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医社团与医籍出版*

2017-11-03 19:1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中医文献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医书全书民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徐 扬 杨东方△

民国时期中医社团与医籍出版*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徐扬杨东方△

民国时期涌现的中医社团组织是这一时期医籍出版的重要力量,出版的医籍数量多、种类丰富、学术价值较高,与民国综合性出版机构相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中医社团在医籍出版方面所做的工作促进了中医药学的传承与发展,值得学术界关注。

民国 中医 社团 医籍

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充满动荡变革的社会背景下,伴随着西医东渐的日益加剧,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排斥。中医药界的有识之士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创办了自己的学术共同体,即中医社团。根据《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记载,1912年至1947年,全国各地方创办的学会、研究会、医药改进会及中医公会等组织大约有240多个。这些社团成立之后,开展了办医办学、创办期刊和出版医学书籍等大量工作,为保存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献资料。当前,学术界对中医社团的贡献已有所认识,主要集中于其办医办学和创办期刊上,对于其出版医籍的贡献讨论较少,故本文对此稍加探讨,以期能抛砖引玉。

中医社团是民国医籍出版的重要力量

民国时期,很多机构、个人都参与了中医书籍的出版,如综合性书局、报社、医学家、中医药社团、学校等。其中,中医药社团的出版不容忽视,在出版数量、出版质量等方面都占据领先地位。

1.出版医籍数量多,种类丰富

中医药社团到底出版了多少中医书籍,限于资料,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我们可以根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以下简称为《总目》)加以推断,《总目》著录民国医籍(含教材)约有4600种,而以中医药社团名义刊印出版的医籍就有大约720余种,占到了民国医籍总数的16%以上。在众多的出版主体中,仅中医社团出版的医书有这么高的比例,由此可见中医社团在医籍出版上的重要作用。

民国中医药社团出版的医籍不仅数量众多,内容涵盖的范围也是十分广泛。有基础理论类,如《灵素生理新论》、《病机提要》、《中医病理学》等;伤寒金匮类,如《(古本)伤寒杂病论》、《新释伤寒论》、《群经大旨金匮》等;针灸推拿类,如《十四经发挥》、《腧穴折衷》、《中国针灸治疗学》等;以及本草、方书、临证各科、养生、医案医话医论、医史和诊断等12大类。

2.出版医籍质量较高

中医社团出版的医书不但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不错。如《曾女士医学全书》、《医籍考》等。

《曾女士医学全书》由苏州中国医学研究社于1933年编辑出版,包括《诊病要诀》一卷,《寒温指迷》四卷,《杂症秘籍》、《妇科良方》、《幼科指迷》和《外科纂要》各一卷。作者曾懿,字伯渊,为清末女医家,自幼博览群书、精研医理,为了“庶使读书之家,人人知医,不致受庸医之贻误”[1],曾氏将自己多年来治疗伤寒、温病的心得体会“分辨明晰,详辨数章,并将《温病条辨》、《温热经纬》、《运化医效》各方摘录成帙,明澈显要,一目了然。及生平经历医效古法时方,并自制诸方,选其灵验素著,分类刻出”[1]。纵观中国医学发展史,女性医家的数量远远少于男性,相关资料也多是只言片语,而女医之中著书立说、有著作留世者更为罕见。目前,查询《总目》的结果显示,《曾女士医学全书》仅有苏州中国医学研究社出版的版本存世,正是中医社团在医籍出版方面作出的努力使得医家的著作得以流传,也为中国女医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

《医籍考》是日本学者丹波元胤编撰的一部中医目录学著作,全书共80卷,分为9大类,广泛收录我国历代医籍2828部[2]。《医籍考》传入我国的过程可谓艰辛,从杨守敬初访迻录,到陈垣访书未果,再到叶恭绰请阚铎赴日访书获得抄录本,直至《医籍考》国内出版发行,从晚清到民国的诸位学者、医家都倾注了大量心血[3]。1936年上海的中西医药研究社出版了该书的影印本。宋大仁在《影印医籍考缘起》中提到社团出版此书的目的,“当时本社以此书不仅治我国医学文献者之贵重工具,即治我国文化史者亦为必备之书,未忍视为枕中秘,即议为之重印,以公同好”[4]。《医籍考》在中医目录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术价值不言而喻,中西医药研究社影印出版此书,推动了《医籍考》在国内的传播,践行了“介绍新知、整理旧有文献”[4]的办社之旨。

出版医籍数量较多的中医药社团举隅

在众多的中医药社团中,绍兴医药学研究社等几个社团在医书出版方面表现突出。

1.绍兴医药学研究社

2.三三医社

三三医社是裘吉生举家迁居杭州后,于1923年创办的社团组织,“三三”之名取自“医者读三世之书,求三年之艾,方能三折其肱”之意[7]。杭州三三医社出版了《三三医书》这部大型中医珍本丛书,以及《三三医书书目提要》、《三三医社出版书报目录提要》、《温热类编》、《药物学初阶便读》等医籍。《三三医书》又称《秘本医学丛书》,分3辑,每辑33种,共计99种。裘氏在每种书前撰写一篇“提要”,使读者能够迅速了解全书的概况。该丛书所收医籍涉及范围较广,内容丰富,实用价值高,同时非常注重版本的选择,保存了大量中医孤本、珍本、抄本,例如《喉科秘诀》一书的“提要”中写到“得此孤本,读之觉全书撷精摘粹,别具深心,要语不烦,切于实用,洵为初学之津梁,而喉科所必资,为参考者之书”[8]。目前现存仅见于《三三医书》的医籍有21种,以印刷本形式仅见于《三三医书》且尚存抄本的医籍12种,成书于清代以前的医籍13种,日人撰著的医籍8种[5]30。

