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与《周易》拾趣

2017-11-01 18:27张莉
生活文摘 2017年4期
关键词:易经纪晓岚周易

《易经》是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有“群经之首”之称,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三千余年来一直在中华文明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笔者在研习体悟《易经》玄而又玄的深奥智慧的过程中,既折服于远古先民伟大的超级思维能力,又被历代名家与《周易》的不解之缘所感染。在此,笔者分享一些名人与《周易》的典故,共享精神大餐。

孔子与《周易》

儒家大圣人孔子十五学道,三十有小成,但到晚年接触《易经》后,才真正知道什么是天命所归。在经历了“韦编三绝”之后,孔子终于发掘出《易经》中形而上的终极原理,亦即是阴阳之道。所谓阴阳之道,亦即是生生之德,是宇宙人生的终极真理,亦是哲学上的最高智慧。把《易经》从单纯的占卜功能升华到哲学上的最高智慧,可以说这是孔子最大的贡献。

孔子晚年时候对《易经》爱不释手,经常是“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即时时刻刻把《易经》带在身边,有空就学习。这样天天翻页閱读,居然把穿书简的牛皮绳都磨断了好多根。看到孔子这么喜欢读这本占筮书,他的弟子子贡大为不解,就问老师说:“您平时教导我们,德行高的人不用去问神,有智慧的人不用去占卜。可是,您怎么到了这把年纪却喜欢上了占卜书呢?”孔子对子夏说:“你搞错了!我读《易经》不是为了占卜,而是发现这本占卜书里有很多做人的道理。性格刚强的人读它,可以知道如何提防风险;性格柔弱的人读它,可以让自己变得坚强起来;性格狡诈的人读它,可以去除狡诈之心;勇猛的人读它,可以小心谨慎,不至于胆大妄为。总之,这是一部让人理性生活的书。”

经过孔子的智慧加工,《易经》不再是占卜之学的代名词,而升华成中华民族最高的哲学智慧之书。

郑玄与《周易》

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

郑玄自幼天资聪颖,性喜读书,勤勉努力,十二三岁就能诵读,《诗》《书》《易》《礼记》《春秋》这“儒家五经”了。他在注释《易经》时,将各个卦象和爻辞所代表的事物进行了扩大,并注意与礼教相结合,这就增加了《易经》卜筮的准确性和对礼教传播的广泛性,后世研习《易经》都采用正选注释的版本。

郑玄对术数的研究也很有心得,成名很早。据《玄别传》记载,在17岁时,有一天,郑玄正在家中读书,忽然刮起了大风,他根据自己掌握的一些易理和方术来推算,预测到某日某时某地将要发生火灾。于是,他马上跑到县府去报告,好让当地政府早做准备。到了那一天,某地果然发生了火灾,由于早做准备,并未酿成大害。这件事不胫而走,郑玄被当地人视作“异人”。

诸葛亮与《周易》

诸葛亮精通易学,有学者明确指出,诸葛亮的“先知先觉”与其精通《周易》密切相关。从传世的诸葛亮的有关著作来看,其中不但涉及《易》理,也透露出诸葛亮对卦象占筮的精通,这也可能是风水的雏形。古时兵法的运用讲求天时、地利、人和,与风水学的天文、地理、命理有异曲同工之妙。《三国演义》中讲述了很多关于诸葛亮如何运用风水原理的故事,足见其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造诣极深,最为著名的“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就是因为他知悉当时当地的地理。诸葛亮所作八阵图分别以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命名,加上中军共是九个大阵,中军由十六个小阵组成,周围八阵则各以六个小阵组成,共计六十四个小阵。八阵中,天、地、风、云为“四正”,龙(青龙)、虎(白虎)、鸟(朱雀)、蛇(螣téng蛇)为“四奇”。另外,尚有二十四阵布于后方,以为机动之用。这八阵图与《周易》是分不开的,客观而言八阵的排列实际是一幅“文王八卦方位图”(即“后天八卦图”)。

相传诸葛亮在军中闲暇时,写下了《马前课》,这是预测天下大事的书。从字面上理解,即出兵之前在马前面占卜一课,就是起一卦的意思。相比较而言,诸葛亮的《马前课》,比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其他预言书更容易破译,因为它非常规则,每课预言一个历史朝代,并按着历史演进的顺序来描述。而其他讲历史大事的预言,因为有时候一个朝代有很多大事,而有的朝代大事则少一些,不很规律,所以不容易与其所预言的朝代相对应起来。《马前课》共14课,前十课从当时的蜀汉开始,一直到中华民国的诞生,非常准确,所以《马前课》在民间流传非常广。

再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就是通晓《易经》气象的道理,心中明白十月立冬之后,西北风一定不会天天吹,根据气象的推算,有一两日必会刮起一阵东南风,所以就故弄玄虚,筑坛祭风,反正一日借不到的话,两日、三日等下去,早晚可以等到东风,果然被他等到,结果大破曹军50万。

