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个红包请人转发文章有用吗?

2017-11-01 22:01小马宋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厂家经销商供应链

小马宋

如果一篇公号文章发出来之后阅读量不高,正常情况下,我是不会去发红包请大家转发的。

我的做法恰恰相反,一篇文章发出来之后,如果它超过了日常的阅读量(比如发出一小时后它的阅读量是平时的三倍以上),这个时候反而应该通过转发到朋友圈和群里去助推一下,适当发一点红包就更好。

这样做的原因有几点:

1.初始的阅读量其实是个检测器,它验证了文章的传播性和内容质量,如果它阅读量不高,说明读者不喜欢,也就是意味着文章内容本身不具备传播性。既然不具备传播性,那就没有必要花钱去助推。好文章的推广事半功倍,烂文章的推广事倍功半,所以花钱推好文章才是真正的省钱。

2.同理,你每一次求人转发,就是在消耗你的人情账户。如果把人情账户消耗在一篇烂文章上,那肯定不值得。

3.如果阅读量初期验证很好,那就证明它的内容具备可读性和传播性,这时候反倒应该去助推,这样可以把它的传播力尽量放大出来。一篇好的文章,传播遵循一个简单的增长—衰减的曲线,你越是在初期助推它,它的累积传播量就会越高。好东西才值得推广,烂东西最好由它自生自灭。

4.写文章不像是写代码,它并不是一门精确的学问,公号文章作者也不具备精准地判断文章传播力的能力,很多是通过试错来测试文章效果的,这很正常。但是一篇成功的10万+就可以消化过去写作的好多“烂文章”,这跟黄秋生很多年坚持接烂片一样,一部成名就够了,一次成功可以消化多次失败。

5.如果你是一个新公号,没啥粉丝咋办?没法测试吗?那就先让公司同事一起转发测试一下,看看文章是否具有传播力。

6.如果你做的是一个公司号,要努力地想想,用户凭什么会关注你?这个问题想不明白,公司号永远都做不起来。

写文案怕的不是写不

出来,而是什么都想写!

文/林育聖 来源/文案的美(ID:smartcopywriter)

初写文案时,总是在烦恼该写什么。接到主管任务时,花了好多时间做功课,做市调,找参考,挖特色,总是很担心写不出东西来。

但后来才发现,当功课做得越多,问题就越不是写不出东西,而是太多东西想写了,不知道该写哪一样。

就好像比起话少的人,我们其实更怕话多的人,比起意见少的甲方,我们更怕意见多的甲方。

入行越久的文案,越会有自己的累积,也慢慢地更能够多元化地思考文案该怎么写。因此我们怕的不是写不出来,而是到底该写什么比较适合?或者说比较会过稿?

对于老板来说,他总是恨不得把所有的好处、特色、专利、使用场景……全都写上去,最好让大家一次就看到他产品全部的厉害之处。但我们也都知道,这样写根本就不会有人想看。你想说的话越多,别人听见的就越少。

我们也很怕遇到,那种什么都想写进去的委托,却说自己不知道怎么写。那是当然的,你什么都想写当然不知道怎么写,但当你知道什么不该写后,你就会知道怎么写了。

要成为一个专业文案,重点从来都不是可以用什么字词来写出多优美或深入的痛点。而是知道如何取舍。

知道什么时候该风花雪月,什么时候该卖力杀折;知道什么时候该引经据典,什么时候该比喻轻点;知道什么时候该修辞华丽,什么时候该简单平易。

会写文案,不是指会写出什么厉害得让人意想不到的创意。而是能够在合适的时候,端出适合的文字。

如人与人之间,不在狂欢时冷静,不在静谧时喧嚣,就是懂得相处了。

如果你总是遇到什么都想写的主管或甲方,记得请他们多写一点,然后你再来删减即可。

当大家都写少时,我们可以多写一点;当大家都写多时,我们就该写少一点。

多是想法,少是专业。

为什么经销生意不好

做?还不是因为你变懒了

文/齐剑利

别忙着质疑这个结论。我们看一看,经销商的主要精力到底放在了哪里。

忙着搞定厂家业务:尤其是多品牌经营的经销商,招待搞定厂家业务花费的时间相当多。不光业务要来,区域经理也要来,公司领导也要来,来一个就得招待一个,还想着和厂家多要一些支持呢!

