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
摘要:重庆作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将打造成为长江地区的经济、金融中心。本文分别从世界、中国、重庆三个层面背景下分析了新形势的含义,指出在新形势下,世界发达国家步入后工业化时代,中国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重庆规划了“314总体部署”和五大功能分区发展。接着通过对重庆工业发展现状分析剖析了当前重庆工业发展的合理与不足之处,提出在新形势下重庆工业发展战略。最后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给出了关于重庆工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重庆工业;发展战略;思考建议
一、对新形势的解读
1、世界上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从18世纪后半期至今,经过200多年的发展,西方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日趋完善,已经进入后工业时代。工业化带来城市化,就拿城市化率来做比较,截止2014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51%左右,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城市化率已经超过70%,目前美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85%左右。换句话说,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比美国落后100年左右。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已经走上后工业化道路,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已经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灵活的生产方式,知识和信息等科技创新因素得到重视和运用。
2、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
面对着经济全球化向各个领域的不断推进,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发展的不断转型升级,以及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等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传统工业化道路在中国遇到了越来越大的瓶颈。因此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为中国工业发展指出了新方向,也为中国经济运行新常态提供了保障。
3、重庆“314总体部署”
“314总体部署”也就是说:第一、大三定位。三大定位概括起来是把重庆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第二、一大目标。一大目标是希望重庆在整个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第三、四大任务。(1)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革步伐。(3)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二、重庆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1、重庆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重庆由于其得天独厚的交通地理位置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工业企业一直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工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重庆工业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加大。重庆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有以下几点。
(1)工业生产总量稳中有升,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
(2)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数量逐年上升
2、问题
(1)重庆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2)大中型工業企业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重庆的工业企业从整体上来说普遍规模较小,专业化生产水平和组织能力不强,从而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三、新形势下重庆工业发展战略研究
1、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战略
重庆工业企业着重对技术创新点和节能减排点进行研究开发,在技术创新方面,引进先进技术,培育一批如微电子、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科技含量先导产业。在节能减排方面,通过发展新的洁净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废物排放。如在能源工业行业,通过加强对煤的洁净处理来减小对大气的污染。在机械电子加工行业,转变传统加工工艺,开发发展新一代光电产品和通信设备。
2、重点扶持主导产业发展战略
重庆的主导产业发展模式概括起来是“6+1”模式,模式中的“6”是指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工业、装备制造业、化学工业、材料工业和能源工业六大产业,“1”是指劳动密集型的消费品产业。
3、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
重庆工业企业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根据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十大方面有所突破,这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是环保装备、MDI一体化、石墨烯和纳米新材料、集成电路、机器人、液晶面板、页岩气、生物医药、物联网、机器人。现在已经建成诸如两江机器人产业园、南岸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高新区石墨烯产业园以及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等研究基地就是来支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四、关于重庆工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1、合理调整轻重工业比例,适当增加轻工业比重
虽然重工业是工业体系的支撑,但轻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是满足人们吃、穿、用等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重庆轻、重工业比例的失调,也就意味着重庆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轻工业产品大部分要从外省市买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抬升产品的销售价格,增加消费者的经济负担。个人认为应该适当提高重庆轻工业的比重,同时要更加注重重工业的经济效益,从宏观上把握轻、重工业的分配。
2、加强与周围地区的工业贸易往来,加强区域分工与合作
重庆市和成都市作为西部地区最大的两个城市,在工业企业生产销售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两者的空间地理位置接近,重庆市距成都市不过340公里左右。另一方面,连接两地的公路、铁路交通已经建设的十分完善,而且各种交通方式齐全,从重庆到成都坐动车只需两个小时左右,为两地间的人员和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国家从宏观上提出了“成渝经济区”发展战略,将成都和重庆打造成我国第四大增长极。
3、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工业科技开发人才培养
重庆的传统工业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根基,已经培育出在全国市场上占据相当分量的主导产业。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发达国家已经走上后工业化道路,科学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和重视,科技创新成为了工业增长的重要因素。重庆工业要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顺应世界潮流,加快工业现代化、科技化和集约化进程。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可以由两个指标来衡量,一个是科研投入,另一个是科技开发人才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