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的第一轮中考复习,一般是“以本为本”,以课内文章复习为主。因为时间紧,复习量大,很多教师放弃了启发式教学,习惯选用知识点串讲的方式进行复习课教学,这种“一言堂”的复习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辛辛苦苦地讲,学生懵懵懂懂地听,甚至听的学生卧倒一片。在语文复习课上的“卧槽”学生中,占很大比例的是语文学困生。由于他们本身的语文基础薄弱,语文知识点掌握不全面,当教师串讲时,他们通常是进入“听不大懂、记不完整、答不全面、想不明白”的低效的复习状态。我以为要将学困生从“四不”境地中解救出来,让学困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教师只有抛弃“一言堂”的讲授,借助小组合作复习的方式,激发出学困生主动复习的积极性,才能真正点亮他们语文思维之火,让学困生的语文复习进入高效的“快车道”。
下面以初二下册的微型小说《窗》的复习为例,谈谈复习课上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点燃学困生的思维火花,提高他们的复习语文的能力,使复习课提速增效。
一、找准复述盲点,提高概括能力
大多数教师开始复习一篇小说,都是請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然后复述故事情节,走进文本。学困生存在知识的缺陷,他们往往将复述小说故事情节和概括主要内容相混淆,所以针对学困生知识的盲点,教师首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他们明确小说的文体概念,区分虚构作品和写实作品,了解复述小说的情节和概括记叙的主要内容的异同点:①小说是虚构的文学作品,而记叙文是写实的;②小说的故事情节是作家展示小说人物性格、表现小说的主题而描写的生活事件;而记叙文写人叙事是来表达中心思想的;③小说的完整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构成,记叙文的事情则由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个部分组成;④人物、情节和环境组成小说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构成记叙文四要素。
各个小组内的学困生可以选择情节的一个部分进行复述练习,通过和组内其他同学复述相比较,使他们注意到:①情节选择要准确,必须理清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②情节复述要简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以及结果等要素。③复述语言要规范,可以按照“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的格式。
扫除了知识盲点后,学困生理清了《窗》的故事情节,明确了复述要求,根据规范格式在组内进行了完整准确的复述,他们的概括能力也大大地提高。
二、突破思维定点,增强比较能力
靠窗病人和不靠窗病人的形象特点,学生原本就有印象,如果再按新授课亦步亦趋式的分析人物,只能让学生有炒冷饭的感觉,降低学困生的复习热情。我们可以对学生熟悉的新授课的教学环节进行重组,把冷饭炒成海鲜饭,让合作小组进行比较,提高学困生复习的新鲜感,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增强学困生比较思维的能力。
学困生在合作小组内复述故事情节时,有从靠窗病人角度复述的,有从远窗病人角度复述的,我提醒合作小组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思考复述的合理性。通过对两种角度复述的比较,学困生明白了考虑到小说的结局,从远窗病人的角度复述更加合理、更加顺畅,也领悟到复述中要避免因为叙述人物的不同,复述主语的变换而导致错误的情况。对“远窗病人的见死不救”学生复述时已经形成共同的看法,我又提醒学生注意小说的发展和高潮部分两次写远窗的病人“盯着天花板”作用有何不同,巧妙地将学生对《窗》中人物形象特点复习,引向比较小说中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以及作用上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困生纠正了原来笼统的人物分析的思维定势,注意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区别,理解了“盯着天花板”中的“盯”是描写远窗病人的眼睛的动作,明白了两处“盯”的异同点:前一个“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中的“盯”是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远窗病人被“得到靠窗位置”的念头折磨得彻夜难眠的痛苦心态,后一处“盯”形象地写出了远窗病人在病友需要救助时无情冷酷、无动于衷的心态;通过两处描写远窗病人“盯着天花板”,表现了自私虚伪的远窗病人内心的挣扎和灵魂堕落的过程。
小说复习整合了教学内容,重组了教学环节,可以从僵化地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梳理人物特点,拓展到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比较。在小组合作复习中,学困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三、捕捉表达亮点,发展鉴赏能力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小说复习的重点,如果教师就景物论景物,就描写谈描写,只把讲授“描写方法的作用”当做复习的唯一目标,那么再美丽的景色都只会是干涩的文字,学困生的对文本的鉴赏能力也就得不到培养。如果我们能够注意通过这些描写景色的文字,撩拨学困生丰富的想象,捕捉思维的亮点,就能逐步发展起他们对小说的鉴赏能力。
“远窗病人的灵魂不是从一开始就堕落的,能够吸引远窗病人的究竟是什么?”学生立即就联系到近窗病人所描述的窗外的美景,联系到近窗病人栩栩如生的描述。“请小组合作选择窗外的一个美景,由一位组员栩栩如生地讲述给小组的同学听,看看哪一组讲述的最具吸引力!”对学困生来说,讲述能力强是他们的优点,为了进一步突出近窗病人所讲述的美景的吸引力,学困生有的讲野鸭、天鹅遨游的悠闲,有的讲孩子给水禽喂食的欢乐,有的讲情侣树下散步的甜蜜,有的讲玫瑰花、牡丹花和金盏草的芬芳多姿,有的充当体育解说员直播网球比赛和板球比赛的竞争激烈……当精彩纷呈的讲述达到高潮时,教师提问学生道:“同学们讲述的美景如此之美甚至超越了作者的文字,作者能把这段美景按照大家想象的这样详细地写出来吗?我们该如何欣赏这段讲述性的文字呢?”
