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想当领导

2017-11-01 07:24
新传奇 2017年37期
关键词:权力资本领导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想当领导

大多数人都想当领导,是认为领导职位高、权力大、福利佳,更有社会地位的优越感,因而把当领导看成是生活得更有尊严。其实,当领导之所以能获得尊严,是其个人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积累的结果。

有人认为,当领导有优越感,心理上和物质上能得到双重满足。比如,在职场上,领导总给人这样一种印象:脾气直的顶个嘴,必定会被赏“小鞋”一双,或在会上不分青红皂白被骂一顿……

66.6%的受访者热衷当领导

又到新的一年开学季,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们有的已经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有的还在期待着“金九银十”的机会。“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于是毕业生们可以从此简单地推论出“不想当领导的员工不是好员工”来。而此前,一项权威调查显示,在5440人参加的调查中有66.6%的受访者表示想当领导,明确表示不想当领导的人只占4.8%。在受访者中,“80后”占46.7%,“70 后”占 33.9%。

现实中,无论在某个单位还是整个社会,永远都是“领导”少而“被领导”多,官场上、职场上呈现出的是一种人所共知的“金字塔”结构。从积极方面看,很多人想当领导是一件好事,这至少体现了当下年轻人对于自身职业定位有所思考,与对于职业定位毫无目标,盲目择业者相比,给自己定一个职业发展与努力的方向,倒是应该提倡的择业观。

同时,因为领导者一般系人群中的优秀者,要想让真正的优秀者脱颖而出就得启动竞争机制,而参与竞争者越多竞争就越充分。

此外,领导型和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也确实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稀缺的人才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部分大学毕业生成长为称职的领导或管理者,也正是社会对他们提出的要求。

但从消极方面看,太多人想当领导也会导致一种“独木桥”效应。电影演员姜文对中、美电影事业发展路子的窄与宽有一段言论:大家都挤在一条道上过“独木桥”,人性中丑恶的一面就很容易暴露出来。

很多人都希望当领导,也暴露出不少值得思索的问题。比如官场上产生了一些“苍蝇老虎”,当官的权力成了他们谋利的私权。而在一般的职场上,如某中学英语教师姜伟对当领导的好处深有感触,“有优越感,还有很多便利,心理上和物质上能得到双重满足。”他有个女同事,今年快40岁了,年初刚当上教研主任,“整天就支使我们做些琐碎的事,比如把箱子从办公室搬到教室,过一会儿又让再搬回来,大部分同事只能乖乖当‘孙子’。脾气直的顶个嘴,必定会被赏‘小鞋’一双,比如被分派累的差事,在会上不分青红皂白被骂一顿……”

北京市某金融机构中层管理人员涂经理说,他所在的单位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这几年正在完善行政序列和专业序列两种职业发展通道。理论上,一个专业人员可以不追求做管理者,而去做首席专家。首席专家的待遇等同于副总甚至总经理的待遇。

“但据我观察,所谓的首席专家,如今已经演变成为进入管理序列的过渡。比如一次晋升没有那么多管理岗位指标,就先做首席专家过渡一下,过段时间再任命一个行政职务。”涂经理说,一个挺好的制度,演变成这样的结果,确实挺讽刺的。大家之所以拼着命也要挤进管理序列,是因为专业序列没有决策权、管理权,在一些业务上,专家的意见还要通过管理者才能表达出来。

“当了领导才活得有尊严”

首先,社会当然需要领导与管理者,但更多的需求还是脚踏实地的工作者,社会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的岗位也远远超过了领导和管理岗位,但是缘何大多数人更愿认准领导职务呢?总结起来无非就是:有人觉得这是因为当领导会有更大权力和利益;有人认为这是社会“官本位”的思想作祟;还有人觉得这很正常,因为人往高处走。

一名网友说,大家原来觉得当官是公务员才会拼命考虑的事情,现在好像扩展到了各个行业。

“私企靠压榨,国企靠关系,年轻人向上发展的通道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尽力争取一官半职成了所有小人物的追求。”成都某高校研究生杨金龙认为,现在几乎所有人都热衷当领导,是“惟官是尊”的社会价值观使然,因为当了领导才多少活得有尊严。

有人说,只有权力和知识才能让人低头。也即,能改变人命运的,可以是权力,可以是知识。权力以势压人,知识以理、以智服人。但就现实而言,很多时候权力所带来的改变比之知识所带来的往往要大得多,也迅疾得多,尤其是在那些贪官的“无羁权力”面前,知识总是有太多的无奈,权力虽然无法永远压服知识,却足以在一瞬间让知识低头。

而且,有时候拥有权力不但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还能决定他人的命运。而在尝到了权力所带来的种种便利和快感之后,有的人也便有更充足的动力寻求更高的攀登了。

的确,职位越高,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权力越大、福利越佳,更有种社会地位的优越感,所以,才会有很多人把当领导看成是人生活得更有尊严。

人生存受着两种限制:第一是将人社会化的习惯,第二是相对变化的客观环境。这两者与个人的社会资本有关。当代法国最具国际性影响的思想大师之一布尔迪厄认为:一个人的地位和声誉,他或她的姓名和头衔是符号资本,这种符号资本一旦被确认,就可以进一步转换,或者是社会资本,或者是文化资本,或者是经济资本。也就是说,当了领导后,他所说的话相比较而言,会更有分量,更受到重视,会对别人更有影响,这就是当领导后社会资本越来越多的原因。也因此,当领导有优越感,心理上和物质上能得到双重满足。

但若要将91.8%的人认为“年轻人普遍热衷当领导”都归咎于“官本位”文化影响,其实也是不全面的。

传统文化虽然源远流长,有着巨大惯性,但也无法逾越“存在与意识”关系的规律。也就是说,“官本位”这种意识之所以在现实生活中顽强存着,主要还是因为受到了一系列现实“存在”的鼓励和支撑。这可能体现在权利与责任不对等方面,比如职场里职员的具体压力非常大,得到的鼓励却不能和“领导”比;也可能体现在很多专业人士不被重视方面,比如大学里很多教师非要“弄个职务干干”……

说到底,人是一种具有充分智慧的、善于“利己”的高级动物,典型表现是善于在责权利之间进行细微周到的权衡、考量。假如通过制度改善而让各行各业能够在责权利对等的问题上向前更迈进一步,热衷于当领导的人想必就会明显减少。

人的社会尊严不应只体现在官帽上

其实,大多数人尤其是青年人热衷当领导这一现象本身并非洪水猛兽,可怕的是,“当领导”的想法一旦成了当代青年普遍的理想信念,甚至变成一种信仰,问题就会有些麻烦。一方面,可能在青年中间形成扭曲的价值观,从而不利于青年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惟官是尊”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从而使得后起青年的上升通道变得越来越狭窄。

改变这种状况,首要的是要扭转全社会的“行政化”取向,至少应该从公开的制度设计上,不使权力过度集中,对于一些官员,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对于企业管理,要引入专家评价乃至社会评价的机制,让更多的人参与决策管理。一个人的价值实现和社会尊严,不应只体现在头顶的官帽上,还应该有更多元化的体现。此种“去行政化”的努力,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是必须这样去做,不然整个社会将会越来越板结、缺乏活力。

(《时代邮刊》2017年08期、《华商报》2011.3.2等)

猜你喜欢
权力资本领导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