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商水模式
——2017河南(商水)产业扶贫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7-11-02 03:31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农村.农业.农民 2017年20期
关键词:商水县农区媳妇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专家热议商水模式
——2017河南(商水)产业扶贫研讨会会议纪要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10月16日~17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扶贫办主办的产业扶贫研讨会在商水县召开。河南省省直部门领导、省内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及相关人员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通过实地考察,深入调研,梳理总结,与会领导、专家一致认为,商水县实施的“巧媳妇”工程,是破解中原传统农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传统农区产业扶贫的有力抓手,创新了产业扶贫模式,为中原传统农区产业扶贫、区域发展,提供了好做法、好经验,值得推广。

研讨会现场

脱贫攻坚的根本路径在创新

河南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 程传兴

农村的第一次改革是联产承包,把集体经营变成了统分结合的体制,农民分散经营。那时,不同地区农民之间有一定的收入差距,但同一地区的农民基本上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从那时起,农民开始了一场跑步竞赛。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整体都得到了提高,但农民之间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了,大多数的区域、村庄和农民走向了富裕,或者是脱离了贫困,但还有小部分农民仍然停留在贫困之中。脱贫攻坚就是让这部分跑在后面的农民赶上走在前面的,这个任务的艰巨性可想而知。走在前面的农民已经用他们的产品、他们的销售渠道占领了市场,让后来者去竞争难度很大。因此,要实现在短时间内脱贫目标,必须立足当前实际,努力在创新上下功夫,开辟新的发展路径。第一,产品创新。靠传统的产品很难赢得市场,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发展有机、绿色产品,或者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品,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第二,生产经营方式创新。在生产经营方式创新上要突出一个“合”字。面对变幻莫测的大市场,分散的农民要走向合作与联合,通过制度创新,激活农业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第三,农民教育创新。要增强农民自身脱贫的内生动力,使其自强自立,树立发奋有为的意识;要广泛开展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让处在贫困中的农民有一技之长,增强致富本领;要加强对贫困地区村“两委”干部的培养,提升其组织领导本村发展经济的能力。第四,农业支持政策创新。要把原来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各种政策及相关惠农资金和产业扶贫脱贫结合起来。对于能带动脱贫的产业、项目都要集中资金,重点扶持,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把资金支持重点用于带动能力强、有助于贫困户脱贫的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用政策支持把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连接起来,让贫困户有机会加入这类经济组织和参与产业扶贫项目,实现“搭车”脱贫。

脱贫攻坚根本之策在于产业扶贫

河南省财政厅研究室主任 胡兴旺

商水县“巧媳妇”工程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妇女参与、市场化运作,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贫困人口家庭脱贫致富,“巧媳妇”工程带动近2万贫困人口脱贫,占该县脱贫人口的80%;二是缓解了企业用工难,11万名左右留守妇女在“巧媳妇”工程中稳定就业;三是树立了良好的价值观,勤劳致富的意识得到强化。

“巧媳妇”工程下一步推广中,在产业选择上要更加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逐步向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产业扶贫和产业发展要从“输血”向“造血”转型,逐步从传统产业和低端产品向新兴产业和品牌产品发展;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利用好商水的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统筹用足、用活、用好各项脱贫攻坚政策。中央和河南省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金融扶贫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和财政资金统筹整合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各项政策的协同创新,形成集成效应,使各项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激励作用,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到贫困地区,投入到产业扶贫项目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提前规划、选择好项目,加快资金拨付进度,使脱贫攻坚项目尽快发挥效益。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的宣传,让带贫企业和贫困户了解政策、熟悉政策、享受政策,积极参与“巧媳妇”工程,推动产业发展壮大,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巧、善、美相结合,打造“巧媳妇”品牌

郑州大学常务副校长 屈凌波

商水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发展产业的牛鼻子,把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特别在项目的选择上,充分体现了担当精神、创新组织能力。

实现脱贫,最好的办法就是劳动致富,但是怎么劳动,谁来组织劳动,是摆在面前的重要问题。商水县通过“巧媳妇”工程,非常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充分发挥了共同富裕、能人带动。

