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丽
(河北省承德县农牧局,河北承德067400)
食用菌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蔡晓丽
(河北省承德县农牧局,河北承德067400)
食用菌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天然食品,营养丰富,食药两用,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国是人工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但在栽培过程中,食用菌极易受到虫害的侵染、威胁,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食用菌虫害种类多、发展迅速,一旦发生,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应高度重视人工栽培过程中虫害的防治问题。本文综述了人工栽培食用菌过程中常见的虫害种类及其为害症状。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经验介绍了食用菌害虫防治措施。
食用菌;人工栽培;虫害;防治技术
食用菌,是具有大型肉质或胶质子实体、可供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按形态主要分为伞菌类、管孔菌类和耳类等[1]。子实体是生殖器官,也是主要的食用部分,目前,世界上已知能形成大型子实体的真菌估计约有10000余种,我国是人工栽培食用菌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可追溯到先秦时代[2],我国菌种资源也十分丰富,大型真菌估计3800种以上,药用菌至少可达1500种,常见的有香菇、平菇、木耳、金针菇、草菇、鸡腿菇等。食用菌仅次于粮、棉、油、果、菜,在种植业中居第6位,成为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3]。食用菌是劳动密集形产业,在这方面我国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近年来发展迅速,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食用菌生产技术的深入研究,人工栽培或进行菌丝体深层培养的食用菌达90种以上,其中40余种可以进行商业化生产[4]。
食用菌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分布非常广泛。但世界各地的栽培者、科学家都面临着害虫防治的难题。国外相对比较早,20世纪60年代始,国外科学家对食用菌虫害就进行了研究,菇蝇、菇螨、跳虫、线虫等的危害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人工栽培食用菌种类多,栽培地域广,栽培模式多样,各种害虫发生规律亦极不相同。近年来食用菌产业不断壮大,许多栽培基地连年种植,害虫发生日益频繁,虫害基数不断上升,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危害食用菌的害虫种类很多,不仅包括刺吸式口器害虫和咀嚼式口器害虫,也包括螨类、蛞蝓类和蛀干类害虫,生活习性复杂[5]。它们取食为害菌丝体或子实体,直接造成减产和影响菇体外观品质,或者由于害虫活动导致其他病原物侵染而诱发病害。值得重视的是,由于一些生产者不懂得害虫的发生发展规律,往往在出现害虫危害时,大量使用农药,给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食用菌是以集约化、设施化人工栽培为主的特种作物,在了解害虫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预防措施完全可以避免使用农药,将虫害发生控制在不造成经济损失的水平。
据报道,国内食用菌害虫种类超过90种,主要包括蚊蝇类、跳虫、螨类、蛞蝓等。在局部地方,鞘翅目和鳞翅目害虫也发生比较严重[6]。
害虫成虫往往携带病原菌、螨类等,易导致交叉感染。害虫侵染菌类后,其抵抗力减弱,抗逆性降低,其他病虫害容易并发。交叉感染严重时,食用菌大量减产,且品质不佳,甚至绝收,大大影响经济效益。
虫害症状多种多样,主要症状见表1。
2.1.1 刺吸式口器类害虫
刺吸式口器害虫主要包括菌蚊、眼蕈蚊等,幼虫为害严重,破坏菌丝,造成子实体萎缩死亡。眼蕈蚊,常年繁殖,为害平菇、木耳、金针菇等,随着温度的升高为害程度减轻,春季最严重。菌蚊,蛀食为主,还可结网使幼虫在网内为害,温度高为害严重,盛夏为害最重;主要为害金针菇、猴头菇等。瘿蚊,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繁殖较快,主要为害双孢蘑菇。
刺吸式口器类害虫,幼虫为害最重,另外,害虫常常携带病原菌、螨虫,容易导致虫害、病害以及螨害并发[7]。
2.1.2 咀嚼式口器类害虫
咀嚼式口器类害虫主要有鳞翅目谷蛾科、夜蛾科害虫、弹尾目的跳虫。鳞翅目害虫,幼虫蛀食菌丝,主要为害黑木耳、银耳、香菇。跳虫,食性杂,取食菌盖,使菌盖凹陷,影响菌类的外观及品质,主要为害金针菇、平菇、草菇等,在夏秋季节暴发。
表1 食用菌主要虫害及为害症状
螨类,又称菌虱,体型微小,活动分散,肉眼不易看见,繁殖迅速,一般极难发现。为害严重时,菌丝上如撒上一层黄色粉末,几天内菌丝就会被吃光,严重影响产量。螨类主要为害菇类、黑木耳、银耳等。螨类取食菌丝体、子实体,使其萎缩、变色,严重时出现孔洞。其主要是因为培养料、环境消毒不彻底或外界引入的。
蛞蝓又称鼻涕虫,一种软体动物,虫体灰白色、暗灰色,体裸露柔软,为害双孢蘑菇、黑木耳、银耳等,白天潜伏,夜间活动。蛞蝓一般通过咬食菌类的子实体,使菌体有缺刻或凹陷,影响菌类的品质。
食用菌极易受到害虫的危害。随着食用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害虫的危害也在逐年加重,并逐步成为食用菌生产发展的瓶颈[8]。生产过程中,主要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结合化学防治手段,控制害虫的发生。
