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把“巧媳妇”做成脱贫攻坚大产业

2017-11-02 03:31冯春久卞瑞鹤通讯员
农村.农业.农民 2017年20期
关键词:商水县渔网媳妇

本刊记者 冯春久 卞瑞鹤 通讯员 魏 红 刘 飞

商水:把“巧媳妇”做成脱贫攻坚大产业

本刊记者 冯春久 卞瑞鹤 通讯员 魏 红 刘 飞

位于河南东南部的商水县,如今是一个有着124万人口的农业大县,是国家级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然而,在这样一片资源缺乏、经济贫弱的土地上,从未缺少令人激动的精彩篇章。

一个个历史尘封的故事我们暂且不论,就说在脱贫攻坚如火如荼进行的当下,这里由“巧媳妇”演绎的致富创业故事,足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记。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前排左二)、河南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程传兴(前排左三)等领导、专家在商水县委书记马卫东(左一)的陪同下,参观河南阿尔本制衣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10月16日至17日,在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的带领下,来自省扶贫办、省妇联以及高校科研单位的领导、专家齐聚商水,对“巧媳妇”工程进行了深入的参观和调研,对其在产业扶贫方面的可贵探索和成功经验,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讨。

10月,多雨微凉,但在商水县每一个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里,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传递着激情和活力,每一个“巧媳妇”脸上都洋溢着劳动致富带来的幸福和喜悦。成果展示厅里,一件件制作精美的产品和一幅幅生动传神的图片,向参观者讲述着商水县“巧媳妇”工程在产业扶贫方面的卓著成绩。

领导、专家们一边认真参观,一边热烈讨论,不时发出啧啧称赞。一下午的时间,调研组相继参观了华东无纺布、河南阿尔本制衣、瑞祥发制品、商水县龙巢网、化河乡“巧媳妇”工程等8个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正是这些点缀在商水大地上的示范基地,支撑起了这里产业扶贫的强大格局。

走出脱贫致富路

早饭过后,23岁的王亚丽安顿好老人和孩子,便坐在缝纫机前开始忙活。

王亚丽是商水县“巧媳妇”工程的受益者。每天忙完家务,她便在家里把服装辅料加工成半成品,然后交给和她签约的制衣公司。

“按件计酬,每月能赚2000多元。既不耽误农活儿,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王亚丽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如今在商水县,依托“巧媳妇”工程,多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将生产线延伸到农民家门口,点燃起贫困家庭的致富新希望。

“‘巧媳妇’工程帮助贫困留守妇女在不耽误农业生产和照顾家庭的同时增收致富,既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题,又初步实现了‘两不、两促、两确保’的目标,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商水县委书记马卫东说。

商水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约30万人,农村留守妇女18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贫困人口。

脱贫路上,如何发挥“半边天”的作用?自2012年起,商水县大力实施“巧媳妇”工程,采取协会搭桥、政府引导、企业(能人)领办、留守妇女参与、市场化运作方式,探索实施“公司+订单+定点+农户”的加工经营模式。

产业转移的需求,脱贫致富的渴盼,与“巧媳妇”工程一经结合,便迅速迸发出生机和活力,实现了“一举求多效”。

“我们已把‘巧媳妇’工程纳入了‘十三五’发展规划,明年将实现所有贫困村、贫困家庭全覆盖,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县就业‘巧媳妇’达到12万人,年增收25亿元。”商水县县长熊和平表示。

领导、专家观看商水智慧农业情况介绍。

“巧媳妇”由何而来

时光回溯到2013年开春,与商水县巴村镇利杰玩具厂签约的“巧媳妇”张艳丽和妯娌、姐妹们,每天忙完家务就聚在车间,一件件外贸玩具制品在她们灵巧的手中编织完成……而此时,浙江省嘉兴市梧桐工业园区十几家纺织服装企业却显得比较冷清,每家企业门口都张贴了各式各样的招聘启事,依靠低工资降低产品价格以换取大额订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着严重的“用工荒”。

“当时的商水,作为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急需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等几个大问题。如果把‘巧媳妇’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富民工程来抓,未尝不是一条好的破解之路。”回忆起当时的破局思考,马卫东说。

2013年,时任商水县县长马卫东带队到江浙一带了解沿海地区订单的实际情况。一行人回来后,立刻深入商水县25个乡镇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到全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有30万人,在农村的留守妇女18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贫困人口。同时,商水县民间传统加工业基础深厚,加工业项目主要涉及20多个领域,分布在全县25个乡镇、场、办事处、产业集聚区,而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已有了一定的资金技术积累,返乡创业要求强烈。

这些成了商水县承接服装制作、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优势。思路决定出路,基于这些有利条件,结合本县实际,商水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将“巧媳妇”工程确定为全县最大的民生工程并大力推进,力争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推进县域经济新发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县强化政府引导,成立专门机构,制订工作方案,并提出了“协会搭桥,政府引导,企业(能人)领办,留守妇女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格局。

正在忙碌中的“巧媳妇”们

一时间,商水县人人学技能,家家都有“巧媳妇”。“既能赚钱养家,又能照顾老人孩子,哪怕钱少点,只要能在家门口就业就是一种幸福。”这是不少“巧媳妇”的心声。

与此同时,政府也加大“扶促带帮”力度,引导“巧媳妇”工程领办企业积极与沿海企业对接,与全国最大毛衫加工集散地浙江嘉兴中国毛衫协会达成订单加工协议,在嘉兴市设立办事处和加工点,办理毛衫接单、发单、收单、复验、交货、加工等业务,并负责推介、招商,增强商水在毛衫加工及套口、纺织服饰加工、手工编织等领域的影响力。

