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桂芳
●名家专访
刀尖上的舞者
——记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吕世亭教授
陆桂芳
大脑的重量只有1 000多克,但这里血管密布、神经密集,每个部位都与人体各器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被包裹在颅骨之内,不仅柔软异常,也脆弱万分。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手术刀手起刀落,每一个细微的角度和尺度,都关乎患者的生死存亡。
有人说,神经外科手术是“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而操刀的医生更是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者”。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就是这样一位有着高超技术的神经外科专家,他不仅曾担任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也曾担任浙江省医学会副会长,和学会有着深厚的渊源和感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医二院)神经外科,是浙江省成立最早的神经外科,至今其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在省内乃至全国都首屈一指。
今年85岁高龄的吕世亭教授,仍然坚持每周在浙医二院坐两个半天专家门诊。
3月31日中午11点,浙医二院9号楼6楼神经外科诊室,吕世亭教授刚刚结束上午的门诊,白大褂还没来得及脱下。见到我们,立即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十分和蔼可亲。
一落座,话匣子就打开了。吕老气定神闲,谈吐优雅,举手投足间更充满年轻人的活力。为什么选择做一位救死扶伤的外科医生?吕世亭教授说,那还得从自己的童年时代说起。
“我是山东人,我出生的那个时代,正是抗战时期,我从小的革命热情就很高,小学的时候是儿童团团长,15岁那年,就去参军了。”吕世亭边说边掐指算算,“到2017年4月,正好是70年的党龄,我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党员了。”
吕世亭回忆,1947年,华东地区东海卫生所在家乡招卫生员,自己对医生特别尊重,向往做医生,就去报名,成为了八路军的一名卫生兵。“日本投降后,解放战争开始,我加入八路军野战医院,参加了淮海战役等大大小小许多战役。当时可不像现在,医疗物资短缺,条件非常艰苦。”吕世亭说,“没有镊子,就用筷子替代;包扎和换药的纱布稀缺,就把用完的纱布洗净消毒晾干后再用;伤员需要热敷,就想办法把砖头加热包上湿毛巾……”战火纷飞的岁月,大家非但不叫苦,还满怀激情,干劲十足。
“当时卫生所的所长姓汤,也算是我学医的启蒙老师,他总是边行军边抢救边给我们上课,从他那里学到不少‘实战经验’。”吕世亭笑着说。
1949年5月,杭州解放,吕世亭随部队医院来到杭州,当时在西湖边的少年宫住了半个月,后来又在净寺住了半个月,随后野战八院到了绍兴,吕世亭在绍兴待了两年。
1954年,吕世亭转业到温州,在路桥机场卫生所当所长,由于他表现优秀,组织推荐保送并参加考试,1958年,吕世亭被浙江医科大学录取,他在校潜心学习,直到1963年毕业,被分配到浙医二院脑外科工作。
“2017年正好是浙医二院脑外科建科60周年。”吕世亭感慨,弹指一挥间,医疗技术和设备的发展进步日新月异。还记得当时自己被分配到浙医二院脑外科时,只有8张病床,五六个医生,尽管如此,这也是当时浙江省唯一一家有脑外科的医院,由德高望重的朱焱教授和陶祥洛教授在1957年创立。
吕世亭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内既没有CT、也没有核磁共振,动手术全凭医生的临床经验。比如通过观察病人体征、检查瞳孔散大的情况,来判断是否有硬膜外血肿。
“钻颅探查”技术在当时被脑科医生普遍使用。吕世亭介绍,顾名思义,那就是根据经验判断,从头颅打孔进去手术。“临床工作中,常常是医生从一边开颅进去,手术成功后颅压仍然很高,经排查发现是对面也有血肿,于是再从对侧开颅手术,颅内压才降下去。”
“那时,尽管手术一分报酬也没有,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我们常常是一个晚上开两三台手术,手术时精神高度集中,也不觉得累,等到手术结束整个绷紧的神经放松了,才觉得饥肠辘辘,这时就吃上一碗光面,已经心满意足了。医生勤勤恳恳,老百姓对医生非常尊重,也不像现在医患关系这么紧张。”吕世亭说。浙医二院神经外科在当时还要负责全省各地医院脑外伤病人的急会诊,因此连夜赶路治病救人是常有的事,几乎神经外科团队所有的医生都在外出急诊时出过车祸,吕世亭至今还记得自己在天台出诊时惊险的一幕。但不论条件如何艰苦,病人在哪里,医生就出现在哪里,不会有一丝迟疑。
当时为患者做脑血管造影,几乎没有防护,脑外科医生常常要完全暴露在放射线下,会导致白细胞数量下降。“我到现在白细胞一直都是偏低的。”吕世亭笑称。在浙医二院神经外科,多年的临床医疗工作让吕世亭在颅脑肿瘤、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神经功能性疾病、脊髓压迫症和周围神经有关疾病等方面积累下丰富的诊断与治疗经验。
“2014年3月,有一位经我手术摘除脑瘤的患者,时隔42年后,带着女儿来看望我。看到曾经奄奄一息的病人,如今和正常人没什么差别,真的非常为她高兴。”吕世亭说。20年前,有一位小男孩也是类似的情况,得了脑肿瘤,慕名找到他,手术摘除肿瘤后,坚持每年复查一次,恢复得很好,基本没有什么后遗症。如今男孩已经大学毕业,男孩一家人和吕老成了朋友。
几十年过去了,经吕世亭手术救治的患者不计其数,虽然门诊、手术都很忙碌,他对科研却没有丝毫懈怠。对于脑瘤,吕世亭曾研究怎样用冷冻的办法让肿瘤细胞不扩散,彻底摘除脑瘤。为了手术用的液氮,吕世亭甚至跑到杭氧亲自把液氮的钢罐抬来。“冷冻摘除脑瘤”的手术,获得了当年浙江省科技大会二等奖。此外,吕世亭研究的《颅脑针麻手术》还获得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优秀奖。
教学工作也是吕世亭一直重点抓的。如今,他的学生都已成长为各地医院的骨干。
也正是这样全身心的投入和高超的医技医德,让吕世亭在上世纪70年代,成为浙医二院神经外科的主要负责人兼党支部书记。
吕世亭不仅是浙医二院神经外科的负责人,还担任过温州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首任院长。此后担任浙江省卫生厅机关党委书记、副厅长,浙江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即便做了领导,他也没有荒废业务,一样手术、坐门诊。
“我担任各类学术团体的职务有十多个,但是感情最深、最不可替代的就是浙江省医学会。”吕世亭直言不讳。
他说,医学会是团结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成果推广的重要平台,是推动学科事业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自己担任了十多年的医学会副会长,看着学会不断创新发展,感到非常欣慰。
“我听说医学会的专科分会现在已经发展到80多个了,相比我担任副会长时的30多个,真的是枝繁叶茂啊!”吕世亭说,他期望学会能继续创新,继续组织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做好学术交流,为广大患者服务。
2017-04-01)
(本文编辑:陈丹)
10.12056/j.issn.1006-2785.2017.39.18.2017-2179
310003 杭州,浙江《生活与健康》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