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洋+贾文毓
摘要: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空间位置上的特定称谓,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也反映了当地历史时期和现实阶段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通过研究武汉市的行政村名,采用统计法、分类法、分析综合法等对湖北省武汉市的行政村名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武汉市地名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的关系。
关键词:武汉市;行政村名;自然地理要素
1引言
地名是一个地方文化的延续,是该地的人们认识自然的结果,承载了该地的地理、文化方面的知识。传统地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地名的起源、演变、类型划分等方面,但缺少系统而整体的对特定区域的地名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联系的研究。本文的地名研究主要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归纳比较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地理环境要素方面,揭示地名的命名规律。
2武汉市基本概况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之一。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武汉市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3武汉市行政村名与地理环境要素
武汉市行政村名共有2108个,与自然因素相关的行政村名可分为:地形、水文、天文、气象、季节、矿藏、岩石、植物、动物、方位、颜色、声音和距离13类。其中以水文、地形、植物命名的占绝大多数,所以本文对自然类地名的研究主要对这几个因素进行分析。由于每个行政村的命名是由多种方式构成的,因此在分类统计时有重复计算的,但是这不影响行政村名语源类型的分析。其中以水文命名的有342个,以地形命名的有445个,以植物命名的有138个,以颜色命名的有131个,以动物命名的有97个,以地势命名的有5个。
由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武汉市行政村名的命名受地形和水文因素的影响最大。同时,地名的命名与周边景观景观关系密切,因此受植物、动物等生物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大。
3.1地形与行政村名
经统计发现,武汉市受地形因素影响的行政村名有445个,占总村名的21.11%。影响地名命名的地形因素有峰、沟、湾、岭、岗、山、垴、咀、口、岔、坡、头、谷、梁、堡、涧,共16类。其中以“山”命名的行政村名最多,有143个,占32.13%,其次是以“岗”命名的居多,共90个,约占地形总数的20.22%;第三是以“湾”命名,共86个,约占19.33%,第四为“岭”,分别为51个,所占比例为11.46%,其余的所占比例均小于5%,不予单独列出分析。这是由于武汉市以剥蚀丘陵区、剥蚀堆积垄岗区、堆积平原区三种地貌形态为主,地形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与武汉市丘陵地貌面积广大这一特征相吻合,这样的地形类地名恰恰反映了当地的总体地形情况。
3.2水文与行政村名
武汉江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且接纳南北支流入汇,众多大小湖泊镶嵌在大江两侧,形成湖沼水网,被称为“百湖之市”,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根据图2可知,以“湖”“湾”命名的行政村数量所占比重最大,由此可知武汉市依靠湖水、河流水湾的村落较多。其次是以“河,塘,江”命名的行政村,所以温州市行政村的命名受水文要素的影響很大。其他水文因素的关键词有潭、池、海、泉、滨、洋、渔、井、溪等。
3.3植物与行政村名
受植物因素影响的行政村名有138个,占6.55%。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高温、降水集中,冬季稍凉湿润等特点。因此在地名中棠、柳、梅、枫、杨、竹、茶等植物均有涉及,如甘棠村(黄陂区)、枫树村(蔡甸区)、茶园村(江夏区)等,除此之外,还有笋、柿、枣、梨等,如玉笋村(蔡甸区)、梨园村(江夏区)。
3.4其他自然因素与村名
武汉市市不光有地形、水文、植物命名的村名,还有其他因素(动物,地势,岩石,距离,土壤)命名的村名,虽然所占比重不大,但这些都与武汉市有密切联系。
4结语
通过对武汉市行政村名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武汉市行政村名的命名地形类占很大的比重,水文类命名的村名也体现了市域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的水文特征。命名大体具有空间一致性。
通过对武汉市的行政村名与地理要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武汉市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同时也可以为当地政府地名更改或对其他地区地名命名提供依据和方法,为当地的发展建设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