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需要更多元、更全面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我国的高校教育不仅要重视文化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语文是人文交流、思想碰撞的舞台,是思想交锋、思维启蒙的主战场,因而人文素质培育的提升与语文教育是相辅相成的。高校语文教育是提升高等专业人才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基于此问题展开系统性分析。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人才培养的需要,相关部门要求在各级教育系统中实施素质教育,从此自上而下、各级各类学校纷纷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开展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工作,力求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这不仅是因为我国本身就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更是因为人文素质对于学生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还能健全学生的基本人格,既能改善学生的校内学习生活质量,更能保证学生在离校后立足社会、顺利发展[1]。高校语文教学是语文教育工作的最高阵地,全国各高校纷纷设立了语文类或人文类学院或专业,即使是其他理科、工科类专业,也会安排人文素质教育类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有些学校还要求学生必须修够一定的人文教育类课程学分,否则不准予毕业,可见我国高校对人文教育的重视[2]。而且,基本所有高校的人文教育工作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普遍形成了以语文教育为主导,其他思想政治类课程积极配合的局面。
二、高校语文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义务
(一)语文可以培养品味
高校语文教学中,所选取的教学素材都是文质兼美的,许多素材都是中外认同的典范佳作,这些经典篇目中,包含着美好的意向、優美的语言、生动的形象、高尚的理想。有些文章让我们感动,有些诗句让我们震撼,有些典故让我们感慨,有些人物让我们敬佩。高校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要求自身能够领悟这些教材蕴含的美,进而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感悟。所以,老师不能只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而是要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并通过语文教学的熏陶培养,逐步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从而提升人文素质。
(二)语文可以健全人格
语文是基础性学科,知识丰富的语文课堂,能让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的人有所感悟,有所触动,有所感染,这是语文学科的魅力,也是语文学科所具有的、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人文作用。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健全人格。学生需要学习诚信,从而保证其在与人合作中受人欢迎;学生需要学习忠义,从而坚定思想、爱党爱国;学生需要学习孝道,从而孝顺父母、爱护家人;学生需要学习感恩,从而热爱生活、自信谦逊。语文教学可以对学生的人格产生巨大影响,所以语文教学工作切不可只流于形式、流于表面,而是要确保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学中的魅力,从而提升自身人文素养[3]。
三、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
(一)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人文素质教育工作需要全面开展、长期开展。有些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急于求成,在开展工作时急功近利、大搞形式化工作,这既浪费了教育资源,也滋生了不良风气。有些学生只注重专业成绩,对校内各种提升人文素养的活动参与得积极性不高,导致许多有意义的活动缺乏人气,效果不佳。人文素质教育重在熏陶与培养,而不仅仅是分数与证书。高校语文教育应力求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与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来搞形式、刷业绩。
语文教育归根到底是对人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如果学生只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在现实生活、工作中却表现得缺乏人文素养,那么语文教育仍然是失败的。高校应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不仅要优化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还要优化学生的思想,甚至需要优化校领导的思想[4]。语文教师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中流砥柱,其思想理念的进步,将对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关键性推动作用。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也将促进高校相关工作的进展速度。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更离不开校领导的正确指导,只有校领导准确地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出台激励政策与保障手段,为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指明方向。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
高校语文教学相比初、高中语文教学,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与建设性,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语文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每年的教材往往是只换封面、换包装,而不换内容、不换理念。而今,我国信息化产业发展迅猛,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资源更新也更频繁。对于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高校学生而言,如何突破传统教材的限制,找到适合现今人文素质教育开展的教材,是一项重要任务[5]。
通过调查各高校语文教育现状我们发现,目前各高校语文教学普遍采用温儒敏教授主编的《高等语文》、钱理群教授主编的《大学文学》、徐忠玉与齐森华教授主编的《大学语文》、夏中义教授主编的《大学新语文》、周金声与江少川教授主编的《大学人文语文》等等教材,这些教材各有专长,各有特色。但在实践中,语文教育的课时有限,举办活动的次数也有限,如何在现有优秀的语文教材中提炼出能够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部分加以深入研究,是保证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各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发现当今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存在严重的问题。如2013年的“复旦投毒案”反映了高校学生缺乏包容精神,而2016年的“裸贷风波”则反映了当今高校学生的物质攀比心理。当今社会总有一些不良风气影响着心智尚未成熟的高校学生,而大部分高校都忽视了引导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有些学生过于追求物质享受,在虚荣心理的作用下做出了许多降低自身人格的行为,而高校语文教学应当扛起塑造正确价值观的责任,争取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升人文素质。endprint
高校语文教学工作应把握时代脉搏,了解学生群体的动向,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具体教学战略,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应开展不同的价值观教育工作,高校教师要投入更多精力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有重点、有针对地开展教育工作[6]。学生拥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社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培养人文素质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那么人文教育工作就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學生就不会自觉遵守,主动提升。
(四)教学模式改革
语文教学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让语文课堂变得更灵活、更高效。针对文学专业的学生,语文教学应追求深度,确保给学生心灵更深层次的冲击、给学生更高层次的启发,从而让学生每一堂课都有新的收获、都有新的成长。而针对非文学专业的学生,语文教学应把握重点,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确保教学质量,不可盲目追求教学的广度,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泛泛而谈,学生也会浅尝辄止,感受不到人文教学的熏陶。针对不同素质的学生,教师也应提前有所了解,给素质较好的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给素质较差的学生更多锻炼的机会,以确保全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全面的、整体的提高。
高校也应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人文素质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其对教师的自身修养、教学水平的要求较高,学校应定期举办培训工作,确保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了解最新的教学资料。学校亦可通过树立典型、完善奖惩制度等手段激励教师,使教师队伍内形成良好的风气,形成良性竞争的环境。
四、结语
当今高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开展得并不理想,而语文教学的课堂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主战场,自然要肩负起提升学生人文素质这个重大的责任。语文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教育工作者应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在保证语文教学基本任务高质量完成的情况下,逐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中去。语文教学的目标并不是看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是要看学生懂得并践行多少道理。人文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日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语文教育工作的开展还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共同探究更好的教学模式,以期让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能够得到人文素质的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桐.高校语文教育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思考[J].长江丛刊,2016(27):114.
[2]徐海燕.关于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探讨[J].理论观察,2016(9):170-171.
[3]胥长寿.浅析高校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J].语文建设,2015(18):1-2.
[4]谷丰.浅析高校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6(12):156-157.
[5]杜海龙.论高校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6(1):253.
[6]赵梅芬,胡恩春.大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分析[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1):20.
杨晓敏,山东菏泽学院单县分校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