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银梅+肖若成
摘要:灾难发生后,事故发生地的媒体占据着地缘优势和便利性优势,其介入能够促使后续的报道、救援工作更顺利地展开。然而,在近年的灾难事件报道中,当地媒体的失语、报道乏力令人扼腕,本文将分析近年来灾难事件报道中当地媒体的缺位的表现及原因。
关键词:灾难事件;当地媒体;缺位
一、灾难事件报道中当地媒体缺位的表现
灾难事件一旦发生,必将成为全社会的焦点,事故发生地的媒体应当依靠地缘上的优势,在灾难事件的报道中起先锋作用,及时向社会传递消息,发现、搜集、分析总结社会舆情并向政府反馈舆论。但是,从近年发生的灾难事件报道看,地方媒体在事故报道上缺位现象比较严重:
(一)第一时间失语
2015年8月12日晚,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瑞海国际物流公司发生爆炸,外地媒体连夜派记者赶赴现场展开报道,而天津本地辐射面最广的天津卫视仅仅在第二天的早间新闻中花了一分钟的时间来报道,其中市长的消息占40秒,其他均无涉及。随后,在中央电视台滚动播出事故消息,国外媒体都已抵达天津时,天津卫视依然在播放韩剧。天津媒体在这次事故中的集体失语,不仅让媒体以及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而且天津的城市形象也因此受到了影响,被称为“一座没有新闻的城市”。
当地媒体第一时间亲临现场、掌握第一手信息,及时控制局面,这些“第一时间”因素对于事件解决最为关键。灾难发生初期,由于信息的缺乏和不对称,极易滋生谣言,引起恐慌。在天津事故发生以后,“方圆一公里无活口”“北京地区距 离塘 沽 直 线 150KM,现 在 风 速 3-4 级 ,时 速21.6KM/ 小时,预计 7 小时候吹到北京”这类谣言不断传播,当地媒体的缺位正是这些谣言得以滋生、传播的重要助力。
(二)报道重心错位
灾难事件发生以后,公众最关心的是事故原因,人员伤亡情况以及政府对受灾群众的安置等,但是近年灾难事件当地媒体的报道都缺乏深度,事后问责严重缺失。讴歌式报道是灾难报道中的一个常见形态,企图通过正面报道的方式削弱灾难事件的负面影响。2013 年 11 月 22 日上午,青岛市中石化一输油管道发生重大爆炸事故,事故造成62 人遇难、数百人受伤,造成了重大的社会影响。事故发生之后,青岛本地报纸都对事故进行了报道,但是无一例外都是中央领导,省市领导对事故做出的指示,没有涉及到事故本身。报纸上充斥着诸如《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一种众志成城的爱心力量》等英雄式的报道,这种新闻完全偏离灾难报道的核心,一味讴歌赞扬,不顾受灾群众的感受,既使受众反感,也难以肩负起传递信息、凝聚人心的作用。
二、灾难事件报道中当地媒体缺位的原因
造成地方媒體在灾难事件报道中缺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府和媒体自身起着主导作用。
(一)地方政府:指导思想僵化,对新闻的本质和媒介功能职责认识不足
地方政府处理危机事件的思想僵化、逃避责任是地方媒体在灾难事件报道中失语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府一直把新闻等同于宣传,报纸是进行宣传的工具。因此在灾难发生以后,报道的重点不是灾难事件本身,而是对领导讴歌报道,“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指示……”等公式化的报道充斥报端,或是一味报道英雄事迹塑造英雄形象。“地方媒体,特别是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机关报, 成了主要领导宣传自己政绩的舞台,成了粉饰当地太平的工具。”①
改革开放以后,这种违背新闻规律的认识逐渐在学界和业界得到了扭转。但是地方媒体的主管部门和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对新闻规律的认识却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新闻媒体的转型而转变。一旦灾难事件尤其是社会性灾难事件发生,损失巨大,产生恶劣影响,有关领导不可避免地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想方设法控制本地媒体,掩盖事实。如今传播环境已经大为改变,但是一些地方领导却没有转变思维。
(二)媒体自身:客观上的劣势和主观上的“自我放弃”
“灾难不是新闻,救灾才是新闻”、“以正面宣传来抵消灾难事件的负面影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媒体报道的思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媒体逐渐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与职业素养。在2015年天津塘沽爆炸事故中,天津本地媒体先是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集体失语,后续报道的着眼点始终在消防员的牺牲上,一味渲染悲壮气氛,而对灾区商品房住户受灾情况,补偿情况等涉及较少后期除了澎湃新闻,《新京报》陆续调查报道了受灾群众的处境外,天津媒体对此始终处于缺位状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在灾难发生以后,人们首先要面对的是生存的问题,需要的是与自己的生存息息相关的信息。这类公式化、格式化的报道不仅无法预期效果,反而容易使受众产生逆反和厌恶心理。
其次,由于灾难的发生有着多方面的因素,灾难报道对媒体的要求也相对较高,需要记者有医疗、卫生、环境、心理等相关的专业知识,一旦记者在报道方面稍有偏差,就容易引起谣言或是给后续的救灾工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许多地方媒体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选择沉默,在后续的报道中,为了保险起见、不出错,仍然沿用以前的报道思路,正面宣传、树立典型、讴歌颂扬,以“明哲保身”。
再次,与主流媒体相比,地方媒体无论在硬件设备、还是在人力、资源上都有着巨大的差距,尤其是在面对主流媒体强大而权威的直播报道时,显得弱小、单薄,在主流媒体的系列报道、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面前显得分量不够、高度有限,所以很多地方媒体便在灾难事件的报道中放弃了自己的“主场优势”,完全依赖于主流媒体,引用主流媒体的报道,毫无自身的地方特色,造成在该类报道中的缺位。
总结:
要做好灾难事件报道,政府、媒体的努力缺一不可,重点是两者要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合作机制,在灾难事件来临时能迅速作出反应,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敢为人先,充分树立起政府和媒体的公信力,体现媒体的价值,协助灾难事件更好地解决。
参考文献:
1.郭琳.《新媒体时代地方媒体突发事件传播策略研究》 [J]. 《新闻知识》. 2013年第05期
2.张超.《地方媒体的国际新闻的差异化报道策略——以齐鲁电视台报道日本大地震为例》.[J]. 《传媒务实》.2011年第9期
3.牛金香.《地方媒体在新闻宣传中的优势和作用》[J].《新闻传播》.2014.03
4.邹建华.《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策略》.[M].中共中央党校党校出版社.2010年8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