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溪夜浣
洪帮:哥俩好到傻傻分不清楚
说起洪帮,喜欢看金庸小说的人可能要激动一下。没错,我们熟知的天地会便是其中一支,洪帮又名洪门,以“反清复明”为初衷,取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洪武”为标志,从创始至辛亥革命长达2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组织遍及全国各地,会众以百万计,为名副其实第一大帮,堪称近代中国帮会之父,全国很多著名帮会都是由其发展分支而来。清代重庆洪门势力较弱,没有山头,只散做一些联络保障之事,大多隐藏身份和袍哥混在一起。
永川的洪门是湖北迁来的九龙山,分安、邦、定、国四个字社,在重庆主城不算大咖,但在永川却是一方诸侯,由于与永川的特殊渊源,和其他山头相比也算独树一帜。1946年,重庆九龙山安字社石树林来永川运销废棉,与土纱商业界人士相识,生意往来,双方获利甚丰,交情也不断加深。石借机大肆宣传洪帮英豪仁义之事,棉纱界商人对九龙山寨主范宗信和安字社龙头田幼安渐肃然起敬。恰逢废棉缺乏,田龙头慷慨相助,不光保障废棉特运永川,还优惠出售,这让杨香国、曾维彬等棉纱大佬颇为感动。石树林见机提出要在永川发展洪帮,大家自然赞同,九龙山和永川土纱商业公会携手共建的永川九龙山安字社正式成立,社牌挂在小金台茶园作为联络处,安排值日,由红旗执法大五哥轮流看守码头,处理社务和接待宾客。这个以永川商界为主导的洪帮借助经济的强大基础,迅速成为了一股巨大的力量。也正因为如此,他与其他洪门也具有了明显的不同,洪帮吸收成员以“上九流”为对象,即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星命四麻衣,五书六画七介案,八流僧道九流尼。而永川九龙山哥弟开始主要以商界人士为核心骨,行帮意味浓厚,帮内也更追求平等,一律以弟兄相称,所谓“大哥不大,幺满不小”。
其他则与洪门帮规相同,设龙头、圣贤、桓侯、红旗、六例、八德)、九江、辕门,空缺四、七两步位,拒忤逆不孝、奸淫拐骗者、男扮女角唱戏者、剃头匠、擦背修脚等入帮,行“架拐子”,办单刀会、团年会。说到这处,可能很多朋友都会觉得耳熟,这不和袍哥帮规一模一样吗?的确如此,尽管关于哥老会的来源众说纷纭,很多袍哥也不承认其源于洪门的说法,但两个帮会的确过于神似,连很多身在其中的人也糊里糊涂。当时在县城开山,放眼望去,全是商会的人,各位大佬心想,不对呀,如果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这是在商家促销或者选商会代表,我们明明是要“行侠仗义、豪情江湖”的,这就尴尬了。于是赶快拉上县城的哥老会江湖救急,哥老会也是慷慨,一口气派出仁字24个公口的、义字8个公口的、礼字2个公口整体加入洪门,这才有了点帮会的感觉。哥老会也确实仗义,不光出人,还特别考虑以商界和社会上面有影响力的仁义两口为主,不改变永川洪门以商为骨的特色。为表答谢,第二天洪门在正时中餐馆宴请县哥老会的头面人物永同总社长曾梓丹、仁字社长林仿钦(天华银楼的主人)、义字社长彭光远(县田赋管理处长)等100余名莅临作客,两个帮会其乐融融,也难怪以后总是傻傻分不清楚,成为了帮会界的一段趣闻。
清帮:政军背后的隐形之手
每次说起清帮,都有种自带《上海滩》背景乐的感觉,清帮三大亨呼之欲出。其实清帮和洪门一样,最早的属性也是反清复明,从华东、华北运河漕船上发展起来的秘密组织。辛亥革命后,漕运不兴,清帮组织逐渐转移岸上,尤其在长江南北两岸的大中城市更为活跃。因蒋介石早年在上海打流时曾加入清帮,后来他执政时,利用清帮关系在上海搞过辅政工作,清帮声誉大增,也变得空前繁荣。