柳宗元与《周易》

中唐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文学家柳宗元,对《易经》钻研之深、领悟之透,几乎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人可比的地步。从《柳宗元全集》所收录的篇章来看,其中很多内容涉及到《易经》。如《四门助教厅壁记》,就提到了“易传太初篇”;《目示民诗》涉及到了《易经》的“泰卦”;《雷塘祷雨文》中,涉及到《易经》的“坎卦”和“震卦”。

柳宗元写过一篇《与刘禹锡论周易九六书》。此事起源于刘禹锡与人争论《周易》中“九六”的含义,争论了很长时间,却没有多少人信服他的观点,因此刘禹锡特地写成了《与董生言易辩易九六论》,以此寻求支持者。柳宗元在《与刘禹锡论周易九六书》旁征博引,根据易学观点进行解说。他认为,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都有一个从少到老的过程,少的时候正处于发展阶段,不会出现本质性的变化,而到老的时候,则发展到最后阶段,就会带来相反的结果,变化产生出新的事物。所以,七八是不变的阳爻和阴爻,九六是可变的阳爻和阴爻。

柳宗元对乾卦和坤卦的产生,以及九为老阳、六为老阴的来龙去脉了解、阐释得非常透彻,足见他对周易学得精、悟得深,令人叹服不已。

苏东坡与《周易》endprint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喜研《易经》,在其诗篇中处处可见《易》理思维,最引人入胜者如《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以自然界阴消阳长、月圆月缺与人生变化巧妙地结合起来,体现出《易》变的本义。苏东坡的易学著作有《东坡易传》,以说义理为主,多兼老子、庄子之学,儒道共宗,并杂以禅学。

清人袁树珊在其《命谱》一书中,记载了苏东坡研习《易经》术数之事:

一则:“东坡亦读相人书:东坡诗‘坐阅诸公半廊庙,时看黄色起天庭注不甚详,按王朴太清神鉴,黄色吉凶歌云,黄色天中列土分,圆光重大拜公卿,坡盖用太清神鉴语耳。”苏东坡根据古人相术书“头为君,额为臣”的观点,认为额上具有“分一面之贵贱,辨三辅之荣辱”的特征。他认为明君离不开贤臣的辅佐,因此乾庭的大臣如果额上的天庭位置(天庭在额上天中的下面,两眉之间的印堂之上)出现黄色光泽时,则将来有机会为卿为相。

二则:“东坡赠相者程杰诗:东坡自谪海南归,人有问迁谪之苦者,坡云,上是骨相所招。少时入京师,相者云,一双学士眼,半个配军头,异日文章显,当知名,然有迁谪不测之祸,坡又赠善相者程杰诗云,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亦似相其不寿。”

苏东坡年轻时初入京城,一位善《易经》术数的人曾经给他作人生预测,论定他一定会文章显名,因为,他眼神中有学者的气质,但头上有充军贬职的印迹,将来一定要遭流放边地之祸。当时苏东坡认为自己可以提前退休,免遭贬谪之苦,即是文中说的急流勇退。但苏东坡最后还是遭三次贬谪,并在任内的常州去世。

邵雍与《周易》

北宋哲学家、易学家邵雍有“内圣外王”之誉,宋仁宗及神宗皇帝,多次召他授官,他都婉拒不受。 38岁迁居洛阳,与司马光等人从游甚密。根据《易经》中关于八卦形成的原理以及道家思想,他创造了自己的宇宙观与学说体系,后人称其为象数之学也叫先天学。他的卜术非常准确,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渔樵问对》等书。

青年时期,游学四方,当时有高人李挺之见其好学不倦,就传授给他《河图》《洛书》《伏羲八卦》等易学秘奥。邵雍以他的聪颖才智,融会贯通、妙悟自得,终于成为名传千古的易学大师。他创造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独特宇宙观,对于天地运化、阴阳消长的规律了如指掌。一个“筷”字三种结局,预知未来分毫不差,使邵雍更是被传得神乎其神。

一天,邵雍到洛河桥头摆了卦摊。临近中午,一位老农过来问吉凶。邵雍让他抽个字,老农弯腰拿了一个递给邵雍,上面是一个“筷”字。他抬头对老农说:“恭喜恭喜,您今日中午必有口福,快快回家吧。”老农回到家,他的外甥对他说:“我已等你两个时辰了,今日是我爹的六十大寿请你去喝酒。”老农换了件干净衣服,高兴地赴宴去了。

午时过后,邵雍正要收拾卦摊回家休息,南边的车上跳下一个人来说:“请先生留步,早听说您神机妙算,请您看看我的命运如何。”邵雍让其抽个纸卷,此人捡了一个拆开也是“筷”字,邵雍对他说:“从这个‘筷字来看,是不吉之兆,你今日必遭水淋。”此人见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就不以为意。一路上快马如飞,跑到家门口却被一盆脏水浇了个正着。原来是他的老婆不知他回家,将一锅涮锅水随意泼出,让匆忙赶来的丈夫浑身湿透。

