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模、市场集中度与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
——基于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专利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7-11-01 16:04高广阔马书尧
中国林业经济 2017年5期
关键词:集中度专利规模

高广阔,马书尧,周 敏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200093)

企业规模、市场集中度与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
——基于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专利数据的实证分析

高广阔,马书尧,周 敏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200093)

利用2005-201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和零膨胀泊松模型研究了企业规模、市场集中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规模和市场集中度都与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这说明在一定范围内企业规模扩大和行业集中度提高有利于创新,但超过某个临界值后,二者都会对创新产生抑制作用。依据这一结果,为政府制定创新激励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制造业企业;企业规模;市场集中度;创新绩效

1 引言

当今世界,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政府为提高本国创新能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换取成本上的竞争优势。因此,如何制定有效的政策来增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便成为了理论界和决策层关注的焦点。

企业创新理论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Schumpeter(1942)[1]认为,大企业在创新方面比小企业更具优势,原因是大企业在规模经济、融资渠道等方面占优。由于研发活动需要大量资金,因此垄断厂商凭借垄断利润就能为创新提供持续支持。简单来说,企业规模和市场势力对创新具有正向影响。Galbraith(1952)[2]、Kaplan[3](1954)进一步强调了大企业在创新中的重要性。然而,Arrow(1962)[4]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认为自由竞争会比垄断更有利于创新,因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只有不断研发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而垄断厂商凭借市场势力就能获利,因此创新积极性不高。

无论是Schumpeter还是Arrow都认为市场势力与创新呈线性关系。但也有学者认为市场结构与创新之间存在更加复杂的非线性关系。Scherer、Mansfield和Kamien and Schwartz认为,市场结构与企业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当企业规模小于某临界值时,创新激励会随规模的增加而增加,一旦超过临界值,更大的企业规模反而会对创新构成障碍。这种理论可看做是对Schumpeter和Arrow学说的折中。

对企业创新行为的理论研究都是基于某些特定的假设,不同假设条件下得出的结论差异较大,因此必须通过经验研究的方法来对这些理论进行检验。在Schumpeter等学者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不少学者又对企业规模、市场势力与创新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先看企业规模与创新方面的研究成果。Villard(1958)[5]发现企业规模越大,从事研发活动的企业比重越高;Schmookler and Brownlee(1962)[6]指出产业规模对专利产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Scherer(1965)[7]的研究表明创新成果随企业产值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比率在逐步递减;Scherer(1980)[8]、Kamien and Schwartz(1982)[9]发现企业规模与R&D投入呈倒U型关系;Cohen(1987)[10]的研究则显示企业规模对创新能力并无显著影响。

再看市场势力对企业创新的影响。Mansfield(1963)[11]的研究表明市场势力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不同行业存在差异。Scherer(1965)[12]则发现前四厂商集中度对专利数量无显著影响。Levin、Cohen and Mowery(1985)[13]指出市场集中度与企业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Acs and Audretsch(1988)[14]发现厂商集中度对创新产出具有显著负面效应;Gayle(2001)[15]得到了与Acs and Audretsch相同的结论。

从国内来看,不少学者的研究结果支持了倒U型假说。周黎安、罗凯(2005)[16]发现企业规模对创新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且这种效应对非国有企业更为显著;朱恒鹏(2006)[17]指出民企规模与研发支出强度呈倒U型关系;平新乔、周艺艺(2007)[18]对我国制造业222家企业的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为倒U型关系;聂辉华(2008)[19]等的研究结果也支持了倒U型假说。

鉴于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上市公司数据准确易得的特点,本文选取2005—2015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经验研究。

2 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2.1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全部来自Wind数据库。由于2005年以前上市公司专利数据缺漏较多,本文选用2005—2015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样本数据的处理遵循以下过程:首先将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当年被特别处理(ST和ST*)或特别转让(PT)的公司剔除出样本,因为这些公司的经营情况和研发活动存在异常。其次,本文用stata软件中的winsor2命令对变量的异常值进行了剔除。再次,鉴于企业资产规模、政府补贴等数据较大,本文对这些变量进行了对数化处理,目的是降低出现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可能性。最后,本文利用证监会2000年工业行业代码筛选出制造业企业样本。

按照上述方法,本文构建了2005—2015年制造业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观测值约为5 000多个。

2.2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衡量企业创新绩效的指标有企业利润、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量等。由于企业利润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容易受创新外的因素影响,本文选择专利数作为创新绩效的代理变量。

