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区域异质性、教育投入与经济绩效
——基于2004-2013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
宋丹丹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本文采用改造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利用2004-2013年31个省市相关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教育投入与经济绩效间关系。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教育投入与经济绩效间有显著正向关系。但因各地经济水平存在差异,故笔者按东、东北、中、西部四个区域分别分析教育投入与经济绩效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两端的区域,教育投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即东、西部教育投入对经济绩效正向促进作用通过了1%水平显著性检验;经济发展处中等水平的东北、中部地区仅通过5%水平显著性检验,显著性略差。
区域差异;教育投入;经济绩效
信息化背景下,我国要实现产业升级,重点是将人口劣势转为人力资本优势,实现该目标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教育,即增加教育投入。以日本、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均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来提升人力资本以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基本国策,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又强调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可见,教育对一国经济增长确实有重要作用,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有一定研究价值。
国外对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Solow(1957)将教育变量内生化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分析。Helms(1985)利用美国48州1965-1979年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加大教育投入可提高以个人收入表示的经济增长。Easterly和Rebelo(1993)认为公共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关系。国内对于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且多为定性分析。赵树宽等(2011)以VAR模型为基础,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 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等研究我国高教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关系。另一些学者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加入教育因素后展开研究。邱明星(2012)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测算2000-2008年江苏高教对经济贡献度,得出高等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
经整理,笔者发现国内文献多研究高教与经济增长间关系,鲜有学者考虑区域经济异质性引起的教育投入对经济促进作用的显著性差异。为弥补该不足,本文采用修正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利用2004-2013年我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建立相关模型,运用stata12.0检验了教育投入在区域经济差异背景下对经济绩效的影响作用。
(一) 教育投入与我国整体经济绩效的关系
教育投入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并非直接的,要有一定的理论和数据支持。教育投入绩效通过人来表现,该表现分两种:一种是教育投入产出高素质人才,从而形成一国人力资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促进一国经济发展;另一种是为社会营造高效的氛围,提升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福祉,这也是经济增长的一种表现。可见,增加教育投入整体上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故有以下假设:
假设1:教育投入对我国经济绩效有显著正促进作用;
(二) 教育投入对区域经济绩效的异质性
教育投入对经济绩效促进作用已得到认可,但区域经济差异性,是否影响其教育投入对经济绩效的作用?宏观上,各省经济增长是基于要素投入、管理创新和政策优势等因素合理配置,我们无法将教育从中分离,故无法判断教育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实际作用。微观上,虽教育投入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但并不能肯定各区域的促进作用就一定显著。教育投入作用于劳动力要素,加大教育投入可将劳动密集型优势转人力资本优势,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劳动力投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有显著的效率差异,故不同区域教育投入与经济绩效间必然有差异。
东部地区经济水平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增加教育投入一方面为其创造优质环境,另一方面也吸引高质量人力资源涌向东部,故其教育投入对其经济绩效具有极其显著正向作用;西部地区经济落后,提升空间大,加大教育投入具有更持久的增长驱动力;而东北、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处中游水平,其教育投入对经济促进作用无东、西部显著,故笔者尝试性地提出按经济发展高低水平看,教育投入对东、东北、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正向促进作用的显著性呈U型分布。故有如下假设:
假设2:教育投入对经济水平领先的东部地区经济绩效有显著正促进作用;
假设3:教育投入对经济水平落后的西部地区经济绩效有显著正促进作用;
假设4:教育投入对经济水平处中游的东北、中部地区经济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显著性略低于东、西部地区;
假设5:按区域经济异质性,教育投入对东、东北、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正促进的显著性呈U型分布。
(一)模型设定
基础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
Y=AKαLβ
其中,A是技术水平常数,K是固定资本投入量,L为劳动投入量,Y是产出量,α是资本产出弹性系数,β是劳动产出弹性系数,且α>0,β>0,α+β=1。
因劳动力L可表示为初始劳动力L0和教育投入E乘积,故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变为:
为排除数据收集误差,对上式取自然对数,变形后有如下方程:
lnYit=α0+αlnKit+βlnLit+γlnEit+uit
