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军林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4
基于教育信息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
彭军林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4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改变了教育环境,也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西方各种不良思想、价值观的网络渗透不利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大学生健康发展,无形之中增加了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难度;另一方面信息化时代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加快教学信息化步伐,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有影响力的课程,实现对学生深入、全面的教育影响。
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授课形式、教学平台、教学评价产生深刻影响。“95后”大学生深受互联网影响,信息技术是他们最易接受的知识获取方式。随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实施,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趋势推进教学改革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思考和实践的重要领域。
在思政课教学领域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是非常有效的教改方式,高校思政课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设计理念,重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范式。
(1)以人为本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学生接受性为主构建完备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开阔的学习环境,创建符合大学生学习特征的优质教学资源,使其由“必须学”向“想要学”转变,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建构主义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思政课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讲授者与灌输者,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和被理论灌输的对象,师生是平等的主体,可相互交流、相互探讨。
(3)混合式教学理念。混合式教学以网络教学平台为核心,将传统教学优势和信息化教学优势相结合,以各种网络教学资源和信息沟通技术为辅助,将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灵活、高效地组织、实施教学。
(4)课程编导理念。课程编导是技术、教育、艺术等多领域融合的产物。信息化教学是一个综合过程,思政课教师作为课程编导者,既要完成优质教学资源的挖掘、编导、编辑、开发等工作,又要遵循贯一设计原则,交叉融合相关理论(如传播理论、影视创作理论等),建构新型课程教学体系。
(5)知行合一理念。坚持主渠道与多途径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尤其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并将思政教育教学延伸至课外和网络,注重教、学、做统一,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1)联系学生实际,依托网络平台。结合高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密切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积极探索和创立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2)克服教学枯燥、增强教学实效。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善师生关系、完善教学内容,使思政课成为理论课、求知课、疏导课、实践课,增强教学的时代感、针对性、吸引力和说服力。
(1)把握信息化背景下的思政课程任务,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上进一步改进,做到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方法多元化,考核评价灵活化。(2)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拓展思政课教学渠道,运用多媒体技术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加强慕课、微课、在线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覆盖面。(3)以信息网络为载体开展师生教学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参与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产生高效的教学影响。(4)利用互联网优势,丰富教学内容,及时将中央精神、最新理论融入教学,完善教学内容,解决教材内容滞后的矛盾,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5)多途径实施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为学生搭建和提供展示自我的网络平台,引导学生成长成才。(6)利用课程团队加强信息化思政课程建设,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共享网(包括概念库、习题库、案例库、视频库、课件库等),并以课程建设提升教学团队信息化教学能力。
从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来看,一些学校对思政课程信息化教学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思政课教师要认清信息化教学趋势,充分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并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教学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
首先,改变以往只有教师参与的行为主义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和混合式教学模式。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与主动学习,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向主动的求知探索。再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时发布新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扩展学习范围,加强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最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师生与生生关系,营造新型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认同度。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时代大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网络信息,信息内容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思维、行为方式存在一定偏差,没有分辨信息真伪、优劣的能力,因此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学生思想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和扭转大学生错误观念和思潮,培养他们的媒体素养,掌握思想政治舆论的引导权。
(1)信息教学网络化、教学方式交互化。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指出:“要改进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方法手段、用贴近学生的语言表达,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时代元素,把理论教育,能力培养和价值引导结合起来”。随着教育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席卷全球的MOOC浪潮,以及微课、翻转式课堂、在线进阶式课堂等教学形式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信息化教学趋势来看,微信、微博等“微课堂”越来越广泛地为大学生所青睐。信息技术利用在思政课教学改革当中具有五大优势:新鲜性、实时性、全面性、生动性、共享性,但由于学生与教师在获取相关信息方面处在同一起跑线,教师对上课信息的独占性地位受到挑战,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相应减弱,教学权威受到学生质疑,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积极利用各种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个性化教学空间,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例如,近年来出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它基于互联网技术,有效结合传统教育形式,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各种新媒体形式,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地运用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谈话法、示范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形成师生、生生之间深度互动,使得思政课教学更为直观、生动、形象。
(2)教学交流多元化、师生关系和谐化。教学效果体现着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好与坏,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之一应是学生的高度认可。要改变当前大学生不重视思政课的现状,可通过信息技术为媒介加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交流方式主要有话题互动,网络留言、网络私信,群组交流(微信群、QQ群交流、课程群交流)等。进行师生交流一是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思想、生活中的问题并及时指导,既提高教学效率又巩固了教学效果;二是使学生可以在有网络设备的地方与教师进行全面互动,不受时空限制,融洽师生关系,有助于解决高校思政课“大课弊端”;三是进一步加强不同观点的碰撞,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内化和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的提升。例如,笔者在开展《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信息化教学时,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了22个教学互动环节,尝试利用网络教学空间进行了“韩剧风靡是否会影响我们的文化自尊”等多个在线主题辩论,以专题4的教学互动来看,学生参与面广,通过互动及时了解了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情况,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形象(专题4讨论话题链接网址:http://www.worlduc.com/blog2012.aspx?bid=21735963;专题4实践话题链接网址:http://www.worlduc.com/blog2012.aspx?bid=21736059)。
