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放心”

2017-11-01 07:24何善蒙
当代贵州 2017年42期
关键词:善心韩愈儒学

“求放心”

何善蒙

“求放心”实际上就是儒学的重新复兴之路。最终找到一条恰当的路径的是韩愈的学生李翱。

“求放心”,这是孟子提起来的。

孟子在《告子上》中说,仁就是人的心,义就是人要走的路。放弃了正路而不走,丧失了善心而不去找,都是非常可悲的事情!孟子还说,人其实有时候很奇怪,有鸡或者狗走失的时候,肯定会想去找回来。可是,他的善心丧失的时候,却竟然不知道去寻找回来。因此,在孟子看来,学问之道其实很简单,就是“求放心”,即把那丢掉的善心找回来。

“求放心”,实际上就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的内在精神。遗憾的是,在汉代至唐代的漫长时间之中,儒家对人心失去了兴趣,而沉迷于外在的制度性建构。当儒家不再关注这个问题,或者说,当心的问题在儒家那里被放失的时候,它在佛道(尤其是佛教)那里找到了安顿之所。

对于儒家来说,这样的变化,事实上是影响非常深远的。因为,心被放失,按照孟子的说法,实际上是对儒学的最根本精神的放弃。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把“放心”(善心的丧失)看做是儒家在汉代至唐代发展过程中所表达出来的一个基本的事实。

“心”因为被儒家的传统所放弃,而佛教和道教则由此而接纳了“心”。中晚唐时期,儒家猛然发现,自己在整个社会的格局中有一种被不断边缘化的事实,“儒门淡泊,收拾不住”,这成为儒家“放心”的一个基本结果。

既然是“心”被放逐而导致了这样的结果,那么对于儒学复兴来说,就是把被自己放失的心重新找回来。也就是说,“求放心”实际上就是儒学的重新复兴之路。

第一个意识到这个问题严重性的是韩愈。但是,韩愈并没有找到“求放心”的道路,他只是一厢情愿地、粗暴地希望将失去的“心”从佛道那里夺回来,他尤其要求让僧人还俗,把经书烧掉。但是,殊不知佛理已经深入人心,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是不可能行之有效的。不过韩愈还是做出了一些非常杰出的贡献,就是他提出了道统(儒家精神的传承)的问题。韩愈所建构出来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的传承,实际上就是儒家对于心的价值一种自我确认,这样的一个谱系之所以是存在的,就是因为其内在的精神价值是一贯的,亦即心没有被放掉。而孟子之后的问题,也就非常清楚了,就是心被放逐的历史。这样的历史必须要改变,也就是道统需要被重新确认、承续,这就是“求放心”的理路和过程。

儒家的“求放心”之路,自然是不能像韩愈那么简单地展开的。晚唐时期,佛道教已深深地融入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一部分。要彻底排除佛道的影响,尤其是佛教的影响,根本是不可能的。儒家要走出佛教的重围,求取被放失的心,必然是一个艰辛的、曲折的过程。

韩愈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太偏激,也不合乎情理。但韩愈的好友柳宗元进行了另外一种尝试。柳宗元承认三教并立的事实,反对偏激的方式,主张三教和平共处、互不侵犯。看上去美妙,但在当时的背景下,佛道的势力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日见衰落的儒家也不甘于这种淡泊的现实,所以想要找到三者之间的平衡基本上不太可能,只是一种空想。

那么,应当怎么去“求放心”呢?最终找到一条恰当的路径的是韩愈的学生李翱。李翱提出了“复性”,就是要从心性上来恢复。李翱的复性(求放心),实际上从天台宗、禅宗那里获得了很大的启示,天台的止观和禅宗的禅定,都为李翱从《中庸》中领悟出“复性”之路贡献了重要的智慧。李翱非常明确地强调在融合佛、道的基础上,复兴儒学,他以儒家作为本体,吸收佛道来完善儒家。

以仁义之道为本,坚持的是儒家的价值立场,事实上也是后来宋明理学的基本立场和方法,从这个角度来看,李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儒学复兴运动的先驱。

(责任编辑 / 李坤)

猜你喜欢
善心韩愈儒学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名家谈教育
名家谈教育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儒学交流在路上
应用儒学的兴起
——儒学创新发展的趋势与愿景
A Good Heart to Lean on善心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