当天下午,邵雍刚走到桥头,就见一人在那儿等候,那人想知道当天的运气。邵雍也让其抽取一个纸卷,抽出后邵雍看到还是一个“筷”字,就对他说:“你今天必有牢狱之灾。”那人心想,我呆在家里不出门,哪有可能招灾惹祸?那人回到家中,蒙上被子就睡。谁知睡梦中却被一位妇女骂醒,原来是他家的猪糟踏了妇女家的菜园子。那人火冒三丈,伸手就是一拳。不料那妇女本来就有病,一拳下去就倒地死了。不到一个时辰,几个衙役纷拥而上把他抓进了大牢。

文天祥与《周易》

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出生于江西庐陵,父亲对少年文天祥精心培养,《四书五经》是其必修课,他最喜爱群经之首的《易经》。《易经》所演述的天地间的各种变化规律,尤其是阴阳二气交潜变化之理,使他明白乾天之气是创造万物的根本,是宇宙的正气。尤其是从《易经》的变化思维到天地人三者的关系结构上,对他启示甚大。

在其《文山全集》中,读《易经》、论述星相、命理术数的诗文达数十篇之多,从中也可看出文天祥的朋友中,除了官场中的显达人物外,还有许多是研习《易经》星相术士。如他在《赠余月心五首》云:“子心月其明,子术星之数,为月诘众星,不知何以故。”文天祥不仅赞《易经》术数,自己也研习星相,并且多次提到从韩愈、苏东坡的星命中作出比较:“我生之辰月宿斗,如何谤誉由箕口。月圆只合醒眼看,斗亦何须挹浆酒。”

对于自然之命,文天祥思考很深,看得很透彻,论述得极为清晰。他认为自然之命其实就是一种自然规律:“譬之生物,松一类也,竹一本也,或千焉,或万焉,同时而受气也,然其后荣者、枯者、长者、短者、曲者、直者、被斧斤者、历落而傲年岁者,其所遭遇了然不同。”

精于易理的人,能洞悉生死之道,自然能够达到正气凛然、浩气长存。反映他的民族气节、高尚节操的诗,有脍炙人口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将生死置以度外,视死如归,高风亮节、大义凛然!《正气歌》:“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在朝为官时,文天祥以《易》理为人处世从政;当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保卫国土,大义凛然不可侵!

刘伯温与《周易》

明朝初年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刘伯温,也是一个《易经》的实用家。他不论在军事上还是在管理上,都能把易学发挥的淋漓尽致,民间甚至传说他还能准确推断500年的历史变化。历史上素有“前代军师诸葛亮,后代军师刘伯温”的称号,组建对其评价甚高。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一日正食烧饼一口,内侍传报军师刘伯温见驾。太祖灵机一动,便拿一个器皿把吃了一口的烧饼盖住,然后召见他。正事儿办完后,太祖就问:“先生能识过去未来之事,可否知道器皿中有何物?”刘伯温用《易经》知识掐指一算,对答:“半似日兮半如月,定是金龙咬一缺。”朱元璋见刘伯温算的很准,就开始要他演算500年的历史变迁状况,于是就有了后世流传的《烧饼歌》。

《烧饼歌》全文共计1912字,用40余首隐语歌谣组成,是用隐语写成的“预言”歌谣,据卦撰词,从一定的“象数”规律排来,涉及到“象、数、理、占”等方面。《烧饼歌》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也很大。

纪晓岚与《周易》

清代大才子、乾隆朝大学时纪晓岚学识渊博、诗词文章、诸子百家学说样样精通,尤其是对《易经》有较深的研究,被乾隆皇帝钦命为《四库全书》总篡,并著有诗文集《阅微草堂笔记》一书。

纪晓岚在应乡举考试前,为预测将来考试的情况,他的老师为他用《易经》占了一卦,得到《泽水困》卦三爻动。纪晓岚的老师根据主卦《泽水困》第三爻的爻辞:“困于石于蒺藜,人入其宫,不见其妻,凶。”认为纪晓岚此次考试不吉,估计难以上榜。但纪晓岚看了卦爻辞后,却持不同意见。他对老师和同学说:“我尚未娶妻,卦辞不见其妻是我的实际状况,哪有妻可见?不见其妻是正常的,怎么会凶呢?”所以,纪晓岚根据卦爻辞自己判断:“这次我会中第一名,第二名可能是姓石的人或者姓中有石字旁的人,第三名可能是姓米的人或者姓中有米字旁的人。”果不其然,待到榜發,纪晓岚中了第一名,而第二名又刚好是一位姓石的,第三位是一位姓米的。

作者简介:张莉,女,宝鸡市社科联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易经纪晓岚周易
我所认识的《易经》
易经哲学思想系统论及其网络性新探
《豫》卦释义
甜甜的“蝴蝶茧”
纪晓岚的行酒令
易经就在我们身边
神机妙算纪晓岚①
神机妙算纪晓岚②
《百年易学文献菁华集成》(一)目录(周易经传研究专辑)
占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