但大家都避而不谈的一个事实是什么?除了厂家的大老板之外,任何领导和业务手里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即使有灰色地带,但已经收得很窄了。大家觉得,厂家这些人喜欢锦上添花,还是喜欢雪中送炭呢?

忙着考察和开会:有一些经销商朋友,今天到这个厂家去考察,明天到那个企业去开会,后天陪朋友谈谈投资入股的事情,甚至有一半的时间都不在自己的市场上。

业务怎么办呢?通过遥控指挥。

忙着选择产品:今天看到一个产品,觉得不错,进一单货试试;明天看到另一个产品,也觉得不错,进一单货试试;后天又听说哪个产品卖得不错,再进一单货试试。

最后,试得库房里面全是货。

忙着听课:还有一些经销商朋友有上进心,忙着参加各种培训,搞心智模式,搞管理模式,搞文化修养,搞资源衔接。

这些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你爽。

爽完之后,回到家里,举目四望,还是不知道咋办,只好继续去听课,继续爽。

这就是大多数经销商生活的真实写照,每天都很忙,但实际上是懒。

所谓懒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干,而是总想找捷径,总想以小搏大。功成名就之后,总忘了身后还有一批拼命的人在追赶。

近两年,知名企业在去大经销商化,企业更愿意选择意愿、理念更为一致的经销商,而不是已经做得很大的经销商。

经销生意和其他生意一样,不进则退。

这些懒人所掌握的品牌、产品、渠道、终端将通过小刀子割肉的方式,慢慢被新兴的经销商所占据。

经销商和电商最后是一

方完胜还是同归于尽?

文/李海平

电商弄死经销商没那么容易,除非生产组织的形式发生重大变化。

就算C2B、C2M时代来临,但这不光是经销商的灭顶之灾,电商平台也一个样,然后经销商与电商同归于尽。当前电商确实去掉了一些中间环节,但是电商本质上也是个中间环节。

快消品目前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是供给侧主导,不可否认消费流通端的反向会引发供给侧改革,但是由于单品价格低,很难快速实现C2B。不可否认,从部分单品切入是有可能的,像服装行业,有了红岭,有了韩都衣舍,行业正在引发变革。不过这些都是小规模的,不信你可以看看它们披露的存货周转次数。工业化时代还远没有过去,预收当然是最美好的商业模式,但是毕竟要考虑大众消费水平与消费能力。这里就涉及一个供应链策略与供应链能力问题。

经销商能够做预付,接收压货,这些脏活苦活累活其实在供应链结构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维护供应链的竞争力与结构力还是有贡献的,这也是供应链结构的需要。假定经销商被弄死了,经销商的活还得有人干啊。

再说物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物流来讲,集中的模式未必就比散的模式成本低,现在很多整合经销商的平台,搞成统一仓储、统一物流后,反而把成本搞高了。

如果有一天经销商真的被弄死了,当然这一天的到来也是有可能的。那么问题来了,电商也没什么用,因为电商也是一个中间环节。当我们翘首以盼的物流极度发达、供应链管理的预测与技术十分准确时,所谓的云仓、无人机送货啊等等都實现了,那么还要电商又有啥用呢?要么直接与厂家对接,要么就是从厂家到便利店,便利店与消费者直接对接,送货送到餐桌、客厅,甚至卧室,那么等于所有经销商与电商同归于尽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厂家经销商供应链
浅谈厨电企业的年终返利制度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4/5G异厂家多制式协同参数策略研究
年度十佳经销商
小经销商如何选择代理厂家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小经销商如何选择代理厂家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1
都是业务员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