扶贫的重点是精神和产业,由“输血”变“造血”,把内生型动力、产业发展动力和区域发展动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找到动力源,在能人的引领下,找到符合地方特色和发展水平的产业。

现在是互联网经济时代,而互联网经济时代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分享和共同参与。商水县几个支柱产业,都很好地融入了分享的理念、绿色的理念和共同富裕的理念,这种具有创新的理念和做法,非常震撼人心。下一步,商水县要更好地去总结、去挖掘好的经验和做法,给我国其他地方在产业扶贫方面提供一个好的借鉴和路径。

商水县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以低端产能为组织形式的产业,一定要避免无序的竞争和价格的低洼,要努力打造产品品牌和文化品牌。

商水县“巧媳妇”工程从事的还是低端劳动,要把文化品牌和产业品牌结合起来。低端的劳动一旦赋予了文化的理念,就会变成精品的劳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借助现代文化和传统智能,来谋划今后的提升。

分散、并行的产业模式,符合现代互联网经济。既然“巧媳妇”工程是分散型的,就要把互联网技术和手段移植进来,用得更活、更好,把“巧媳妇”工程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进而推动商水县整体产业的升级。

“巧媳妇”不仅要巧,还要善、要美,这是一个更大的理念。在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商水县要靠“巧媳妇”工程推动农村环境的美化、农业的高效、农民的增收,把“巧”“善”“美”更好地结合起来。

农村“巧媳妇” 河南大财富

河南省服装协会会长 李刚

服装产业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已经是成熟阶段的后期,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积累了强大的营销能力、较高的研发水平、充足的运营人才、成熟的品牌影响力和庞大的资金实力。但是,由于技术工人越来越老,员工数量越来越少,要素成本越来越高,竞争能力也越来越低,因此,向中西部转移趋势加速,特别是向河南这样的人力资源大省转移,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成为必然趋势。在河南农村,有一座富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就是思想最稳定、责任心最强、最渴望工作、最需要花钱的留守妇女们。她们当下还处于严重的“三无”状态:无奈地留守在农村,无聊地闲在家里,无助地承受着贫困艰难。把她们开发出来比开发钼矿、金矿、煤矿简单得多,经济得多,划算得多,性价比高得多,且不冒烟,无污染。能否开发好、利用好这些优质资源,让她们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赚,早日致富奔小康,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正考验着企业、行业、政府的经营能力、创新能力和执政能力。

要大力发展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特别是类似服装产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村集体的优势,包括村集体入股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空闲在家的“巧媳妇”们用起来,把外出打工的村民们吸引回来,把贫困人口安置进来。经过严格认真的思想素质和技术技能培训,吸引沿海地区大型服装加工企业过来,把中心工厂建在镇上,把分厂搬到村里,让农民不出村、不出镇就有活干、有钱赚,就近就地就业。

“巧媳妇”工程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极大价值

信阳师院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心主任 杨云善

商水“巧媳妇”工程紧扣产业扶贫载体,通过“三立足、三促进和一彰显”,在传统农区精准扶贫中体现出了很强的生命力和极大价值,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西部传统农区发展、富有生命力和可复制的精准脱贫之路。

“三立足”:一是立足于本地农村留守妇女多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使农村蕴藏的人口红利得到再次挖掘和利用。商水“巧媳妇”工程面对当地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妇女多的实际,通过把企业和车间建在农村或农民家门口,吸纳农村妇女实现就业,增加收入,达到脱贫。同时,也有助于企业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竞争力和效益。二是立足于扶贫需要,多元化发展传统农区是第二产业的主要抉择。产业发展必须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此外,商水“巧媳妇”工程还主要考虑扶贫需要和农区留守妇女自身素质状况,多元化发展传统农区第二产业。三是立足于能人带动。商水“巧媳妇”工程也是靠能人带动逐步发展起来的,他们有土生土长的,有外来的,也有早年外出务工回乡创业的,他们大多了解本地实际,选择的发展方向比较接地气,也就有了生命力。

“三促进”:一是促进了留守妇女就业和家庭脱贫,二是促进了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三是促进了家庭稳定与社会和谐。

