗中的具体使用方法和效果,笔者实施了此次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
笔者随机选取了2016.06.18-2016.12.19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一组根据患者的疼痛状态和部位实施常规的治疗方式,包括耳颞神经阻滞治疗、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为常规组;另一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为对照组。常规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为38.4±1.6岁,病程在3个月到5年之间,其中包括颞部疼痛病患24例,顶枕部疼痛伴有颈部僵硬不适病患18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为40.1±0.5岁,病程在3.5个月到4.5年之间,其中包括颞部疼痛病患20例,顶枕部疼痛伴有颈部僵硬不适病患20例。所有患者经检查后均确诊为颈源性头痛,排除了患者存在因颈部病变和其它非颈源性头痛引发头痛的可能。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常规组根据患者的疼痛状态和部位实施耳颞神经阻滞治疗加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2]。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患者取仰卧位,眼向前视。用一薄枕垫在双肩下面,目标针尖位置选择为C6横凸前结节跟,进针点位置在胸锁关节头侧2.5~3cm,胸锁乳突肌和气管外缘的地方,术者用左手中指将胸锁乳突肌及颈外动脉鞘的内容物拉向外侧,中指尖下压时可触及到骨性感觉,并尽量向内抵住气管外缘后稍向外移动中指,暴露出穿刺部位间隙[3],用3.5cm长,7号短针沿术者中指指尖轻轻垂直进针,针尖直接抵达C6横突结节的根部,稍退针1-2mm,仔细回抽无血及脑脊液[4],注射1%利多卡因6-8ml,如果在2-3分钟以后出现了同侧Homer综合征,则视为治疗成功,每7天进行1次治疗,坚持治疗4次[5]。
1.3 评价指标
疼痛缓解效果评价指标:采用VAS评分,从0到10分表示疼痛从无发展到最为剧烈,轻度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分及以上。治疗效果评价指标:0分为完全好转,轻度疼痛为显效、中度疼痛为有效、重度疼痛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完全好转+显效+有效)/40×100%。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效果比较
常规组:治疗前VAS评分平均值为8.13±0.9,治疗后评分为4.65±0.7;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平均值为8.11±0.5,治疗后评分为1.35±0.8。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疼痛缓解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常规组。(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分析
常规组:完全缓解者1人,显效6人,有效10人,无效23人,总有效率为42.5%;对照组:完全缓解者7人,显效12人,有效13人,无效8人,总有效率为80%;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
对于颈源性头痛的治疗,单一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并不明显,但是如果能够根据患者的疼痛表现,采取综合的神经阻滞疗法则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有效率。研究证明,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交感神经有抑制作用,能阻滞肾上腺素和神经肽的释放,能够调节植物神经的平衡以及血管张力的异常,使得脑血流得到一定的改善,致痛物质被抑制释放,从而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在本次试验研究当中: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2.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要明显的高于常规组,该组经治疗后VAS评分降低到了1.35±0.8,说明了在常规组单一的治疗方式上,增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而对照组正是采用了综合性的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综合多种神经阻滞疗法对颈源性头痛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比单一使用某一种神经阻滞疗法的效果更好,而且能够尽快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这种综合性的神经阻滞疗法可以在颈性疼痛的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人民医院疼痛科)
[1]许菁;贾功伟;谭波涛;虞乐华.神经阻滞疗法治疗颈性疼痛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177-178.
[2]田向东;谢国庆;王庆甫;杜春林;余军;时宗庭;杨骁侠;薛志朋.针刀疗法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颈性眩晕作用机制探讨及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12):265-267.
[3]钟志年;王庆甫;劳积毅;杨腾衡;归华;黄庆铭;靳康;方康权;邓少果.小针刀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02):124-125.
[4]陈有生;王素伟;赖晓敏;王建钧.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2010,(03):361-362.
[5]中华医学会.星状神经节阻滞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2011,(05):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