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实词解释答题技巧

2017-11-01 20:32朱国琴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9期
关键词:古义组词实词

纵观近几年的语文中考,课内文言文的阅读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未曾谋面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而课外文言文阅读中的实词的解释是理解一篇文言文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学生经常在做课外文言文考题的时候,经常会因为一两个关键实词意思的不解而影响对整篇文章的掌控。因此只有实词解释问题的解决,以此为基础的句子翻译和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题目才能迎刃而解。在一篇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中实词的理解是基础,也是关键,于是,本人在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实词的解释的答题技巧上做了以下几点浅显的尝试。

一、课内外迁移法

在古文里常常有些实词的用法意义是固定的,课内接触过的到另外一篇古文里它的意义和用法可能不变。中考时,我们初三的学生已经学习几十篇的课内文言文,虽中考考题中已不出现课内的文言文,但课内文言知识的积累必不可少,字词解释需要根据多年积累、在语境中推敲。所以要教会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文言文阅读中去,将课内知识向课外迁移。

下面是2016年扬州语文中考的文言文试题:

刘善明,平原人。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积粟,躬食饘①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②。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③许。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建元二年卒,诏曰:“善明勤绩昭著,不幸殒丧,痛悼于怀。谥烈伯。”善明家无遗储,唯有书八千卷。

(选自《二十四史·南齐书》,有删节)

【注】①饘:zhān稠粥。②持喪:守丧。③见:被。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多获全济( )

(2)甚异之( )

(3)见许( )

(4)朝议令善明举人( )

2016年扬州中考的四个实词考察中有三个在课内接触过,“甚异之”中“异”与课内文言文《桃花源记》中的“渔人甚异之”中的“异”的用法和意义相同,它带了宾语“之”,应该是形容词用作动词(这里是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感到诧异,认为……奇特”。“许”源自于课内《愚公移山》文中的“杂然相许”,文中解释为“同意、允许、许可”,根据该篇文章的语境推敲,即“答应了他的请求”,因此这里的“许”的意思也解释为“同意、允许、许可”。同样“朝议令善明举人”中的“举”曾出现在《孟子二章》中“孙叔敖举于海”,根据语境推测,“举”的意思为“举荐、推举”。这样就顺利地完成了有课内知识向课外的迁移。

再如下面的一篇课外文言文阅读: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①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②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③则不来矣。”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已。所著书,颇行于世。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刊落:削除,删去。②衔:怨恨。③渎:轻慢。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⑴监司大骇,延之校书( )

⑵益两使促之( )

⑶使者恚,欲收悦( )

⑷使者下阶谢,乃已( )

这篇课外文言练习中的“延”“益”“恚”“已”四个实词均在课内文言文的学习中接触过,分别出现在“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增益其所不能”“忿恚尉”“惧其不已也”句子中,根据自己对课内知识的掌控,根据语境,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考题中的四个实词分别解释为“邀请”“增加”“愤怒”“停止”。由此可见,有了扎实的课内知识做后盾,课外文言的实词考察显得简单多了。

二、组词推敲法

同样以2016年扬州语文文言考题为例(例见上文),“多获全济”中的“济”搜索记忆中学过的文言文,似乎没有接触过,但并不能因为没有学过就放弃,不妨试着用组词、扩词的方法试一试,“济”可以组词为“救济”,然后带入语境中去推敲,得知“济”可解释为“救济、救助、援助、帮助”。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同样的方法,“举”,用组词法解释,就是“推举、举荐、推举、推荐”。

再如下面的文言文:

景公使圉人①养所爱马,暴病死,公怒,令人操刀,解②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③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④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属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⑤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注释】①圉(yǔ)人:养马的人。②解:肢解,分解肢体。③矍(jué)然:惊惶四顾的样子。④属(zhǔ):交给,后作“嘱”。⑤喟(kuì)然:长声叹息。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⑴吏二缚一人诣王( )

⑵齐人固善盗乎( )

⑶兵弱于邻国( )

⑷必轻吾国( )

这篇古文里的“诣”“固”是课内的词解,解决非常简单,“兵”和“轻”则可以用组词发来推敲意义,“兵”可以组词为“兵士”、“兵力”,代入语境中去推敲,显而易见“兵力”符合语境,解释为“兵力比邻国弱”;“轻”则可以组词为“轻松”“轻视”,很显然,文章想要表达“必定轻视我国”意思。在遇到没有接触过的实词,采用组词法根据具体语境去推敲,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妨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找一些这种类型的题型来加以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样组词法才运用自如。endprint

三、成语推测法

成语是人们常用的形成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因为许多成语是从古代文献中发展而来的,因此成语与古文有着割舍不掉的联系。现在学生常常是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烂熟于心,正好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有常用的熟知的成语来推断古文里实词的解释。

用成语中的实词来推测古文的实词解释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类:

1、古今异义

破涕为笑——古义:泪;今义:鼻涕。

走马观花——古义:跑;今义:行走。

赴汤蹈火——古义:开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水。

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

学而不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

爱莫能助——古义:同情;怜惜。今义:喜爱热爱。

不假思索——古义:凭借、依靠;今义:与“真”相对。

……

这些成语中“涕”“走”“汤”“交通”“厌”“假”等等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要让学生学会由成语中的古义来推测古文中该词的意义,学会融会贯通。

2、通假字

被发文身 被通披 一暴十寒 暴通曝

拨乱反正 反通返 厝火积薪 厝通措

一唱百和 唱通倡 春华秋实 华通花

信口开河 河通合 图穷匕见 见通现

排沙简金 简通拣 受益匪浅 匪通非

……

要让学生在含有通假字的成语练就火眼精金,能明辨通假字,在古文的試题中作出做出正确的判断。

3、词类活用

成语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很多,有名次或用为动词的,“莫名其妙”的“名”,解释为“说出”,“不毛之地”的“毛”,解释为“长草木”等等。还有使动用法的,比如“劳民伤财”中的“劳”,解释为“使……劳累”,还有意动用法,如“不耻下问”中的“耻”,解释“以……为耻”,还有形容词做名词的,如“舍近求远”中的“近”和”“远”有形容词变成了名词。这些词语出现在古文中时要注意词的活用,不可掉以轻心。

从常用的成语中找到课外文言实词解释的关键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一些成语的积累,方能灵活应用。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实词解释都能用以上这些方法解决,在平时要尝试多种解题的方法,遇到试题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朱国琴,江苏扬州汤汪中学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义组词实词
《兵谣》:一曲军人心灵成长的赞歌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怎样正确组词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发皇古义 融会新知
例说文言实词解题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