需要补充的是,三三医社是绍兴医药学研究社的沿袭,裘庆元述及三三医社出版医籍时往往算上绍兴医药学报社所出医籍。这里为了突出社团,分别计之。

3.北京中医学社

北京中医学社成立于1923年,是民国时期北平地区影响力较大的中医社团之一,其发起者多为晚清太医院御医。该社因故几次停社复社,直至20世纪40年代改为“中国医药研究会”[9]。20世纪20年代初的北京中医学社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是由该社集资,重新修补刊印了明代医家王肯堂所辑《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该书汇辑了自《内经》起至明代的主要医籍,且所选版本较好,但因部帙繁多,初刻后流行于世甚少。《医统正脉·续刊记》中说:“民国十二年,中医学社成立,总干事吴焕臣君留心古籍,因曾充施医局医官,访知版之所在,遂白于社,将谋重印,以公诸世。”[10]因为有了北京中医学社在古医籍修补刊印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从而使得珍贵医籍流传于世。

4.医界春秋社

医界春秋社是张赞臣、杨志一、朱振声等人于1926年在上海发起创立的中医社团组织。该社出版了《废止中医案抗争之经过》、《方药考论类编》、《中国诊断学纲要》、《古本医学丛刊》等医学书籍。其中,张赞臣编著的《废止中医案抗争之经过》一书,详细记载了1929年2月“废止旧医案”通过后,中医药界各团体联合组织反抗斗争的经过,刊载了国民政府中央卫生委员会决议通过的“废止中医案”原文、各团体的抗议宣言,并附有插图(照片)10余幅,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原始资料[11]。此外,中国医药书局是由医界春秋社医书代办部扩充而形成,因而与社团有着紧密联系,不应割裂开来。中国医药书局出版了《(御纂)医宗金鉴》15种、《实用混合外科学总论》、《血证与肺痨全书》、《天痘与牛痘》、《春温伏暑合刊》等医籍。其中,《血证与肺痨全书》是结合当时社会情况,吐血与肺痨致死率较高这一现状,由福建名医张腾蛟撰写的,该书关于各种血证以及多种肺病的原因、症状、治疗、预防、卫生、休养等都有精确的诊例,深受医界和广大群众的喜爱[12]。

5.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

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于1919年4月在太原正式成立,得到以阎锡山为首的山西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属于国内创办较早、影响广泛的中医社团。该社编辑出版的《审查征集验方》共分妇科、救急损伤外科、花柳病、皮肤病、精神病、神经病、传染病、生殖器病、小儿病等三十余种,合计验方一千余首,称其为“集山西全省民间验方于一帙,洵空前之壮举,而病家之福音也”[13]。1929年秋,时逸人受聘于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该社出版了多部时逸人的著作,例如《中国妇科病学》,是近代一部较有影响的妇产科著作。全书以中医学说论述疾病为主,辅以西医概念进行诠释。书中对于崩漏、带下、癥瘕、妊娠、产后等病的论治较为详尽,并附有时氏临证经验及其见解。该书曾多次再版发行,传播广泛[14]。

总之,通过对民国时期中医社团出版的医籍进行整理、研究,我们发现,中医药社团在民国医籍出版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出版的医籍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学术价值较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医药社团借助医籍出版的传播力量,使更多的人获得了中医药知识,也为备受打压的民国中医拓展了生存空间,因此对于民国中医社团出版医籍的研究需要引起学界的重视。

[1] 刘时觉.中国医籍续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88.

[2] 余灜鳌,李经纬.中医文献辞典[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70.

[3] 杨东方,周明鉴.《医籍考》传入中国考[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5,36(3):348- 354.

[4] 丹波元胤.医籍考[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676.

[5] 田峰.裘吉生整理出版中医文献的成就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30,44.

[6] 万芳,侯酉娟,钟赣生.民国时期中医文献特点探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6):1882- 1884.

[7] 段逸山.“三三”解[J].中医药文化,2008(2):31.

[8] 裘庆元.三三医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29.

[9] 董泽宏.北京中医学社对北京中医发展的影响[J].中华医史杂志,2004,34(2):104- 107.

[10] 袁立人.二十年代北京中医学社[J].北京中医杂志,1987(5):41.

[11]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学科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59.

[12] 张文光.上海医界春秋社研究(1926- 1937)[D].保定:河北大学,2011:27.

[13] 段逸山.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第二辑(第15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400.

[14] 刘小兵.著名中医学家时逸人著作钩沉[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2):34- 39.

R-092

A

1006-4737(2017)05-0056-03

2017- 03- 21)

北京社科基金项目(编号: 16LSB012)

△通讯作者,E-mail:ydf01@163.com

猜你喜欢
医书全书民国
图片资料
神医的秘方
白蜡树
从整体入手提高整本书阅读成效
民国电影宣传有奇招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我的孤独,只剩爱你》
给您推荐两部值得珍藏的宝贵医书·博学奇书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