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延学老师执教《大自然的语言》

2017-11-01 10:05丁小彬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0期
关键词:物候说明文课文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充分地利用这个例子,让学生掌握举一反三的本领。下面以我省语文特级教师王延学老师执教《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为例,来说明在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如何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一、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王老师的这节课,一开始,在让学生说出课文体裁及判定理由之后,就跟学生一起讨论说明文的阅读要领。经过师生一起讨论,归纳出学习说明文应该明确对象、把握内容、理清顺序、懂得方法、分析语言等五个要点,接下来,就以此作为学习课文的钥匙,进入课文的学习。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懂得了怎样有效地把握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怎样快速把握说明的内容,怎样快速理清一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掌握了这些规律性阅读技巧,学生就可以将其推而广之,用在其他同类文章的阅读之中。

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还体现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之中。在速读课文、把握文意的环节,教师明确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按要求筛选信息,注意抓住语段的中心句。这里,就涉及阅读方法的指导,涉及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注重在整体感知基础上的片断细读

王老师充分运用课后练习的资源,高效率地落实了对课文内容及说明顺序的梳理。这一环节,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基础上,王老师很有创意地设计了一个“片断细读”的教学板块。

先是对课文标题的探究。教师给出的探究题目是:这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的说明文,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这是用替换法来比较课文标题的特点,从而告诉学生,拟定一个简洁、精彩的标题,对于一篇文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之后是对课文开篇部分的探究。这部分里,教师设计了两道极有语文味的探究题:

1.第一段是怎样描写物候现象的?这些句子是怎么组织起来的?

2.下面文字中加线的词语好在哪里?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显而易见,《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开头部分写得很精致,读这部分文字,我们会惊叹于作者生动传神的语言表达,惊叹于作者丰富多彩的用词,惊叹于作者拟人手法的运用。教师将这部分作为探究的内容,能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语言”这一文题的理解,也能从中受到某种写作启示。

最后是对文章主体部分的探究。教师在这部分的学习中依然提出了两个探究题目: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请指出标志词。

2.这部分的说明,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作简要说明。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抓住了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教师在分析中,还特意提示学生答题时需要注意的方面:“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与“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是不一样的,你要逐段分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然后找出各段中共用的说明方法,这便是选段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能结合文章的特点,恰当地选取探究的内容,这体现出执教者的一种智慧。当然了,这样的取舍也保證了教学重点的有效落实。

三、注重知识的运用

这节课的“拓展运用”部分,设计了两道不乏诗意的题目:

1.请用从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解释郭沫若《玉兰和红杏》中的几句诗。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走到了京华。

2.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这首诗的理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教师的设题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利用课上学到的物候知识,来解释古今诗歌中的相关内容。

值得一说的是,学生在完成练习复习巩固当堂学到知识的的同时,还读到了美丽的诗歌,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这本身也是一种语文的学习。如何将我们的练习设计得有语文味?这节课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听完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对说明文这一体裁的教学有了明确的教学思路。这节课的教学,将有助于我们不断探索,努力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丁小彬,甘肃兰州市第三中学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候说明文课文
海南橡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物候特征
说明文阅读专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灰枣’及其芽变品系的物候和生育特性研究
5种忍冬科植物物候期观察和比较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约旦野生二棱大麦在川西高原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分析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