其中,Yit是i区域t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表示经济绩效;Kit表示i区域t时期社会固定资产投入;Lit表示i区域t时期年末就业人员;Eit表示i区域t时期教育投入;α0为常数项,α为物质资本投入弹性,β为劳动力投入弹性,γ是教育投入弹性,uit为随机误差值。
(二)变量和数据说明
考虑到数据易获得和全面性,选择GDP为衡量经济绩效的指标;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代表物质资本K;劳动量L用年末就业人员数表示。因我国统计年鉴中对于预算外支出只有一个大概的数据,故教育支出E采用一般预算内教育支出。以上数据均来自各省统计和教育年鉴,对于个别年份缺失值,通过求平均值法计算得到。表1为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一)全样本检验
正式回归前,针对可能存在的伪回归现象,需对资本、劳动和教育投入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但因本文重在研究教育投入与经济绩效间关系,故可不考虑解释变量间多重共线性。对于面板数据分析法的选择:首先使用Stata12.0进行LM检验,p值为0.0000,故拒绝“不存在个体随机效应”的原假设,认为在“随机效应”与“混合效应”间,应选“随机效应”;再进行Hausman检验,p值为0.0000,故拒绝原假设,认为应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最终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见表2),为了比较,表2 还给出了混合OLS(模型1)和随机效应(模型2)估计结果。
表2 全样本检验
注:括号内为参数t估计值,***、**、*分别代表1%、5%、10%显著水平。
从固定效应结果看,全样本检验下三种模型显示我国31个省教育投入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尤其是模型3固定效应的估计通过1%水平显著性检验,表明31个省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这与假设1一致,即在全球信息化背景和我国人才兴国政策指导下,应重视教育投入,输送更多与时俱进的人力资本,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在固定效应估计结果中,物质资本K和劳动力L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与传统理论一致。
(二)分区域检验
因各地经济水平不同,虽总体上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呈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但教育投入对不同经济水平下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的显著性有一定差异。依惯例,本文分东、中、东北和西部四大区域进行研究,分析教育投入对区域经济异质下经济增长的差异(见表3)。
表3 分区域样本检验
从表3结果看出,不同区域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显著性不同,具体如下:一,东部地区(模型1)和西部地区(模型4)均通过了1%水平正显著性检验,说明这两个区域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极为明显。东部地区教育支出对其经济正向促进作用最明显,系数为50.73%,是因东部地区沿海,不管是工、农、交通运输业还是新兴互联网业发展水平都较高,与海外有密切的经济联系。另受国家政策、地理优势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迅速,产业集聚和城市化水平远高于其它地区,对其它地区人力资本产生强大“虹吸”引力,使全国人力资本流向东部,大量人才需配备大量教育资源,教育投入增加又使人力资本量增多,进而提升该区域经济水平,与假设2一致;二,西部地区经济排名位于四大区域末端,经济水平落后,但教育投入对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通过了1%显著性检验,系数为正44.06%。原因在于西部大开发政策使其经济迅速崛起。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虽在绝对值上不断扩大,但西部经济增速却远大于其他地区。正因西部有较大提升空间,故教育投入对西部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也越发明显,与假设3相符;三,再看东北(模型2)、中部地区(模型3)估计结果,两地均通过了5%水平正显著性检验,与东、西部相比,显著性略差,与假设4一致。这是因为东北、中部地区经济一直处中游水平,因其无东部经济发达,也无西部经济增速快,故教育投入对经济促进作用一直不愠不火,政策制定者需针对该区域发展特色制定与之适应的最优教育投入规模。故有与假设5一致的结论,即按经济发展从高至低,教育支出对东、东北、中、西部经济增长正向作用的显著性呈U型。
从回归结果看,中国31个省教育投入与经济绩效有显著正向关系,说明教育投入能促进我国经济增长。重点在于,区域经济异质背景下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存在差异,经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的东部地区和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教育投入与经济绩效有显著正向关系;而经济发展较稳定,处于中等水平的东北、中部地区教育投入与经济绩效正促进显著性略差些。这种差异可能与国家对东、西部经济和教育扶持政策有关。
笔者认为,为使教育投入经济产出最大,应按区域经济发展异质性,着力增加东、西部教育投入,对中、东北部应制定最优投入规模,进而最大化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当然,本文只是笼统地研究了教育投入对各区域经济绩效的影响,至于政府在制定教育投入计划时按不同区域,到底是同时加大各类教育投入还是分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按地区所需投入,有待笔者和各位学者的进一步研究。
[1] 邱明星.21世纪江苏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增长的绩效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24(8):98-99.
[2] 钟无涯.教育投入与经济绩效——基于京沪粤的区域比较[J].教育与经济,2014(2):64-69.
[3] 王青,李芳蹊.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2013,41(6):58-59.
[4] 赵树宽,余海晴,刘战礼.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9):11-12.
[5] 马海涛,楚晓琳,黄子恒.公共财政视野下的教育支出绩效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2(6):47-48.
[6] 马拴友.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最优规模估计[J].社会科学及,2002,17(2):16-17.
[7] 郭华桥.教育财政投入的绩效评价——以高等教育投入为例[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6):101-103.
[8] 曾鹏,向丽.中国十大城市群高等教育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共轭驱动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47(4):138-139.
[9] 罗新祜,陈敏.中美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绩效实证研究——基于中美2000-2011年数据[J].教育科学,2015,31(3):60.
[10] 邬蒙.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