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利培酮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催乳素水平的影响

2017-11-02 03:35杨茂增陆奕彬何秀贞黎柱培陈章凡何婉婷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10期
关键词:催乳素利培经颅

杨茂增,陆奕彬,何秀贞,黎柱培,陈章凡,何婉婷

(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 精神科,广东 东莞523000)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利培酮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催乳素水平的影响

杨茂增,陆奕彬,何秀贞,黎柱培,陈章凡,何婉婷

(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 精神科,广东 东莞523000)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利培酮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催乳素 (PR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利培酮治疗,55例)和对照组 (利培酮口服液治疗,5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治疗2 w、治疗4 w、治疗6 w的PRL水平。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55% (P<0.05)。治疗前、治疗2 w,两组患者的PR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4 w、治疗6 w,联合组患者的PRL水平与治疗前、治疗2 w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对照组患者的PRL水平较治疗前、治疗2 w显著升高 (P<0.05),且联合组患者的PR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对患者的催乳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精神分裂症;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利培酮;催乳素

精神分裂症为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对患者认知、行为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利培酮对中枢系统5-HTD2和A2受体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对毒碱样胆碱能受体、β受体亲和力较差,对阳性、阴性症状均有显著治疗效果,且药物不良反应少。但有临床研究[1]指出,单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可获得的总体有效率仅为40%~45%,停药后患者症状极易复发,且可导致患者催乳素 (PRL)水平升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为通过磁刺激方式影响患者大脑神经传导、生物电活动的物理治疗方法,具有无创、症状改善明显等优点。本研究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利培酮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PRL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抽取患者就诊号法分为联合组 (55例)和对照组 (55例)。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 《国际疾病分类 (第10版)》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明确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分;患者家属均在医师告知下同意协助配合完成治疗和研究。排除标准:精神活性物质、重性精神障碍引起精神疾病者;酒精、海洛因等活性物质滥用者;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者;治疗期间未完整用药和接受治疗,或其他原因退出者。联合组中,男21例,女34例;年龄19~68岁, 平均 (45.3±6.2) 岁; 病程 3个月 ~14年, 平均 (3.1±0.8)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3例,高中或职高18例,大专及以上4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32例;年龄18~69岁, 平均 (45.6±6.5) 岁; 病程 3个月 ~12年, 平均 (3.0±0.9)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5例,高中或职高15例,大专及以上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分组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利培酮口服液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09)治疗,第一天剂量为1.5 mg/d,2次/d,口服,1周之内逐渐增加至治疗剂量4 mg/d,连续治疗42 d。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利培酮口服液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选用经颅磁刺激仪,设置频率为1 Hz,取右前额叶背外侧区域, “8”字线圈与患者颅骨平行,以运动阈值50%为起始刺激强度,逐渐增加刺激强度到运动阈值80%,1~2串/min,间隔休息时间为 30 s,每天治疗30 min,连续治疗5 d休息2 d。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治疗2 w、治疗4 w、治疗6 w,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mL置于抗凝管中,送检验科以3 000 r/min速度离心10 min,分离上清液后存于-30℃冰箱中待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PRL水平,所有检测均由检验科经验丰富的技师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经抽样校正后所有标本检测值均符合标准。②疗效评定:根据患者治疗后的PANSS改善程度评价疗效。显效:PANSS评分改善≥75%;有效:PANSS评分改善26%~74%;无效:PANSS评分改善≤25%[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以±s表示PRL水平,采用t检验,以率表示疗效,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4.55% (P <0.05)。 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PRL水平比较 治疗前、治疗2 w,两组患者的PR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0.05); 治疗4 w、 治疗6 w, 联合组患者的PRL水平与治疗前、治疗2 w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PRL水平较治疗前、治疗2 w显著升高 (P<0.05),且联合组患者的PR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 2。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为认知、情感障碍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精神活动与外界环境不相符,好发于中青年人群,可反复发作,病程长,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抗精神病药物通过拮抗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善大脑边缘活动,进而对患者的认知、行为功能等进行纠正,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奥氮平、利培酮为临床中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但长期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明显[4],如肝肾功能异常、胃肠道症状等,影响患者的用药积极性和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

表2 两组患者的PRL水平比较 (±s, μg/L)

表2 两组患者的PRL水平比较 (±s, μg/L)

注:与本组治疗前、治疗2w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2w 治疗4w 治疗6w联合组 55 22.3±6.5 22.9±7.2 23.0±7.1 23.5±8.3对照组 55 21.9±7.6 24.8±7.6 43.7±9.7* 59.7±10.4*t值 0.2966 1.3460 12.7708 20.1763 P值 0.7673 0.1811 0.0000 0.0000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仪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在患者大脑皮层中反复产生电流,对中枢神经元传导、电活动产生影响,进而纠正患者错误精神、认知表达,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有研究[5]指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磁场产生微电流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异常电传导,用于躁狂、抑郁、心境障碍等精神症状患者的辅助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为药源性PRL升高,与抗精神药物抑制5-HT、多巴胺等药理作用有明显相关性,可引起男性患者乳腺增生、性功能减退,女性患者闭经等[6]。本研究在利培酮治疗基础上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相对单纯利培酮治疗,显著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P<0.05),并可有效控制患者的PRL水平,表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用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辅助治疗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对患者的催乳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1]牛素英,杨林霖,邸亚丽,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戒断后抑郁焦虑及睡眠状况的改善作用 [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5,24(5):443-446.

[2]陆奕彬,何秀贞,杨茂增,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总有效率,精神分裂症指标变化分析 [J].河北医药,2017,39(5):707-709.

[3]任艳萍,李艳茹,刘志宏,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影响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J].精神医学杂志,2016,29(4):241-244.

[4]张璐璐,黄沙沙,邵小惠.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首发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7,17(2):85-88.

[5]余正和,杨永芬,王晟东,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唑吡坦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评价 [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50(1):31-34.

[6]梅红彬,欧阳和平.双背侧前额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的疗效和安全性 [J].武汉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7,38(1):131-133.

Curative Effect of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Risperid on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Impact on Prolactin Level

//YANG Maozeng,LU Yibin,HE Xiuzhen,LI Zhupei,CHEN Zhangfan,HE Wanting(Department of Psychiatry,Dongguan No.7 People's Hospital,Dongguan 523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 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risperidon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the impact on patients' prolactin(PRL)level.Methods11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October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ith 5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mbined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risperidone,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isperidone oral solution.The curative effect,and the PRL levels before treatment,at2nd,4thand 6thweek of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mbined group was 94.55%,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4.55%of the control group(P<0.05).Before treatment and at2ndweek of treatment,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PRL level(P>0.05);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at2ndweek of treatment,the PRL levels at 4thand 6thweek of treatment of the combined group had no statistical change(P>0.05),while the PRL levels at4thand 6thweek of treatment of the control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PRL levels at4thand 6thweek of treatment of the combin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P<0.05).Conclusions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risperidon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and has no obvious impact on patients' PRL level.

Schizophrenia;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isperidone;Prolactin

R749.3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10.1335

2017-07-31

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201610515000639)

杨茂增 (1984-),男,广东翁源人,大学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精神疾病。

(责任编辑:常海庆)

猜你喜欢
催乳素利培经颅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应激型高催乳激素血症诊疗进展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大麦芽碱对高催乳素血症大鼠泌乳素分泌的抑制作用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认知行为与利培酮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