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命题之我见

2017-11-01 10:00王仁慧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0期
关键词:古厝红砖试卷

与高考相比,中考作为人生阶段中的第一次重要考试,一直以来也是备受关注。中考中的语文试卷承载着对初中阶段语文教学质量考核的重任,是检验初中语文教学成果的重要参照依据之一,因此同样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就中考语文试卷的命题而言,需要我们大力地认真分析、研究。相对容易的是出题技术的掌握,难的是对影响命题的导向性政策因素、实际教学因素、学教进展因素、社会认知因素等的认识和把握,中考语文命题情况的分析与研究对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者更加有效地全面地了解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命制的现状,语文教学改革、试题命制和语文教学思路的转变具有很好的借鉴参考价值。

一、对历年中考命题的探究

(一)从宏观上分析。通过纵向比较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纵观各省市历年的中考命题都是在原有基础中创新;再从横向研究、比较来看,各省市的中考命题都有其固有的特点,除受《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和《考试说明》会有变化影响之外,还可能会从一定程度上受到高考和其它省市考题的影响。

(二)动态考查知识。字音、字形、词义、语病等语文基础知识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对语文学习具有奠定性作用,在中考的语文命题中绕不过、也不应该绕过,但对其考察的方式应进行认真思考。应以动态考查的方式。如《2014年浙江嘉兴语文中考卷》要求学生阅读名著片段,做成包括书名、人物、相关事件三个要素的“阅读积累卡”。通过这样的命题,既能积累语文学习知识又能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的特质,这就具备了动态考查特点。

以填写上下句形式出现的对古诗文经典名句的检测,是简单有效的静态考查方式,若能使其成为动态的考查方式,就不仅仅是考查其记忆情况了,还同时考查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状况。如:《2014年浙江温州语文中考卷》对温庭筠《望江南》的考察中,“体现主人公在夕阳将落时仍不见归人而怅然若失的句子是( , )。”这一题考查点还包括了学生根据语境进行灵活运用的能力。体现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由简单的认知记忆到理解活用。

二、中考语文命题的发展建议

中考语文命题,应该符合“从教学中来,到育人中去”的理念,这个命题理念是深层意识的觉悟。重视掌握与运用语文知识,重视诊断与测查语文能力,着重语文教学的课程重点,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认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解决统一性的教学与考试问题,也更有效的为命题者能够进一步地探索中考语文试卷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一)重视区域性特点。各省市自治区的中考语文试题在选材料上,都带有本地区域的特点,体现本地区的特色,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区域中考的公平、公正能够起到有效的平衡作用。如《2014厦门语文中考试卷》在“综合性学习”考核部分中围绕“闽南红砖古厝”展开的命题识红砖古厝之“源”、品红砖古厝之“韵”、拓红砖古厝之“用”三个命题的设置,分别考查了学生对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对联内涵、拓宽生活视野的能力。

(二)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人们对文化的重视,使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此,我国教育部在2014年曾出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各大中小学校提出了明确的指导要求。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学科来说,更是对文化传承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近两年我国所有省市自治区都在有意识地去关注文化传承在中考语文考试的命题中的地位,在选择考试材料时,这对于促进语文教学,中考命题的改革具有突出性意义,应广泛尝试与推广。

(四)语文作文生活化。作文命题历来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既是考核的重点也是难点。中考作文是对学生“知识积累”“课外阅读”“情感表达”三个维度的把握。初中生是正在向成熟迈进,有许多成长的体验,有表达的欲望。因此,作文命题内容可以更加关注学生生活的真实感悟、自我成长的个性体验以及对社会人生的理性思考。要发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写作习惯,鼓励学生在作品中流露真实情感,鼓励有创意的思想表达,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环境。为此在作命题方面,内容要更趋于生活化。

中考备战进入关键时期。与其让学生花大量时间,没有目的地做各种练习题,不如回到根本上,对课本进行认真研读,透彻理解其中的内容。而身为一名毕业班教师,要对历年中考真题进行研究,为学生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起到有效帮助的作用。使学生在面对人生的第一次选拔时轻松过關,向着自己的人生理想成功地迈出第一步。

王仁慧,浙江长兴县古城中学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厝红砖试卷
澳大利亚Tjuringa红砖之家
梦中古厝
陈修俊 甘做古厝守护者
红砖白石五店市
红砖及砂浆强度试验方法探讨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