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区年轻女性HPV感染及宫颈病变情况分析

2017-11-01 14:01:10孙梦沈杨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危型乳头感染率

孙梦 ,沈杨

(1.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 妇产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妇产科,江苏 南京 210009)

·论著·

南京地区年轻女性HPV感染及宫颈病变情况分析

孙梦1,沈杨2

(1.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 妇产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妇产科,江苏 南京 210009)

目的探讨南京地区年轻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流行病学现状,旨在为HPV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大医院妇产科门诊及相关科室就诊并行HPV检测的896例年轻女性(18~30岁)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初步探讨年轻人群中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在纳入的896例年轻女性中,HPV阳性者共281例,占31.36%。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出率最高的前5种型别分别为HPV52、HPV16、HPV53、HPV39及HPV58;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lrHPV)检出率最高的前3种型别分别为HPV81、HPV6及HPV11。132例年轻患者行阴道镜下活检,根据组织病理74例纳入宫颈良性病变组,平均年龄为26岁;19例纳入低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平均年龄为27.3岁;34例纳入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平均年龄28.2岁;5例确诊为宫颈癌,实足年龄均为30岁。不同级别的宫颈病变组间存在年龄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伴有HPV感染的年轻女性中, HSIL的发生率为45.68%,显著高于不伴HPV感染的年轻女性(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京地区年轻女性最常见的hrHPV分别为HPV52、HPV16、HPV53、HPV39及HPV58。伴有hrHPV感染的年轻女性,随着年龄增长,更易出现HSIL。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癌因其高发病率及病死率成为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1]。随着1976 年Harald zur Hausen首次提出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发病密切相关,人们便开始对HPV广泛关注。研究表明,高危型HPV(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必要原因[2]。大量临床研究一致发现几乎100%的宫颈癌标本中可检出hrHPV[3]。

HPV是一类闭合双链嗜上皮性DNA病毒,由早期区(E区)、晚期区(L区)与长控制区(LCR区)组成。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HPV的E区主要致癌基因E6通过抑制P53而阻断细胞凋亡,E7可与pRb结合使细胞周期失控,最终导致癌症发生[4]。目前已经发现130多种HPV型别,但不同国家和地区与宫颈癌相关的hrHPV型别并不完全相同[5- 6]。因此,重点检测hrHPV是筛检宫颈癌高危人群、提高宫颈病变检出率、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主要措施[7]。为进一步了解南京地区年轻女性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流行病学现状,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中大医院妇产科门诊行宫颈癌初筛的年轻女性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探讨该人群中HPV感染及宫颈病变情况,为HPV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人群及标本来源

纳入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大医院妇产科门诊及相关科室就诊并初次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并且近3d内无性生活、无阴道冲洗及用药,近期无急性感染情况,非妊娠状态的≤30岁年轻女性共896例,年龄18~30岁,平均年龄27.5岁。

1.2 HPV(21型)分型检测

采用HPV基因分型试剂盒(广东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材后进行HPV- DNA 分离提取、PCR 扩增、PCR 产物的快速导流杂交,最终根据HPV亚型分布的相应着色位点判断。分型包括15种hrHPV(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和6种低危型HPV(lrHPV)(HPV6、11、42、43、44 和81型)。有2种或2种以上感染属多型感染。

1.3 组织病理学检测

按照我国现有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指南对符合阴道镜转诊患者行进一步检查,获得组织病理,包括宫颈良性病变(正常/炎症)、低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癌(CC)。

1.4 统计学处理

将受试者HPV(21型)分型检测结果及宫颈病变等级分别导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HPV感染情况

在纳入的896例年轻女性中,HPV标本检出阳性者共281例(31.36%),21种HPV亚型均有检出。其中13.28%为单一hrHPV感染,4.68%为单一lrHPV感染,其余13.39%为混合高危型或混合高、低危型HPV感染,未发现lrHPV混合感染病例(表1)。

表1年轻女性宫颈HPV感染情况

HPV感染情况例数比例hrHPV单一11913.28% 混合637.03%lrHPV单一424.68% 混合00hrHPV、lrHPV混合576.36%阴性61568.64%合计896100%

2.2 HPV感染型别的分布

本研究中hrHPV检出率为85.05%,其中检出率最高的前5种型别分别为HPV52(19%)、HPV16(18%)、HPV53(16%)、HPV39(9%)和HPV58(8%),其余高危型别总检出率为30%。低危型HPV(lrHPV)检出率最高的前3种型别分别为HPV81(50%)、HPV6(21%)和HPV11(13%),其余lrHPV总检出率为16%(表2)。

表2年轻女性宫颈HPV感染型别分布

型 别检出例数阳性率/%lrHPV6207.1211134.624262.134331.064472.49815017.79hrHPV166623.4918227.8231207.1133155.333562.13393211.384582.8451238.18526824.20533813.5256113.91582910.325941.4266155.3368196.76

