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应用研究

2017-11-02 05:55李建文
保健文汇 2017年5期
关键词:误诊率诊断率梗阻性

●李建文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应用研究

●李建文

目的:观察分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1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选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2013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患者同时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以及CT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中,定位诊断率为87.50%,CT检查的定位诊断率为87.50%,两者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对比两者的病因诊断率发现,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的病因诊断率为93.75%,显著高于CT检查(31.25%),P<0.05;两者的误诊率分别为6.25%、6.25%,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梗阻性黄疸,使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的病因诊断率明显优于CT检查,可作为临床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

内镜下;梗阻性黄疸;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

在临床上,梗阻性黄疸主要由恶性肿瘤引起,早期该病具有藏匿性,临床难以发现,往往确诊时患者多属晚期[1]。在治疗方面,由于大部分患者已经失去了根治性的手术机会,因此,仅进行姑息性单肠吻合术或者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法,将其胆汁进行引流,缓解患者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2]。因此,需加强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帮患者赢得更多治疗时间[3]。本文中,对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并将其与CT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内容见下文。

1 基线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以及CT检查。其中包括男、女性患者各占9例、7例;年龄范围在27岁~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64±12.85)岁;病程为3天-5个月,平均病程为(2.64±0.58)个月。所有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表现,且合并发热者占10例,合并腹痛者占6例。

1.2 方法

指导患者取腹卧右后斜位,采用宾得(PENTAX)ED-3430K型号的十二指肠镜以及 ERBE ICC 80型号的高频电仪(均产自Olympus公司)。导丝弓形切开、塑料内支架机械碎石器、造影管、取石气囊、取石网篮以及金属内支架等均属于同一个公司生产(Olympus公司)。检查前,为患者注射50mg的哌替啶,使用岛津150L的数字胃肠机,在此监视下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将梗阻的原因以及胆管病变性质进行明确后,进行进一步检查分析。

1.3 观察指标

将梗阻性黄疸患者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以及CT检查下的结果(定位诊断率、病因诊断率以及误诊率)进行分析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诊断数据均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核对,用“%”表示定位诊断率、病因诊断率以及误诊率的数据,并用卡方进行检验。当观察对象的各指标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时,则用P<0.05进行表示。

2 结果

2.1 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

表1 对比两种方式诊断1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结果(n)

1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中,良性疾病7例,占比43.75%;恶性疾病9例,占比56.26%。具体情况见表1。

2.2 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率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对梗阻性黄疸检查后,定位诊断率、误诊率均与CT诊断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其病因诊断率明显高于CT诊断,P<0.05。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率[n(%)]

3 讨论

在临床上,梗阻性黄疸以胰腺癌、胆管癌以及CBDS为主要原因。按常理,一般患者的病因确定后,即可将梗阻的位置随着确定,但有时该两者的关系又并非一致[4]。本次研究中,使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诊断,并将其与CT诊断进行对比发现,前者存在更大优势[5]。

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后,其定位诊断率为87.50%,误诊率分别为6.25%。而在CT检查中,其定位诊断率为87.50%,误诊率分别为6.25%,两者对比发现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该结果说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效果显著,与CT诊断相似。

研究中同样显示,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的病因诊断率为93.75%,相较于CT诊断(31.25%),显著更高,P<0.05。结果可进一步说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相较于CT诊断,可明确病因,优势更佳。

总而言之,对于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检查,可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作为首选诊断方法,可提高病因诊断率。

(作者单位:黔西南州中医院)

[1]贾雷,郭玉宁,郭秀丽等.超声内镜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比较[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9):1753-1755.

[2]杨华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J].中国处方药,2015,13(12):137-138.

[3]贺永锋,杨小翠,马卫平等.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对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疗效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12):1305-1308.

[4]张小坚,张联合,张士良,等.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4):575-577.

[5]任利,胡涛,邓勇,等.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泡型肝包虫病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性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11):795-797.

猜你喜欢
误诊率诊断率梗阻性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新纤维化相关因子SFTPA2在梗阻性肾组织中表达及与肾纤维化之间关系的研究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扭转坏死睾丸34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经肛肠梗阻导管在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直肠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