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治疗中风下肢偏瘫的临床效果探究

2017-11-03 07:13田国杰
保健文汇 2017年8期
关键词:偏瘫中风下肢

●田国杰

中医康复治疗中风下肢偏瘫的临床效果探究

●田国杰

目的:探究中医康复治疗中风下肢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受治疗的96例中风下肢偏瘫患者纳入研究,以数学领域盲选法为依据将患者分成2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93.75%,与对照组72.92%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指标上,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中风下肢偏瘫患者的过程中,给予中医康复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中医康复治疗;中风下肢偏瘫;临床效果

中风又名脑卒中,英文简称CVA,指由于脑部血管破裂造成血液无法回流至大脑导致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属于临床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1]。有统计资料表明,中风的发病率高,呈逐年递增趋势,其病理机制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别因素、年龄因素、种族因素及不良生活方式存在着密切联系。同时,按诱发机制,脑卒中又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性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致死率高等鲜明特点,多发于超过45岁的中老年人,轻者吞咽困难、步态不稳、听力障碍及耳鸣眩晕,重者肢体活动受限及意识障碍[2]。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中医康复治疗中风下肢偏瘫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在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受治疗的96例中风下肢偏瘫患者纳入研究,以数学领域盲选法为依据将患者分成2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4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5:23,最小及最大年龄分别为73及57岁,中位数年龄(65.1±3.3)岁,中位病程(5.6±1.8)月;观察组4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6:22,最小及最大年龄分别为72及56岁,中位数年龄(64.5±3.2)岁,中位病程(5.5±1.7)月。根据以上各项基本资料可知,两组患者对比不明显(P>0.05),存在对比研究的价值。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此次实验内容,并签署实验同意书。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符合中风诊断标准且治疗依从性佳。排除标准:两组患者均不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康复治疗,即: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以合阳穴、殷门穴、环跳穴及会阳穴为主穴,以解溪穴、昆仑穴及太溪穴为辅穴,针对下肢痉挛无法自主伸展的患者增加中冲穴、涌泉穴及水沟穴,针对脚趾浮肿的患者增加八风穴及八邪穴;采取毫针刺法垂直刺入各穴得气后,结合患者耐受程度快速捻转2至3分钟,保持每分钟200次的频率,留针30分钟,每日行针1次,每次行针2至3次,持续治疗30日,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3 判定标准

以运动功能评分法为参照评估患者治疗效果,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超过31分为显效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超过17分为有效,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无任何变化为无效[3]。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数越低表明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在计量资料方面,采取以表示,本次两组之间数据对比采取t进行检验;在计数资料方面,采取百分率(%)加以表示,本次两组之间数据对比采取比χ2进行检验,如果P值低于0.05,代表两组数据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93.75%,与对照组72.92%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指标上,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8) 48 19.79±5.72 16.31±10.71观察组(n=48) 48 19.81±4.65 *7.23±10.23 t—4.571 9.643

3 讨论

从现阶段我国医疗水平来看,治疗中风下肢偏瘫的方法较为单一,以药物治疗为主以生活干预为辅,治疗周期长且治疗成本高昂[4]。同时,从中医角度来看,中风下肢偏瘫属于“痹症”等症范畴,患者普遍气滞血瘀、劳累过度、饮食不节及情志郁怒造成半身不遂。中医针灸治疗以平补平泻及通络温经为治疗理念,使用针灸针疏通气血受阻穴位达到治疗目的。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中医针灸治疗的优势明显,不仅能扶助正气、祛除寒邪、调补温通,还能节约治疗成本投入,适用于对药物治疗存在厌烦心理的中老年患者。此外,按中医“穴之所在,主治所在”理念,取合阳穴、殷门穴、环跳穴及会阳穴等穴位能通脏腑畅气机,增强肌肉力量,以达到疏气血的目标。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中医康复治疗的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高达93.75%,与采取常规方法治疗的对照组的72.92%相比明显更高;此外,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治疗中风下肢偏瘫患者的过程中,给予中医康复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单位: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

[1]庄任.中医康复治疗中风下肢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7,03(02):21-23.

[2]王锦.中医康复治疗中风下肢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辽宁医学杂志,2016,01(30):71-72.

[3]杨振华.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4(89):123-124.

[4]刘金山.中医康复治疗中风下肢偏瘫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7(06):232-233.

猜你喜欢
偏瘫中风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中医药辨证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