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害虫的趋性。趋性是对外界刺激(如光、声、温、湿及化学物质)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活动,有趋光性、趋化性等。利用害虫趋性防治方法中,趋光性利用最多。一是,利用害虫趋光性防治,用黑光灯、紫光灯对其进行诱杀。二是,利用趋色性防治,采用色板进行诱杀,颜色也大多为黄色和蓝色。
生物防治主要采用生物农药、利用天敌进行防治[9]。常见的生物农药如苏云金芽孢杆菌,是昆虫病原细菌所产生的伴孢晶体蛋白,也是目前国内外生物农药中的主要杀虫剂。由于制剂只有经昆虫吞食后方可感病死亡,这种寄生的专一性决定了此种生物杀虫剂在菇房使用的安全性。另外,据报道,苦楝树皮、叶和果也有杀虫效果,防效高达85%。
农业防治措施的实施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菇房、培养料等消毒要彻底,杀灭其中的病菌或虫卵;其次,平时生产过程中保持菇房内的卫生;再次,要注意调节好菇房的温、湿、气条件。
由于我国明确规定了无公害药剂的使用要求,因此,在栽培食用菌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无公害药剂,常见的无公害类药剂有甲基托布津等,这些药品能够被直接应用到食用菌上,所以,可以将其放置到食用菌拌料中,这种方法对于杀死螨类害虫非常有效。如果在菇床上发现了螨类害虫,可以将石硫合剂定期喷洒到食用菌上杀虫。此外,将新硫酸乳剂喷洒到食用菌上,也能够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10]。
[1]张金霞.食用菌安全优质生产技术 [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国辉.生物学特性及饲养技术研究 [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3]向晶晶.食用菌种植中污染菌青霉的拮抗菌筛选与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4]Manpreet K,Giridhar S,Khanna P K.In vitro and in vivo antioxidant potentials of Pleurotus florida in experimental animals[J].Mushr.Res,2004,13(1):21-26.
[5]杨集昆,张学敏.食用菌害虫的类群[J].植物保护,1981,7(6):36-40.
[6]孙涛.温度和寄主对黑粪蚊Scatopse sp.生长发育和代谢酶活性的影响[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7]边银丙,李海峰.人工栽培食用菌主要害虫的无害化防治技术[J].中国食用菌,2008,07:32-34.
[8]孙立娟.食用菌害虫种类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 [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05):41-43.
[9]胡学难,李小平,杨臣瑾,等.贵州省菌蕈害虫种类和天敌种类调查[J].中国食用菌,1995,02:33-35.
[10]余慧涵.人工栽培食用菌害虫及其防治技术简析[J].南方农业,2016,(02):26-29.
Discussion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ques of Insect Pests of Edible Fungi
CAI Xiao-li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Bureau of Chengde County,Hebei Province,Chengde 067400,China)
Edible mushroom is a kind of natural food with low fat and high protein.It is rich in nutrition,and is very popular with consumers.China is the earliest country for cultivation of edible fungi,but in the course of cultivation,edible fungi are easily infected and threatened by pests,which seriously affect their yield and quality.There is many kinds of pests in edible fungi and they develop rapidly.Once they happen,they will cause great losses.Therefore,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sect pests in the process of artificial cultivation.In this paper,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common insect pests and symptoms in the course of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edible fungi,and on this basis,discusse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edible fungi pests with his experiences.
Edible fungi;artificial cultivation;pest;control techniques
S436.46
A
1008-1038(2017)10-0017-03
10.19590/j.cnki.1008-1038.2017.10.005
2017-07-05
蔡晓丽(1977—),女,农艺师,研究方向为食用菌高产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