(3)课程建设特色化,教学资源共享化。以在线课程为例,从栏目设置到空间美化都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从色彩搭配到课程建设布局,包括PPT素材的选用、空间导航的设计,既要方便来访的学生,又能较好地展现空间视觉效果。例如,笔者在进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线课程布局时,具体分为“自主学习课堂导航”“师生互动导航”“课程研究性学习导航”三大版块,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课程始终(如图1所示),同时根据课程需要、教学需要、学生需要设置空间一级栏目,在此基础上又搭建了包括课程标准、教案、课件、案例库、视频库、习题库、概念库、原理库、方法库、实践教学、拓展资源等在内的25个二级栏目,通过课程导航一目了然的了解该课程的详细资源。对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为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提供数量庞大且形式多种多样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而资源共享有助于思政课教学产生空间辐射作用,深化思政课程的育人效果和育人范围。
图1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导航
(4)学生学习自主化,素质培养综合化。引导大学生学会利用当前世界级互联网教学平台,拓展视野、全面学习。例如,让学生通过新浪公开课、网易公开课、腾讯精品课、搜狐名校公开课、淘宝同学、Coursera、Udacity等,共享全球免费在线影视课程。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情感心理的需要。思政课教学信息化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了条件,学生通过检索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实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提升媒介素养以及认知、协作和办事的能力,这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当然,随着信息化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与弊端也逐渐凸显,思政课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团队共同解决相关问题,例如引导学生甄别虚假的、煽动人心的信息,使学生对于暴力淫秽、民族歧视、“普世价值”、恶意攻击和诽谤社会主义国家等有害信息具备筛选和批判能力,协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中,对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视野以及综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素养固然重要,但信息化时代必须与时俱进地提升信息化素养,完善自己的信息素质结构,信息化时代思政课教师应是是技术、艺术、教育复合型人才。首先,应加强思政课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将鲜活的信息注入思政课教学,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活力。其次,通过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自觉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与教学组织实施能力,无论是慕课、翻转课堂、微课,还是在线课程的建设,都需要思政课教师在现有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教学环境的基础上不断实践,构建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再次,思政课教师不能放松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要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加强信息化继续教育,如熟悉各种慕课、微课制作软件,掌握录制屏幕方法,熟练运用字幕添加、影音视频的剪辑与特效、测试题制作等技能,利用多媒体技术推进教学改革。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有组织地建设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在线开放课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结合课程特点,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整合教学内容,围绕学生“学什么”与“怎么学”这两大问题来设计,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同时积极探索网络教学路径,学会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发思政课在线课程,并将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展示。在线课程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和多媒体化为技术特征,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多元性和协作性,便于师生交流和学生课后学习。思政课教师要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提升教研能力,自主开发在线课程、慕课、微课等信息化教学资源。
思政课教师除了精通自己的教学业务之外,对其他学科也要有所涉猎和了解,甚至对学生感兴趣的新潮话题、网络游戏、时尚语言等都要能略知一二,只有视野开阔了才能拓展教学思维,拓宽教学渠道,如果对学生津津乐道的网络用语一无所知或不屑一顾,必定会受到学生轻视和抵触,无形中拉大了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对语言符号的观察和具体的研究发现,“95后”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对一些语言符号的使用,大学生网络化语言特点和语言现象的心理表现需引起思政课教师的关注,将网络化语言正确合理的应用到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中,这样有助于拉近师生距离,提升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艺术性。
除自身因素外,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还与学校相应的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准备息息相关。思政课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一个课程群的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管理问题,建议组建一个由思政课骨干教师、计算机技术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共同构成的团队。高职院校要予以重视,建立由思政课部、教学管理、网络信息管理等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从教师培训、技术支持、经费投入等方面保障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建设。
教育信息化给思政课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校要为信息化教学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打造团队,而思政课教师更要积极实践,更新信息化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模式,推进思政课教学创新,将思政课变成有影响力的课程,实现对大学生深入、全面的教育影响。
[1]王承博,李小平.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教学设计范式重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5(9):111-117.
[2]梁馨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思政理论课程改革的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1):30-31.
[3]李华琼.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3):63-65.
[4]许永华.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影响[J].现代教育,2015(23):40-41.
[5]余国政.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建设[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3(5):71-74.
A Discussion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Which Based on Educational Informationalization
Peng Junlin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Xiangtan,411104,China
the application of a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fi eld of education has greatly changed the environment of education,but also affects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education.In this environment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is facing many challenges,on the one hand,the Western values of all sorts of bad ideas,is not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etwork penetration through the spread of socialist ideology and college students,invisible in the increase of new er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dif fi culty;on the other hand,the information age requires that teachers mus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informatization of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refor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cept,teaching mode,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means and teaching management,promo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innovation,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o become in fl uential courses for students to achieve in-depth,comprehensive education effect.
information era;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reform of teaching
彭军林,硕士,副教授。
本文系2015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一般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与教师的有效引导研究”(编号:15C30)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