和洪门白发分散入渝不同,清帮的政治意味更足,各支系的“老头子”均是随国民政府来重庆继续发展组织,每个支系和政界军界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在杜月笙定居重庆之后,这种联系变得更为紧密和重要。永川清帮是兴武六大字辈的辽宁人张殿良发展的,他本身就在政府供职,有个大足县粮食仓库主任的肥缺,于是趁机到永川借助自己政治身份秘密宣传,一方面形成清帮力量扩大自己的政治势力,一方面利用政治资源奠定自己在帮会的地位。战乱时期,搞粮食的谁都想结交,于是有着直接关系的县税捐处长易庆怀率先投靠,并说服作为永川大地主的父亲易翰臣搭桥,邀约县中声望高的人士参加清帮。1914年春节后,万事俱备之后,清帮在大兴街华威银行内大摆香堂收徒,成立仪式上入帮的政界力量可谓强大,大批永川政府官员相继入帮,并把收徒范围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清帮力量几乎渗透到永川政界的方方面面。半年后,英井中学校长方伯超(杭三帮通字辈)入帮,百多师生跟随而来,掀起教育界入帮热潮。永川团管区主任苗秀生(杭三帮通字辈)则将团管区官兵作为收徒主力,加上专门接收军界周边人士为徒的退役军官王靖学(嘉白帮悟字辈),清帮开始成为永川军队中的一支隐形力量。至此,清帮如雨后春笋般在永川壮大起来。
正因为这样的独特发展历程,永川清帮政治背景浓厚,门户之见相当严重,入了帮的便觉得自己进入了政军界主流社会,白以为了不起,趾高气扬,看不起帮外的人,对内永川清帮依然奉行不管哪支均是“一家人”的原则。
三足鼎立:各取所需的独特生态
“衙门的事儿清帮管,黄白(金银)的事兒洪门掌,谁都不理的事儿找袍哥”,这是民国时期永川道上耳熟能详的话儿,但却是这片土地上帮会生态最为真实的写照。由于产生过程不同,三大帮会似乎没有太多交集,也懒得越界起纷争。洪门袍哥哥俩好,前者聚焦经商挣钱主业,后者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底层,虽然上层社会有交集,但本身他哥俩自己都分不清楚,也就起不了什么矛盾。清帮玩得都是政治圈的高大上,根本就和其他两个帮派不在一个频道。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如果有逾越界线的,不管哪帮,都会受到三大帮人的一致鄙视。
永川的三大帮会在重庆三大帮会整体大环境下可谓是特立独行,经过了这么几十年的历史大浪淘沙之后依然能留下一些清晰的痕迹。然后如此多的清帮、洪帮名系和大佬,最后都渐渐模糊起来,空留下袍哥的逸闻轶事,而在这种混沌的大环境下,三大帮派保持着不合不斗的局面也难能可贵。在重庆帮会历史上有两次著名的大事件,一次合一次斗,也只有永川一直置身事外。
合指的是1940年,蒋介石欲将三大帮会力量为己所用,成立“中国人民动员委员会”。戴笠与杜月笙密谋,在重庆交通银行大楼设鱼翅宴,请三大帮会的大佬杨虎、向海潜、杨庆山、张子廉、张树声、韦作民、田得胜吃饭,各帮大佬虽然各自心里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但慑于蒋、戴的威势,却不得不对此表示赞成。戴笠自封为金龙山山主成为各帮派的大头目,并安排各大帮派中的军统潜伏人员作为常务主持等重要岗位,以达到对帮派的全面控制和指挥,三大帮派的“合并”工作轰轰烈烈的进行,唯独永川除外,因为永川洪门、哥老会觉得本来兄弟感觉深不分你我,合啥合,清帮又觉得自己本来就不在一个频道,弹钢琴的和挖泥巴合个屁。何况不管是洪帮的九龙山还是辽宁人发家的清帮,不管你在永川做得多大,主城的洪帮清帮看来都是边缘系,于是永川三大帮派依然各行其道,我行我素,合的风波也就这样不痛不痒地过去了。
分则是源于重庆的洪门各山头如五圣山的山主向海潜、皕花山山主韦作民、长白山山主张树声、太华山栖霞山双龙头杨庆山等酝酿准备成立全国性的洪门最高山堂的统一组织——总山堂,以谋发展势力。蒋介石知道此事后,担心洪门统一后势力巨大,万一被中共利用将不可收拾,便再三指示戴笠以帮会制衡帮会,于是戴笠利用安插在清帮中的军统特务挑拨清帮和洪门发生矛盾,清帮洪帮氛围极为紧张,后来又挑拨哥老会搅合其中。当时军统也派出了大量特务去永川拉拢清帮,而中统则想渔翁得利,派出中统到洪门做工作,不过最后共同得出了一个结论:永川的帮会真是油盐不进,扶不起的阿斗,于是最后都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