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云山
摘要:指出了居民生活用水、工农业废水排放量急剧增加,大量的废污用水未经处理就排放到了城市河流中,对城市河流造成了严重污染。由此引发的水环境恶化问题不仅对城市正常发展不利,对瑞丽市居民健康与城市生态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基于此,分析了城市河流污染原因,对城市河流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城市河流;水污染;原因;防治;修复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8010502
1瑞丽市城市河流现状
1.1瑞丽市河流参数
瑞丽市全市共有3条过境河流,分别是瑞丽江、南畹河、畹町河。发源于瑞丽市境内的河流有41条,径流面积大于30 km2的河流有7条;流入瑞丽江的河流有24条,流入南畹河的河流有17条。市区内目前有弄莫湖和南卯湖两个城市公园湖,有允当河、帕色河、勐卯河、团结大沟4条城市河流。
1.2河流水质的环境质量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瑞丽市沟河湖泊超过半数的断面为劣Ⅴ类水质。河流污染的问题已直接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了该市城市整体形象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勐卯河、团结大沟、弄莫湖和南卯湖等治理已经成为最为关注、最为迫切的民生问题,河流污染整治亟待解决。
2瑞丽市河流污染产生的原因分析
2.1居民生活污水
近年来,城市人口数量有了明显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也日趋提升。德宏州仅2015年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就达到了2723.63万t,比2014年2582.32万t的排放量增长了5%,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也达到了9405.508 t;瑞丽市2015年废水排放总量就达646.23万t,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总量也达到了3014.9 t、氨氮的排放总量也达到了347.38 t。但是因为瑞丽市地处边疆,经济不发达,城市污水设施配套不完善,致使该市的污水处理效率的提升远远跟不上排放速度,大量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生活污水被排放进入城市河流,对城市河流水质造成不利影响,使得城市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对居民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2.2工業废水
工业废水也是造成城市河流水污染的重要来源。如大气污染以雨水形式下降将污染物冲刷入地表径流。这些废水往往存在着大量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及相关污染物,倘若未经处理就进入城市河流系统,将会对城市水域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尽管一些大型企业和工业园区对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一些重型污染企业,政府部门也对其作出了搬迁和关停等措施。但是仍然存在相当一部分小企业和乡镇企业由于缺乏完善的废水处理系统,造成超标排放的现象仍然无法避免。
2.3农业废水
随着国家惠农利农政策的逐渐实施,极大地推动了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使得畜禽粪便排放量激增,大量没有经过安全处理的畜禽粪便排放导致城市河流氮、磷元素超标。同时近年来农药化肥的用量也有了明显增加,对城市河流造成了严重污染。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大量的农药化肥残留物进入到城市河流中,对城市河流水质造成了严重污染。
2.4雨后污染
雨后污染也是城市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雨水的冲刷下,原本存于城市道路、建筑物等角落的垃圾或废弃物中所含的氮氧化物、重金属物质、有机污染物以及病原体等各种污染物就会通过城市下水道系统进入到城市河流体系中,对城市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3瑞丽市城市河流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
3.1物理法治理城市河流污染
3.1.1截污分流
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雨、污水管网的建设,让本应排入城市河流的生产生活污水以及降雨污水进入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或者被排放到人工湿地中,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到城市河流中,这样能够使进入到城市河流的污染物总量大大降低。尽管截污分流法不失为一种解决城市河流水污染的好办法,但由于这种方法实施难度过大,往往需要同时涉及多个部门,如水利、道路、市政等相关部门,还需要依靠政府行政手段的辅助和干预。
3.1.2底泥疏浚技术
在细菌作用下,底泥中所含的有机物会被分解,使得水中的溶解氧浓度降低,还会产生硫化氢和磷化氢带有恶臭气味的气体,让河水变得又黑又臭。底泥疏浚技术就是通过疏挖河床底泥的方式以控制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
底泥疏浚技术能够将底泥中所含的污染物进行永久去除,大大降低了内源污染,有效改善了河流水质,但是由于这种技术工程量巨大,清除淤泥的力度也比较大,容易导致底泥中的底栖生物和水生植物被带出。
3.1.3曝气复氧技术
当河道受到突发污染时,就可以在恰当位置对河水进行人工复氧处理,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让水体中好氧生物尽快恢复活力,水体自净能力得到有效增强,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3.2化学法河流污染治理技术
3.2.1化学除藻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向水体中投放化学药品的方式对水体中胶原体物质进行破坏,抑制水藻生长。当前,化学除藻药品按照添加剂的不同主要有3种:一是除藻剂除藻。除藻剂主要含有铜盐、纳米氧化钛、高猛酸钾、混凝沉淀剂等;二是化学氧化剂除藻。当前,在除藻领域使用的化学氧化剂主要有臭氧、氯气、过氧化氢等;三是混凝沉淀剂除藻。聚合三氯化铝以及聚合三氯化铁等物质都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混凝沉淀剂。化学除藻技术不仅工艺简单、可操作性也比较强、除藻效率高,但是化学添加剂用量会直接影响除藻效果,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很可能会引发二次污染。
3.2.2重金属固定技术
存于河流底泥中的重金属往往以离子态或结合态进入水体,但如果在水体中添加碱性物质(如石灰、硅酸钙炉渣等)、提高水体pH值,就能使重金属转变为硅酸盐、氢氧化物等难溶物质,并将其固定于底泥中。这种方法操作简易、见效快,能够抑制重金属溶解于水体中,但是必须严格控制其用量,过多会导致水生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3.3生物治理与修复技术
3.3.1生物接触氧化
这种技术主要利用的是天然河床、人工填充滤料等载体上附着的生物膜,在有人工辅助曝气或者直接利用水中溶解氧,利用吸附、过滤或降解的方式将水中污染物去除干净。生物接触氧化法由于载体表面积大、有机负荷高,因而处理效率往往较高。
3.3.2生态修复技术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指的是基于生态系统原理,针对受损的水体生态系统采取各种修复措施,使河流生态系统组织结构和运转功能恢复正常,从而遭受长期或突发扰动时仍然保持相对稳定。往往是通过岸线工程和修复水体系统生物多样性来实现。
河流生态恢复主要是通过动植物培育使水体中存在的污染物得以转移或降解,以有效净化水体,进而使河流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当前,人工湿地技术在河流生态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使河流水体自净能力得以有效提高,也能对水体污染物,特别是氮磷化物以及COD等物质进行有效处理。
4结语
城市河流生态治理和修复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学科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权衡多项因素,不仅要充分考虑河流流量、污染物以及环境状况等的影响,还要掌握治理和修复工艺的使用范围。在实际工作,应事先统筹规划,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合理选择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法改善水质,从而让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得以恢复。
参考文献:
[1]
廖银锋.城市河流水污染综合治理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7):167~167.
\[2\]富饶.关于河流水污染治理的思考\[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5(11).
\[3\]孔小婷.城市河流水污染的防治技术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9):263~264.
\[4\]郭延军.城市河流综合整治污水处理研究\[J\].水电与新能源,2014(3):10~13.
\[5\]王玉珏.污染河道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