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玻璃体手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出院患者的影响

2017-11-02 05:55郭晓洁
保健文汇 2017年5期
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出院

●郭晓洁

护理干预对玻璃体手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出院患者的影响

●郭晓洁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玻璃体手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玻璃体手术治疗,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展开分组,对照组75例展开常规护理,实验组75例实施护理干预,对比出院后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并发症。结果:干预前,两组各维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各维度都明显改善(P<0.05),而且实验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1/75),对照组13.33%(10/75),(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出院患者遵医行为,值得推广。

护理干预;玻璃体手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病理机制为新生血管以及纤维组织出现增殖,不完全的玻璃体脱离后对血管膜进行反复牵拉,最终导致患者玻璃体出血、视网膜牵拉性脱离、视神经萎缩以及视网膜血管闭塞等。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越来越成熟,现以发展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手段。尽管效果显著,但是仍然需要有效护理。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8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8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玻璃体手术治疗,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展开分组,对照组75例展开常规护理,实验组75例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男39例(42眼),女36例(38眼);患者年龄41—68岁,平均(55.3±11.2)岁;视网膜病变分型Ⅳ35眼、Ⅴ20眼、Ⅵ20眼;糖尿病病程在4—12年,平均(9.8±2.3)年。实验组男40例(43眼),女35例(37眼);患者年龄41—69岁,平均(55.9±11.5)岁;视网膜病变分型Ⅳ34眼、Ⅴ19眼、Ⅵ22眼;糖尿病病程在4—13年,平均(9.7±2.4)年。两组患者病程、年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术后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常规指导患者的饮食,做好病情观察护理。实验组在术后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向患者以及其家属讲解被动体位对于手术质量保障以及术后恢复的重要性,对给予患者鼓励,提升患者的信心,可以让患者听自己喜爱的歌曲,转移对不适的注意力。如果患者出现比较明显负面情绪[1],指导患者在闭眼状态下进行深呼吸,具体方法为:深吸气之后保持4s闭气,慢慢吐气,反复进行15s。同时患者在一遍进行言语暗示,帮助患者保持精神放松,缓解负面情绪[2]。(2)生理护理:每天帮助患者对肢体各个部位进行按摩,每次半小时,每天2次,缓解肌肉的酸痛以及疲劳。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以遵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服用,包括碳酸氧钠、醋甲唑胺和布洛芬,也可以选择甘露醇静脉滴注,或者实施前房穿刺。并且要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疼痛出现的原因,避免患者及家属误解为手术效果差导致。术后对患者颜面部进行热敷,每天进行2-3次,帮助缓解眼脸水肿,促进血液循环改善。(3)体位护理:可以进行四种相关体位交替,不过保证主要为俯卧位,确保颜面部垂直向下的俯卧位时间每天达到20小时。四种体位主要为井式头架位、俯卧位、低头坐位、向健侧眼侧卧位。

1.3 疗效评定标准

(1)遵医行为。观察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含有按时复查、自我检测、合理运动、按时服药、合理饮食五方面,每一个方面含有四个问题,每个问题得分为0-2分,正向问题做到得1分,否为0分,反向问题反之。得分越高,说明患者遵医行为越好。(2)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表示,展开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展开λ2检验;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遵医行为

干预前,两组各维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各维度都明显改善(P<0.05),而且实验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观察两组遵医行为(x±s,分)

2.2 观察两组并发症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1/75),对照组13.33%(10/75),(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观察两组并发症(n,%)

3 讨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主要是通过切除患者由于病变所引起的玻璃体出血,使屈光介质变得更清晰;解除玻璃体对视网膜造成的牵拉,以恢复视网膜的正常解剖结构;清除视网膜的增殖膜和新生血管膜以及封闭视网膜裂孔;通过选择合适的眼内填充物,从而促进患者视网膜的复位并有效抑制增殖细胞的增长。护理干预是通过多种方法帮助患者创造一个精神放松、心情愉悦、不伴有严重疼痛的环境,本研究通过指导患者四种相关体位交替应用,并且对患者进行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舒适护理指导,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舒适度,从而能够提升患者依从度,患者能够对治疗以及护理积极配合;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帮助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干预前,两组各维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各维度都明显改善(P<0.05),而且实验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1/75),对照组13.33%(10/75),(P<0.05)。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可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出院患者遵医行为,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绵阳万江眼科医院)

[1]赵伟.护理干预对玻璃体手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出院患者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6):369-370.

[2]周燕,谢丽丽,肖玲.心理护理干预对行玻璃体切割术的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32-34.

郭晓洁(1993~),女,大学专科,研究方向为临床护理。

猜你喜欢
玻璃体视网膜出院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