2.3 年轻女性宫颈组织病理结果

对符合阴道镜转诊的132例年轻患者行阴道镜下活检,获得组织病理。其中74例诊断为宫颈良性病变,包括慢性炎症、湿疣、反应性改变等;19例诊断为LSIL;34例诊断为HSIL;5例确诊为CC。

宫颈良性病变组平均年龄为26岁(19~30岁),宫颈LSIL组平均年龄为27.3岁(21~30岁),宫颈HSIL组平均年龄28.2岁(18~30岁),CC组患病年龄均为30岁。不同级别的宫颈病变组间存在年龄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加重,HPV阳性率和高危型别的感染率也越高,尤其是HPV16(表3)。在伴有HPV感染的年轻女性中,宫颈HSIL的发生率为45.68%,而不伴有HPV感染的年轻女性,其HSIL的发生率为3.9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3年轻女性HPV感染及宫颈病变情况

组织病理分级HPV阳性例数HPV16阳性例数良性病变30(41%)14(47%)LSIL14(74%)9(64%)HSIL32(94%)30(94%)CC5(100%)5(100%)合计81(61%)58(72%)

表4HPV感染与宫颈HSIL相关性

HPV宫颈病变/例HSIL非HSILχ2值P值阳性3744阴性249-38.35<0.05合计3993

3 讨 论

全球范围内宫颈癌的发生呈现年轻化趋势,使得hrHPV检测成为年轻女性筛查和防治宫颈癌的重要措施[8- 9]。年轻女性初次性生活年龄提前及性伴侣不固定,导致其HPV检出率较高。据统计,我国女性人群HPV感染率约为15%,25岁健康女性HPV感染率超过10%,35~54岁是HPV感染率最高的人群,约为15%,之后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下降[10- 11]。本研究中18~30岁年轻女性HPV感染率为31.36%,高于一般人群感染率,可能与调查对象仅为医院来源有关。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发现我国最常见的5种hrHPV型别分别是16、18、58、52和33,并导致约93%宫颈癌的发生。南京地区最常见的hrHPV型别与上述调查结果并不完全相同,可能与调查人群选择及地域差异相关。

既往研究表明,HPV16型在世界范围内感染率为34%~52%,由于其更具有逃避免疫监测的能力,被认为是引起高度病变走向恶性病变的最主要型别[12]。虽然HPV52和58型的清除率被认为介于HPV16与低危型之间,但在本研究中发现HPV52和58型感染人群也占据主导地位(27%),明显高于HPV18型。这个结论在中国女性子宫颈HPV型别分布的Meta分析以及其他汇总分析中也被证实[5,10]。2010年一项关于亚洲妇女HPV感染型别的Meta分析得出东亚地区主要以16、18、58、33、52、45和31型感染为主,而我国有学者统计国内部分省市自治区的相关研究发现我国HPV感染型别与世界许多其他地区流行情况不同,最常见的HPV型别为16型和58型,18型少见,并且16型和52型是南方感染率最高的前两位型别,而北方以16型和58型最为常见[5]。此外,HPV感染型别在城市与农村也存在差异。其中hrHPV总感染率在城乡间没有差别,而lrHPV总感染率城市高于农村[13- 14]。这种地理差异可能与不同的基因型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宿主的免疫遗传因素、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有关。

此外,大部分受检女性存在hrHPV混合感染,但感染亚型数与病变级别之间并无明显关联,这表明HPV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混合感染是否会加重病变严重程度尚未有统一结论,需要进一步研究。仅低危型混合感染很少见,可能与lrHPV引起的临床症状较重,限制了该部分患者患病期间的性行为有关[15]。

大部分女性感染HPV后可于1~2年内自行消退,仅20%左右的女性由于阴道局部或全身免疫力不足或伴有高危因素如吸烟、初次性生活年龄过早、性伴侣数目多、孕产次数较多及合并生殖道其他感染导致HPV持续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伴随病毒载量的增加,致癌危险性增大,最终产生实质性宫颈病变[16- 17]。因此,对年轻女性进行高效的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和诊治对于防治宫颈癌意义重大[18]。2014年4月,FDA首次通过了单独应用Cobas的HPV检测筛查25岁以上女性的子宫颈癌,为我们利用hrHPV分型检测进行宫颈癌的筛查提供了理论指导[19]。

尽管hrHPV持续感染与年轻女性宫颈病变关系密切,但本研究中尚有极少HSIL个体未检出HPV感染,其原因很可能为HPV阶段性转阴或病毒载量不足或是由于标本取样及检测操作导致的相关偏移[20],另外也不能排除存在导致该部分年轻女性宫颈病变发生的未知机制。

现阶段,尽管相关部门大力倡导、推广“两癌”筛查,仍有部分民众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积极参与其中。年轻女性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易受病毒特别是HPV16及其他hrHPV感染,因此对年轻女性保健及普查意识的宣传还有待加强;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普查技术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宫颈病变的早期检出率的提高对于减少宫颈癌远期发病率意义重大,需要全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

[1] ARBYN M,CASTELLSAGUE X,de SANJOSE S,et al.Worldwide burden of cervical cancer in 2008[J].Annals of Oncology,2011,22(12):2675- 2686.