大量订单纷至沓来,“巧媳妇”在家门口就能编织彩色梦想。

“我们在商水设点建分厂,成立了流动质量检验队,走村串户,上门培训、上门检验,从而把生产线成功地延伸到了农村。”河南阿尔本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丽霞介绍说。

能人带动,“巧媳妇”织出致富路

在商水县农村,流传着一个“巧媳妇拜师求艺”的故事。

2004年年初,商水县练集镇梁楼村村民闫喜荣和丈夫到南京高淳经商,看到当地渔网编织生意十分红火,便产生了“拜师学艺”的念头。可是,他们每到一个加工点都吃了“闭门羹”。在一处农家小院里,闫喜荣带上几件礼物向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求教,才学会了全套渔网编织技术。

回家后,闫喜荣和丈夫办起了商水县第一家渔网加工厂,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周围的村民一起致富。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全县渔网加工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已有300多家。其中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就有150多家,每年销往全国各地的各类渔网2000多万条,占全国渔网销量的60%以上。

“能人带路,群众借力发展,是商水县‘巧媳妇’工程建设的关键。”熊和平说。

坐在树荫下,连框、穿须、织网……一双双巧手在网框和网线之间来回穿梭,欢快的笑声在村口流淌。

从加工网坠到加工渔网,从加工2个品种到70多个品种,从一个小作坊到拥有60多家加工点的原材料供应商,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打工者到身家几百万的大老板,商水县龙巢网业经理罗国昌和他的企业实现了“华丽转身”。“现在,我们企业的渔网编织从业人员达1.5万余人,年产各种规格渔网500多万条,年创效益上亿元。”罗国昌说。

“巧媳妇”们生产的生活用品

分档、挑拣、顺头、水洗……在商水县练集镇的高红毛发加工厂,一群“巧媳妇”有条不紊地加工着回收来的头发。

“我们厂里目前有工人150余名,每月仅工资一项就要支出20多万元。”从夫妻二人单打独斗到邻里乡亲踊跃报名来厂打工,短短几年间,苑高红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毛发加工大户,加工出来的发帘、头套、片发、马尾等成品,以外贸的形式出口到美国、巴西、尼日利亚等国家。

目前,练集镇从事毛发加工的家庭作坊有50余家,头发回收经纪人遍布全国各地,全县从业人员2000余人,人均月收入4600元,年产值上亿元,产品以批发和电商直销的形式销往全国各地。

每天一大早,在商水县景富织物有限公司门口,总会见到成群的村民骑着电动三轮车,满载着加工好的产品前来交货。

“三妮,这个月你挣了多少钱啊?”“和上个月差不多,有2500元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欢快的笑声在人群中流淌。

景富织物有限公司是商水县生产出口朝拜巾较早的企业之一,公司总经理景志伟原是县毛纺厂下岗职工。他从承包12台旧织机起家,到如今拥有织机近200台,从委托外贸出口到取得自营出口权,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之路。

“能人示范带动对脱贫攻坚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是吸引群众加入产业培育,促进企业发展的最好动力。今后,我们将加大对能人带动技术、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让更多贫困群众在能人的带动下脱贫致富。”马卫东说。

激活产业发展一池春水

脱贫攻坚,是政治任务,更是发展契机。在实施“巧媳妇”工程过程中,商水县注重产业培育,壮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升级,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商水县根据当地企业特点和群众就业需求,采取“企业+农户+基地”“大订单+行业合作社”等多种发展方式,积极倡导“一村一品”支持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巧媳妇”工程项目。

该县还根据不同的产业选择符合产业政策、信誉度高、生命力强、敢于担当的领办企业,按照“公司+订单+定点+农户”的加工经营模式,形成了一批引领“巧媳妇”工程加快发展的骨干力量。目前,阿尔本制衣有限公司、华东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龙巢网业等都是“巧媳妇”工程的领办企业,已成为“巧媳妇”工程加快发展的生力军。

为了培养一批富有活力和具备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该县还积极培树“巧媳妇”工程创业明星,示范带动广大农村妇女开展创业就业,目前,全县已涌现出10多名创业明星。

针对商水在外创业人员较多的实际,该县大力实施“筑巢引凤”战略,吸引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

针对企业存在用工难而部分群众又就业无门的现象,商水县“巧媳妇”工程办公室联合县妇联举办招聘会,与乡镇合作成立招聘就业服务中心,制定出台了优惠就业政策。同时,该县整合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力量,承接政府培训项目,根据企业生产实际需求,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

积极为“巧媳妇”创业排忧解难。该县金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通力协调,在政策、资金、项目上对创业妇女给予更多的“阳光雨露”,将“巧媳妇”工程项目与“春潮行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相结合,为创业妇女解决资金难题。

借助“巧媳妇”工程,商水县目前已形成20多个产业,规模50人以上的“巧媳妇”加工基地207个,10人以上的加工站点461个,10万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创产值30多亿元,年增收10亿元以上。其中渔网编织、服装服饰、无纺布制品三大支柱产业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2016年1月,商水县被中国产业扶贫联盟命名为“全国巧媳妇工程示范县”,是全国唯一的示范县。

猜你喜欢
商水县渔网媳妇
爸爸的渔网
用“手抄报”等形式为抗击疫情加油
小鱼和网
商水县
透视渔网
河南省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
台湾媳妇康桂箖 十年情 两岸心
商水县种粮大户情况调查
两个字
独创的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