“一彰显”:彰显和放大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功能和优势。商水地方政府很早就认识到脱贫要遵循农村产业发展规律,依靠产业“拔穷根、治穷病”。对“巧媳妇”工程从小到大,一直高度重视,积极规划引导和大力扶持,成立领导小组,出台用地、财政、金融和技术等一系列支撑政策,有力推进了这一工程的发展。

开发好妇女劳力资源 助力脱贫攻坚

河南省妇联社会服务部副部长 刘清杰

妇女占河南省人口的一半,贫困妇女占河南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44.58%。贫困妇女不仅是扶贫对象,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河南省大力实施“巧媳妇”工程,助力产业扶贫、就业脱贫,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创造了各具特点的产业扶贫方式,促进了贫困人口特别是贫困妇女实现居家就业脱贫。目前,河南省已经发展“巧媳妇”工程企业和脱贫就业点近3万个,农村妇女居家就业近80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妇女10.9万余人。

商水县是河南省最早提出并持续深入实施“巧媳妇”工程的贫困县,从其实践来看,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过程,本质上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抓手,统筹处理政府、企业、村集体、贫困农户各方利益关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工程,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过程,它包括了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型。商水的经验表明,科学谋划产业扶贫项目是先导,大力开发农村闲散劳动力和外出务工能人资源是贫困地区的比较优势,产业扶贫最便捷的路径是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和产业大户等,用适当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产业扶贫主体带动能力,带动贫困人口参与产业链上的生产加工。贫困地区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一定要与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统筹规划、有机结合。特别要抓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机遇,争取相关政策,切实解决好项目建设用地、环保等方面的问题。

“巧媳妇”工程抓住了产业发展的牛鼻子

河南省扶贫开发协会会长 史献志

商水县坚持推进“巧媳妇”工程与促进农民增收脱贫、农村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探索完善社会治理结构,把产业扶贫精准落实到户到人,初步实现了儿童不留守,老人不空巢;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确保形成支柱产业,确保增加农村留守劳动力收入,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重点是抓住了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把实施“巧媳妇”工程作为发展特色帮扶产业的抓手,帮助农村留守人员和贫困群众找到稳定的“饭碗”,不仅有助于改变其家庭生活贫困的状况,帮她们摆脱贫困,而且有利于重塑她们生活的信心。通过项目实施,增进了党群关系,促进了邻里和睦,带动了社会和谐发展,为打赢河南省脱贫攻坚战和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群众满意度高,人人脸上都是笑容,确实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

抓住机遇 发展壮大产业经济

河南省发改委以工代赈办副主任 王琪

脱贫攻坚不仅是地方政府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商水县“巧媳妇”工程的成功实施可以看出,通过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实现了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一是加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比重相对降低,制造业比重迅速增大,一二三产业融合步伐加快;二是培育发展了乡镇、村集体经济,为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开展注入了活力;三是加速培育了纺织服装、无纺布和玩具、渔网编制等主导产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及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发挥内陆比较优势,进一步抓住产业转移的难得机遇,因地制宜引进一批优势企业和品牌,在助力脱贫攻坚的同时,实现县域经济的“弯道超车”。河南省农村地区的比较优势是乡镇有可利用的集体建设用地,闲散劳动力丰富,特别是留守妇女很多,企业用工成本比较低。在当今东南沿海地区纷纷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腾笼换鸟”的大背景下,内陆地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仍有巨大空间,河南省产业扶贫工作应利用好这一机遇,顺势引进龙头企业,建立扶贫车间带贫。

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作用,引导域内信誉好、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在乡镇、村头建立扶贫车间,吸引更多的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商水县“巧媳妇”工程的实施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践证明,没有龙头企业带动的扶贫车间往往是“小打小闹”,市场不稳定,竞争力不强,不可持续。

加强对农村妇女等闲散劳动力的组织培训和宣传动员,努力实现对农村特殊群体人口红利的再开发、再利用。作为内陆地区,河南省农村留守妇女的群体还很大,是一份可深入挖掘的宝贵劳动力资源。只要将她们宣传到位、组织到位、培训到位,就能够组成一支强大的就业队伍,能够成为地方特色产业扶贫、转移就业扶贫中新的“生力军”。