[2] STEBEN M,DUARTE- FRANCO E.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epidem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J].Gynecologic Oncology,2007,107(2 Suppl 1):S2- 5.

[3] de SANJOSE S,QUINT W G,ALEMANY L,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pe attribution in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a retrospective cross- sectional worldwide study[J].Lancet Oncol,2010,11(11):1048- 1056.

[4] SAHASRABUDDHE V V,LUHN P,WENTZENSEN N.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cervical cancer:biomarkers for improved prevention efforts [J].Future Microbiology,2011,6(9):1083- 1098.

[5] 张东红,林美珊.人乳头瘤病毒在国人宫颈病变中感染及型别分布特征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1287- 1290.

[6] DENNY L,ADEWOLE I,ANORLU R,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 prevalence and type distribution in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in sub- Saharan Africa[J].Int J Cancer,2014,134(6):1389- 1398.

[7] SASLOW D,SOLOMON D,LAWSON H W,et al.American Cancer Society,American Society for Colposcopy and Cervical Pathology,and 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Pathology screening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early detection of cervical cancer [J].J Low Genit Tract Dis,2012,16(3):175- 204.

[8] 姜艳,孔为民.宫颈癌发病年轻化趋势的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12,18(24):4166- 4169.

[9] JAYASINGHE Y L,MOORE E E,TABRIZI S N,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 in adolescents:lessons learned from decades of evaluation [J].J Paediatr Child Health,2013,49(2):99- 104.

[10] 岑尧,张翠英,张雅丽,等.中国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高危型别分布的Meta分析[J].癌症进展,2013,11(1):75- 81.

[11] 赵海英,何金萍,刘学伟,等.人乳头瘤病毒(HPV)筛查分型结果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5,31(12):1337- 1339.

[12] TJALMA W A,FIANDER A,REICH O,et al.Differences in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distribution in high- 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nd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in Europe[J].Int J Cancer,2013,132(4):854- 867.

[13] 李霓,代敏.中国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5):411- 415.

[14] 徐小玲,李隆玉,余葆华,等.江西省靖安县农村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横断面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3(18):1102- 1105.

[15] 张言超,张萌,陈明,等.徐州地区女性就诊者21种HPV基因型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1(34):5414- 5415.

[16] MALAPATI R,CHAPARALA S,CEJTIN H E.Factors influencing persistence or recurrence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fter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J].J Low Genit Tract Dis,2011,15(3):177- 179.

[17] KATKI H A,SCHIFFMAN M,CASTLE P E,et al.Five- year risks of CIN 2+ and CIN 3+ among women with HPV- positive and HPV- negative LSIL Pap results[J].J Low Genit Tract Dis,2013,17(5 Suppl 1):S43- 49.

[18] RONCO G,GIORGI- ROSSI P,CAROZZI F,et al.Efficacy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ing for the detection of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s and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 Oncol,2010,11(3):249- 257.

[19] HUH W K,AULT K A,CHELMOW D,et al.Use of primary 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ing for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Interim clinical guidance[J].Gynecologic Oncology,2015,136(2):178- 182.

[20] WON K H,LEE J Y,CHO H Y,et al.Impact of age on the false negative rat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DNA test in patients with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J].Obstetrics & Gynecology Science,2015,58(2):117- 123.

2016- 12- 22

2017- 06- 0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JSZZ15- 0030);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JSZZ15- 0030)

孙梦(1989-),女,江苏徐州人,住院医师,在读硕士研究生。E- mail: 15062226242@163.com

沈杨 E- mail:shenyang0924@sina.cn

孙梦,沈杨. 南京地区年轻女性HPV感染及宫颈病变情况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6(5):781- 784.

R711.74

A

1671- 6264(2017)05- 0781- 04

10.3969/j.issn.1671- 6264.2017.05.020

(本文编辑:何彦梅)

猜你喜欢
危型乳头感染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环球时报(2022-04-07)2022-04-07 19:30:02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采用实时PCR检验诊断的临床研究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新妈妈要预防乳头皲裂
解放军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36
被宝宝咬住乳头,怎一个“痛”字了得!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32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200例妇女高危型HPV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