企业规模的度量指标包括销售额、员工人数、总资产等。本文将企业总资产取对数作为企业规模的代理变量,并在回归模型中加入该指标的平方项来检验创新绩效与企业规模的倒U型关系。

从既有文献看,不少学者用四厂商集中度(CR4)或八厂商集中度(CR8)反映市场集中度。该指标不够全面且没有考虑行业内企业规模的分布情况。本文采用赫芬达尔——赫希曼(HHI)指数作为衡量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计算公式为其中X表示市场总规模,Xi为企业i的规模。本文同样在模型中加入了HHI指数的平方项。

除了企业规模和行业集中度,研发投入也是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R&D经费数据衡量研发投入。由于R&D数据较大,本文也对该指标进行了对数化处理。

除了企业规模、市场集中度和研发投入三个核心解释变量外,还有一些因素会影响企业的专利研发。为避免这些因素对核心解释变量的估计造成“污染”,本文将这些因素作为控制变量。这些因素包括产权虚拟变量、政府研发补贴、资产负债率、主营收入增长率、股权集中度、企业年龄、两职合一虚拟变量。

根据上述定义,本文构建了如下计量模型:

2.3 描述性统计

表1给出了模型各个变量的名称、定义和代表符号,表2给出了2005—2015年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情况。

?

?

?

3 回归结果

本文先做最简单的OLS回归,并作为后续回归的比较基准。从OLS回归结果看,企业研发投入对专利研发都有正向影响,企业规模与专利产出并无显著关系,但行业集中度与专利研发呈U型关系。

由于被解释变量Patent为整数,因此OLS估计法并不准确,必须用针对计数变量的泊松回归进行估计。从泊松回归看,企业规模与专利研发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但行业集中度对专利研发的影响并不显著。

泊松回归要求被解释变量的均值和方差大致相等,但描述性统计表明该条件并不成立,因此改用条件更宽松的计数模型——负二项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发现企业规模、行业集中度对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这可能与选取的估计方法不够准确有关。

经过进一步检验,被解释变量Patent的5 023个观测值中有2 182个为零,占比高达43.44%。因此,最终选择了特殊的泊松模型——零膨胀泊松模型进行估计。回归结果表明企业规模和市场集中度与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本文依据零膨胀泊松回归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制造业企业规模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这一结论是对熊彼特企业创新理论的修正。熊彼特认为大企业比小企业在创新方面更具优势。本文结果则表明企业规模与创新之间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关系。这可能是因为初始阶段随着规模扩大,企业会享有规模经济,但规模过大时,企业会出现规模不经济,且企业内部组织协调、信息沟通方面的成本会比较高,这些都不利于创新。这与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结论一致,如Scherer(1965)、聂辉华等(2008)。

市场集中度与企业创新之间也呈倒U型关系。这可能是因为在市场集中度不高、竞争较为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为抢夺市场份额而展开研发竞赛,从而有较高的创新绩效。但市场集中度超过临界值后,厂商凭借垄断势力就能获得高额利润,因而没有动力增加研发投入。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Arrow和Demsetz的观点。

4 稳健性检验

为了考察回归结果在不同情况下是否稳健,本文采用变量替换和分组回归法进行检验。

首先,本文分别将总资产规模和HHI指数替换为员工人数和四厂商集中度(CR4)进行检验。回归结果表明以员工人数作和CR4为企业规模和市场集中度代理变量的情况下倒U型关系依然成立。

进一步,本文采用分组回归法对回归结果的稳健性进行检验。由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政策待遇、商业机会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按产权性质对样本进行分组回归。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国企还是民企,企业规模、市场集中度和专利研发之间依然呈倒U型关系。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L形筑底、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创新对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利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5—2015年的数据研究了企业规模和市场集中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希望借助这一研究成果为政府制定企业创新激励政策提出合理的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这一方面支持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另一方面也说明并不是企业规模越大就越有利于创新,而是存在最优规模的临界值。与此类似,市场集中度与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之间也呈倒U型关系,这表明在垄断行业鼓励竞争有利于研发创新,而当市场竞争过于激烈时,企业又会出现研发动力不足的情况。

5.1 政府应当慎重对待企业兼并重组

近几年,钢铁、石油、煤炭等领域的央企整合屡见不鲜。从逻辑上讲,企业大规模兼并重组会带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资源整合也会产生规模经济,从而有利于企业利润的增长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但企业具有创新能力不等于有创新动力。“巨无霸”式的央企凭借垄断地位就能获得高额利润,因而可能没有动力创新。致力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府应当意识到并非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创新。

5.2 要破除保护性的行业准入政策

一直以来我国产业政策有较强的干预微观经济的特征。这一点体现在政策制定者在一些行业实行限制竞争的政策,理由是防止过度竞争,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然而,高政策壁垒会将潜在进入者拒之门外。这会造成两方面的后果:一方面,行业在位者依靠准入门槛的保护就能获得利润,因而没有创新积极性;另一方面,那些具备条件的潜在进入者即使掌握了新技术也会被准入门槛挡在门外,因而也不会投入资金研发。因此,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的时候应当更多的考虑怎样弥补市场不足,而不是替代市场选择哪些企业进入行业。

?