“巧媳妇”工程有助于传统农区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实力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谷建全

商水县“巧媳妇”工程作为产业扶贫的一种方式,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说,意义都非常大,它既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和重要平台,也是传统农区产业扶贫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突破点。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树立了传统农区产业扶贫的新理念。传统农区扶贫开发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更缺思想、观念、意识、精神等,因此,传统农区产业扶贫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从哪里入手,从哪里突破?商水县“巧媳妇”工程在传统农区产业扶贫方面破了题,通过发展最适合农村发展的产业、最适合基层发展的产业、最适合农村家庭妇女参与的工业项目或手工业项目,既带来了县域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也在扶贫开发方面找到了一条很好的路子。通过强化造血功能,形成了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树立了立足当地实际,从基础做起,以产业为基,以增收为本的产业扶贫新理念。

二是探索了传统农区产业扶贫的新路子。产业扶贫能不能成功,关键是看选择的产业是不是符合当地的实际。商水县产业扶贫的实践体现出三个特点:首先,发挥了县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商水县经济基础条件相对较弱,作为传统农区,在资金、人才、技术方面比较欠缺,但从“巧媳妇”工程做起,在推进农村工业化、产业扶贫开发方面把县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了。其次,发挥了家庭妇女的特有优势。豫东农村妇女时间比较零碎,又能吃苦耐劳,加之心灵手巧,“巧媳妇”工程正好与这种特有优势有机结合,就形成了产业扶贫方面的特有优势。再次,就是发挥了农村传统加工业的特色优势。“巧媳妇”工程发展的这些产业与当地手工业、当地产业基础、当地人们的加工习惯有很大关系,它将当地的文化优势、产业基础优势转化成了产业扶贫方面的优势。三个优势的发挥,事实上就是为传统农区的产业扶贫找到了一条新路子。

三是拓展了传统农区产业扶贫的新空间。传统农区产业扶贫过去主要着眼于种植业或养殖业,而“巧媳妇”工程发展的20多个产业都是简单易行的农村加工业、农村手工业,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它把能人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把农村各种经济要素充分组合了起来,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劳动力等各方面的要素都调动起来了,同时还把农村人力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出来,为传统农区产业扶贫拓展了一个新的空间。

四是形成了传统农区产业扶贫的新模式。商水县“巧媳妇”工程形成的“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妇女参与、市场运作”模式,之所以有特色、有活力、有生命力,主要在于它激发了农村扶贫开发的活力,增强了农村扶贫开发的动力,挖掘了农村扶贫开发的发展潜力。通过“巧媳妇”工程,商水县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找到了切入点、突破点、关键点、结合点,发展了能人经济、块状经济、特色经济和劳务经济。

商水县“巧媳妇”工程扶贫开发对全省来说,在精准脱贫、精准扶贫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推广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一是扶贫开发要和当地资源禀赋相结合。商水县人口多,农村家庭妇女留守多,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正好借助于“巧媳妇”工程找准了扶贫开发的起始点,因此效果比较明显。二是扶贫开发要和当地的产业基础相结合。一个地方过去历史上有什么样的传统优势、产业优势,人们有什么样的传统习惯,有什么样的加工技术等,和产业扶贫的定位有很大关系。扶贫产业只有和这些优势充分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扶贫效果。三是扶贫开发要和当地的发展阶段相结合。商水县与发达地区相比,在扶贫开发的路径选择上肯定是不一样的。商水县产业扶贫最突出的经验就在于和当地的发展阶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了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因此这种扶贫开发路径选择符合当地实际,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四是扶贫开发要和当地市场环境相结合。产业扶贫的风险承载能力相对来说比较低,能不能成功,能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产业发展风险,重要在于选择产业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市场环境。产业只有充分适应当地的市场环境,承载的风险才能相对比较小,商水县在这方面是比较成功的,他们的扶贫开发经验和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商水县农区媳妇
用“手抄报”等形式为抗击疫情加油
商水县
河南省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
我国农区畜牧业深化战略推进的研究
台湾媳妇康桂箖 十年情 两岸心
八十三团农区放牧促增收
商水县种粮大户情况调查
两个字
泰州市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研究
一直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