围绕“欣赏小说详略之美”的问题,各小组展开合作学习,品析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通过讨论,学困生首先明白了要理解近窗病人的描述必须掌握景物描写的以下几点作用:①交代发生的时间、地点,提供活动背景;②渲染气氛,烘托心理,表现性格;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揭示主题等。学困生根据以上四点作用,结合小说开头交代的内容,他们讨论出:①靠窗病人也是个重病人,每天上下午被护士扶起来只能坐一个小时,病重体弱也不允许他讲述更详细的窗外美景;②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必须与人物的身份、特点以及情节和主题有关,只要能体现靠窗病人对生活的热爱,能唤醒另一位病人对生存的渴望,能表现他善良、美丽的心灵,能引起不靠窗病人心理的变化,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就是合理的,不需要也不可能像刚才同学们如此眉飞色舞详详细细地讲述;③近窗病人的讲述,看似朴实平淡却也拥有伟大的力量,能闪烁出人性的光芒;④简略的讲述有时可以胜过详细的描述,小说中适宜的描写能够以“简笔”胜“繁笔”的。endprint
学困生在讲述小说描写的美丽的环境时,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这是一种出于欣赏本能的感性的认识;通过小组合作,学困生对小说景物的“繁简”进行分析,把对景物本身的欣赏上升到对景物描写文字繁简的理性认识的高度,使得他们对小说的鉴赏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拓展练习难点,培养探究能力
“窗外的景色真是如此美丽诱人吗?远窗病人费尽心机得到的床位真的能看到美丽的风景吗?”学生齐读结尾:“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这样的结尾有怎样的效果呢?”思考的问题由环境描写过渡到小说结尾情节的作用。“这种‘欧·亨利式的小说结尾给人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含蓄而深刻地揭示了小说所反映的人性的善恶与灵魂的美丑。”学困生的回答似乎很标准而规范,可以看出中考小说阅读的四个主要问题点“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深深的印刻在学生的心里,他们对小说阅读题的解答已经建立起思维模式了,但是学困生对结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原有认识似乎并未通过复习课得到提升,这种回答并非是他们自己探究得到的,只是对书后拓展练习提示的答案的复制,教师只有将难点进一步延伸开来,让学困生真正深入问题、深入文本进行合作探究,他们的探究能力才能培养出来。
于是,教师进一步追问道:“小说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出作者这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独特的艺术构思的呢?”学生一下子陷入深思中,“欧·亨利式的结尾”的艺术效果为学生思维搭设了支点,结合文本,小组合作,重新探究《窗》的创作奥妙,学困生的思维火花在讨论中不断绽放:①小说开头提起医院里的两位病人都生了重病,情理之中都需要静静地休养,但窗外有着各种激烈的比赛不会影响他们,是意料之外的;②窗外有比赛,情理之中就会有拉拉队的叫喊声、比赛的欢呼声,但远窗病人居然一点也没有听见,只听到近窗病人的讲述,也是意料之外的;③……讨论一点点展开,学困生发言愈加热烈,他们的思维进一步拓展,探究意识展现得愈加充分。
合作探究使復习课达到高潮,学困生对“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欧·亨利式的结尾艺术”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小说结构艺术的理论变成了学困生合作复习探究的支撑,学困生的探究欲望在合作复习中充分激发出来,他们的探究能力突破书后的标准答案的束缚充分培养起来。
《窗》的复习为中考小说阅读的高效复习打开了一扇明亮而通透的思维之窗。
华东,江苏南通市虹桥二中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