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2017-11-02 11:07:09何余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胎龄母乳喂养胃肠道

何余

(鹰潭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西 鹰潭 335000)

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何余

(鹰潭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西 鹰潭 335000)

目的:分析影响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因素,探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以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期间接收的早产儿112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影响早产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指导。结果:早产儿的胎龄在34周以下、早产儿出生时的体质量在1500g以下、产妇未接受相关帮助与指导、产妇配偶及家人支持不足、产妇伴随较重的心理焦虑、产后半小时未开奶等,均是造成早产儿母乳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结论:早产儿出现母乳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早产儿的营养状况,促进其正常健康发育。

早产儿;母乳喂养;影响因素;护理干预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达到37周且体重小于2500g的新生儿,早产儿先天发育不完善,需要通过母乳喂养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其正常发育。但是由于新生儿的器官功能以及肠胃功能发育不完善,加之产妇自身相关因素的影响,早产儿母乳喂养常出现不耐受的情况,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生命安全[1]。因此,需要给予针对性护理,改善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状况。本研究在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提出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早产儿112例,均为我院妇产科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期间接收,其中男婴62例,女婴50例;胎龄29~36周,平均(32.8±1.3)周;出生时体质量1089~2342g,平均(2024.5±10.9)g;身长33~49cm,平均(40.5±1.2)cm;剖宫产47例,顺产65例,均为单胎。

1.2 方法

收集早产儿以及产妇的相关资料,并进行系统分析,从早产儿的胎龄、出生时的体质量、产妇是否接受相关帮助和指导、产妇配偶及家人的支持、产妇心理焦虑状况、产后开奶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因素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以《实用新生儿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2],当新生儿存在以下6种情况中的一种时,即可判定新生儿为喂养不耐受:①喂奶之后,新生儿出现食管反流并伴随频繁呕吐,且每天呕吐的次数在3次以上;②新生儿连续3d以上奶量减少;③新生儿的胃内有奶块残留,行大便隐血试验,结果呈阳性;④新生儿胃内残留的奶量在上次喂奶量的1/3以上,或者新生儿在24h内胃内残留的奶量在喂奶总量的1/4以上;⑤新生儿出现腹胀,腹围在24h内增加1.5cm,且伴有肠型;⑥新生儿的体质量没有增长,在出生10d后,每日的增长量在15g以下。

2 结果

本组研究中,纳入的112例早产儿中, 出现母乳喂养不耐受的情况36例,发生率为32.14%。

早产儿的胎龄在34周以下、早产儿出生时的体质量在1500g以下、产妇未接受相关帮助与指导、产妇配偶及家人支持不足、产妇伴随较重的心理焦虑、产后半小时未开奶等,均是造成早产儿母乳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见表1。

表1 早产儿母乳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微量喂养

对于胎龄较小、体质量较轻的早产儿,由于其胃肠道发育不健全,胃肠蠕动较差,因此,应该采取微量喂养以降低不耐受的发生率,需要根据早产儿的胃肠道消化功能确定喂奶量,可以从0.5~1mL起逐渐加量,每2h喂奶1次[3]。

3.2 胃肠道喂养及口腔运动干预

当早产儿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后,应及早给予胃肠道喂养,使得早产儿的胃肠道得到生长、发育,耐受性得以提高;通过口腔内外按摩刺激、非营养性吸吮等方法,对早产儿的肌肉群、口咽组织给予感官刺激,使早产儿的自主吸吮能力得到强化[4]。

3.3 给予产妇相关知识宣教和指导

护理人员给予产妇相关知识的宣教,使产妇接受并愿意进行母乳喂养,将相关知识的宣传手册以及影像资料等向产妇发放和展示,使其对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正确的哺乳方法有所了解,对产妇本身的条件等进行评估,如是否存在乳头凹陷或者扁平以及大乳头等情况,及时帮助纠正,并帮助产妇进行乳房适应性训练;成功分娩后,应该及时给予哺乳指导,保证产妇能够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

3.4 给予产妇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首先,应该加强产妇的营养,保证均衡营养和合理饮食,既满足产妇产后恢复的需要,也能保证新生儿的营养状况,促进其生长发育,完善器官功能;其次,给予心理护理,分娩后,产妇的心理状态会发生变化,易出现产后抑郁等现象,尤其是当早产儿出现母乳喂养不耐受后,会给产妇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乳汁分泌等多种影响喂养效果的不良状况发生,因此,应该通过积极沟通与耐心疏导缓解其不良心理,帮助其树立喂养信心,同时应该调动产妇配偶及家人的力量,辅助护理人员给予产妇更细致的照顾和心理支持[5];帮助产妇进行乳房按摩等,刺激乳汁分泌,并尽量增加母婴接触时间,提升早产儿的安全感;在产后及早指导喂奶,应该在半小时内开奶,并保证每天在8次以上。早产儿的器官以及胃肠道发育均不健全,因此,在喂奶后易受到刺激而出现母乳喂养不耐受的情况,而产妇的状况也会对喂养的成功造成影响,因此,进行护理时,应该从新生儿和产妇两个方面入手,根据新生儿的状况制定喂养计划并刺激和训练其吮吸能力,提升早产儿的耐受能力,加强产妇营养支持、心理支持以及相关指导,保证早产儿的营养状况,提升产妇的喂养技能并改善其心理,提升喂养效果。

[1]杨素勉,桑文淑,刘敬芳,等.乳房刺激结合食疗对早产儿母乳喂养及母婴健康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6):3273~3275.

[2]王玉英.早产儿母乳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9):65~66.

[3]万丽,徐芮,叶贞志.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对早产儿近期转归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23):3708~3709.

[4]李琳琳,陈京立,崔国凤.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4):1266~1269.

[5]郑锦霞,王勤,赵敏慧,等.闭环式管理模式对提高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率效果研究[J].护理学报,2016,23(5):32~34.

2017-05-06

何余(1971-),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工作,15907012756@139.com。

[引著格式]何余. 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14(20):55~56,93.

R473.72

A

1673-1409(2017)20-0056-02

[编辑] 一凡

猜你喜欢
胎龄母乳喂养胃肠道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科学(2022年4期)2022-10-25 02:43:06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海峡姐妹(2017年6期)2017-06-24 09:37:43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海峡姐妹(2017年6期)2017-06-24 09:37:34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
母子健康(2015年1期)2015-02-28 11:21:59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