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秋
乡村衰退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两者均应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此相互支撑。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一经提出,立刻成为广大代表、专家关注的话题。
新战略鼓舞乡村梦
在十九大山东代表团中,有5名来自农村的基层党员,他们的奋斗故事书写了中国农村这些年的变化历程。
“十八大以来,我所在的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亲们住上了好房,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十九大代表、东明县武胜桥镇玉皇庙新村村党支部书记关志洁说,“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卫一体化、黄河滩区迁建等一系列政策的开展,让农民住上了好房,吃上了好饭,上得起学,看得起病,没事儿的时候还能在村广场上跳舞、健身。”关志洁表示,十九大报告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让她对未来农业的发展信心满满,她将带领村民们不忘初心跟党走,撸起袖子加油干!
关志洁今年35岁,2012年,她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毕业后,毅然放弃留在北京知名高校的机会,和在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工作的丈夫王瑛回到婆家——东明县武胜桥镇玉皇庙村,担任村官。
在关志洁的带领下,玉皇庙村的农业科技生态园确立了“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并划分为九个功能分区,带领大家发展了上千亩观赏树木、无公害大棚蔬菜、高品质粮食作物等等,提升了农产品的价值。如今,关志洁带着农户种的绿色优质大米,一斤能卖到15块钱。
十九大代表、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东孙村党支部书记米培莲认为,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支撑。米培莲所在的东孙村曾是一个老大难的穷村、乱村,在她的带领下,东孙村成立了“鸿发奶牛养殖合作社”,实现了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肉牛存栏量达到1400头;成立“东华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发展苗木花卉种植,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建设了沿街商业楼,引进幼儿园、餐饮等项目。
通过三个产业的发展, 2016年人均收入达到13000元。“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等荣誉也纷至沓来。
米培莲表示,她回去后一定把报告的精神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生活文明富裕的新农村,带领全村老百姓致富奔小康。
此外,入选十九大山东代表团的农村党员还有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兰陵县卞庄镇代村社区党委书记王传喜、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千佛崖村党支部书记李晨,他们同样扎根基层,一步步助推农村走向复兴。
乡村振兴与新六产
“老陈,土地承包还要延长30年!”10月19日一早,正准备结算今年流转费的诸城市枳沟镇村民丁奎给在青岛打工的陈超打电话。
“既然中央都发话了,那我再跟你签30年合同!”电话那头,陈超爽快地回应。
就在去年,37岁的陈超将自家4亩耕地流转给丁奎,进城干起水电工。但他一直有顾虑,土地承包到期后会不会有政策变化?“这下彻底放心了!”
丁奎更是吃下了“定心丸”。今年35岁的他,在外打工多年后,回到老家,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了20多亩姜。今年大姜行情看好,丁奎预计收入将达到30多万元。
“这次再延长30年,我更有信心了。”丁奎说,他将加大投入,扩大种植面积,增添更优质的种植品种。
报告还提到,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三权分置”的第一步,2016年,山东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便已基本完成。截至2016年10月,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569.5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土地面积的27.3%,比2012年提高了15%;加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建立紧密型生产基地、开展土地托管服务所覆盖的面积,全省承包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40%以上。
土地流转的加速,也让资本纷纷涌入农村,提升了土地价值,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让新六产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周末的时候,跟朋友到蛋糕店里学烘焙,是诸城市民黄钰姗的新爱好。烘焙师郭清斌称:“今天我们用到的原料是榛子粉,榛子仁,榛子油。”
黄钰珊手里的这些材料,来自诸城市皇华镇康岭山的华山农林万亩榛子园。这里原本是一片山岭薄地,“年年靠天吃饭,一亩地收入百十块钱是好的。”在这里打工的胡沟村村民张乐善说,村民大都出去打工了,山岭一荒就是好几年。
如今,在工商资本的带动下,这片近万亩的山岭薄地即将变成一个“聚宝盆”。2015年,诸城华欣铸造创始人魏本欣将这片土地纳入了自己的产业版图中,开始实践自己的农业梦想。
“园区采取土地流转方式种植9000亩榛子,带动2000户农民,每户增收66150元;免费提供苗木、保底价收购方式推广种植1万亩,带动农户3000户,可带动每户年增收16500元;园区还需雇用200人的工人队伍,多从周边村庄贫困户中吸纳。”
魏本欣告诉记者,他们种植的平欧杂交大榛子,在市场上能卖到二十多块钱一斤,“加工成榛子粉,能卖八十块钱一斤,加工成榛子油能卖120到150块钱一斤,产品价值增长了4到5倍。”
未来乡村新图景
新六产、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乡村儒学,在山东,乡村建设的热浪一波接着一波……
2016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就此掀起了全国建设特色小镇的热潮。
同年9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创建特色小镇实施方案》,2017年6月,省發展改革委发布2017年度山东省服务业特色小镇试点单位名单。这一系列的政策激发了乡村活力,让产业与生态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农村文化建设历来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山东大力推进“乡村儒学”建设,将其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投资改建部分乡村儒学讲堂,制作宣传栏、宣传画,解决图书资料购置和活动经费,保证乡村儒学讲堂正常运转。
2014年5月,山东实施了推进“图书馆+书院”服务模式,在省、市、县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工程,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建设乡村(社区)儒学讲堂。
截至今年2月,山东公共图书馆已全部建成尼山书院、乡村(社区)儒学讲堂达到9200多个,举办各类活动逾4万场次,参与群众超500万人次。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九大报告里提出: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