5.3 政府可以考虑加码减税、补贴等政策来降低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成本和风险,优化创新资源的配置

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利润下滑的背景下,企业往往因忌惮研发活动的高风险而缺乏创新意愿。此时,政府为企业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能够帮它们分担部分研发成本,使得有创新能力但受资金限制的企业顺利开展研发项目。

[1]Schumpeter J A.Essays:On entrepreneurs,innovations,business cycles,and the evolution of capitalism[M].Transaction Publishers,1951.

[2]Galbraith,J.K.,1952,American Capitalism:The Concept of Countervailing Power,Boston:Houghton 2 Mifflin.

[3]Kaplan,A.D.,1954,Big Enterprise in a Competitive System,Washington,D.C.

[4]Arrow,Kenneth J.,1962,Economic Welfare and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or Invention,in Richad R.Nelson(ed.).The Rate and Direction of Inventive Activity,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609-626.

[5]Villard,H.H.,1958,“Competition,Oligopoly,and Researc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66(6):483-497.

[6]Schmookler,J.and Brownlee,O.,1962,“Determinants of Inventive Activit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2(2):165-176.

[7]Scherer,F.M.,1965a,“Size of Firm,Oligopoly,and Research:A Comment”,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31(2):256-266.

[8]Scherer,F.M.,1980,Industrial Market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Second Edition,Boston:Houghton Mifflin.

[9]Kamien,M.I.and Schwartz,N.L.,1976,“On the Degree of Rivalry for Maximum Innovative Activity”,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90):245-260.

[10]Cohen,W.M.,Levin,R.C.and Mowery,D.C.,1987,“Firm Size and R&D Intensity:A Re2Examination”,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35(4):543-565.

[11]Mansfield,E.,1963,“Size of Firm,Market Structure,and Innovation”,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71(6):556-576.

[12]Scherer,F.M.,1965b,“Firm Size,Market Structure,Opportunity ,and the Outputof Patented Invention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5(5):1 097-1 125.

[13]Levin,R.C.,Cohen,W.M.and Mowery,D.C.,1985,“R&D Appropriability,Opportunity,and Market Structure:New Evidence on Some Schumpeterian Hypothes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Papers and Proceedings,75(2):20-24.

[14]Acs,Z.J.and Audretsch,D.B.,1988,“Innovation in Largeand Small Firms:An Empirical Analysi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78(4):678-690.

[15]Gayle.P.G.,2001,“Market Concentration and Innovation:New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Schumpeterian Hypothesis”,Discussion Papers in Economics,working paper No.01-14,Center for Economic Analysis,University of Colorado.

[16]周黎安,罗凯.企业规模与创新:来自中国省级水平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05(2):623-638.

[17]朱恒鹏.企业规模、市场力量与民营企业创新行为[J].世界经济,2006(12):41-52+96.

[18]平新乔,周艺艺.产品市场竞争度对企业研发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7(5):1-10.

[19]聂辉华,谭松涛,王宇锋.创新、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基于中国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J].世界经济,2008(7):57-66.

Firm Size,Market Concentration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GAO Guang-Kuo,MA Shu-Yao,ZHOU-Min
(College of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Based on the unbalanced panel data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during 2005-2015,this paper conducted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impact of firm size,market concentration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by using the zero inflation poisson distribution model.We find that innovation performance has a significant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with firm size and market concentration.This implies that within a certain range,increasing company size or competition will encourage innovation.But after more than a certain critical value,both of them will have adverse effects on innovation.

manufacturing firms;innovation performance;firm scale;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

F424.4

A

1673-5919(2017)05-0006-04

10.13691/j.cnki.cn23-1539/f.2017.05.002

2017-09-04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TJ017)

高广阔(1966-),男,山东济南人,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统计学、工商管理学、产业经济学。

[责任编辑:郑德胜]

猜你喜欢
集中度专利规模
专利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规模之殇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我国物流产业集中度与市场绩效关系分析
清徐醋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SCP范式对我们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的分析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