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纾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城县同步小康创建工作综述

2017-11-01 07:24闵小林熊峰
当代贵州 2017年42期
关键词:水城县小康全县

文_闵小林 熊峰

全面小康纾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城县同步小康创建工作综述

文_闵小林 熊峰

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城县坚持以县为统筹、乡镇为主体、村为单位,凝聚一切力量、整合一切资源、采取一切措施,加快同步小康进程。

水城县全力破解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就业、住房等难题。图为水城县东部国际城城市综合体。(姚咏 /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城县按照中央和贵州省、六盘水市决策部署,坚持以县为统筹、乡镇为主体、村为单位,凝聚一切力量、整合一切资源、采取一切措施,加快同步小康进程,同步小康创建实现程度从2013年的76.7%提升到2016年的90.2%,2017年预计实现程度为93.4%。

县域经济加快转型。水城县坚持以转型升级为主题,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夯实同步小康创建的经济基础。

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3.2亿元,公共财政收入完成20.85亿元,农业总产值完成61.3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18亿元,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指数为91.3%,全县经济发展总体实现程度达90.5%,经济综合实力迈入了全省第一方阵,城镇化率达31.3%。

以发展“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先行示范县”为定位,大力实施特色农产品“泉涌计划”,成功打造了“弥你红”红心猕猴桃、“水城春”茶、小黄姜、桃花鸡等农产品品牌。2013年以来,在全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绩效考评中,水城猕猴桃产业园区连续四年综合排名第一,并入选国家第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以水城经济开发区为平台,积极培育大健康医药、新型建筑业等,把经开区打造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引领全县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化转型升级。2013年至201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1822.4亿元。

立足自身旅游优势,构建以浪漫野玉海、激情百车河、神秘北盘江“三大龙头”为带动,以海坪彝族风情小镇、米箩布依风情小镇、龙场白族风情小镇、陡箐苗族风情小镇“四大骨干”为支撑,32个多彩农旅示范点相互联动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全县旅游总收入从2013年的5.47亿元提升到2016年的17.11亿元,实现“井喷式”发展。

社会和谐稳步提升。水城县坚持以统筹城乡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确保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不少”的目标。

全力实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兜底扶贫等工程,2012年至2016年,全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9.23万人,截至2016年末,实现全部乡镇“减贫摘帽”,贫困人口减少到15.46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下降到18.9%。

健全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工伤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等各类保障政策覆盖面,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77%。全县农村低保标准从2012年的1510元/年调整为2016年的3132元/年,年均增长18.59%,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85913.31万元,累计保障584518人,对5.1万“两无”贫困人口通过社会保障兜底。

整合交通、财政、水利、民宗等部门资金和项目,加强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民族乡产业发展,确保每个民族乡发展1至2个主导产业,每家每户有2亩以上的特色产业。同时,结合村寨实际,突出苗、彝、布依等民族文化、民居特色,精心打造了猴场乡补那村、玉舍镇海坪村、陡箐镇茨冲村3个省级民族特色村寨和青林乡海发村、南开乡新寨村、花戛乡天门村等17个市级民族特色村寨。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水城县切实将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破解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就业、出行、住房及就医难题。截至2016年末,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47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686元。

深入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和扶持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创业就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54万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92万人。

围绕“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运、组组通公路、村寨路面硬化”目标,累计投资11亿元,全力打通乡村“断头路”,疏通村寨公路“毛细血管”,硬化串户路。建成客运站15个,农村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例达100%,城乡群众出行难、运输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采取统一设计图纸、统一配套设施、统一补助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要求、统一检查验收的“六个统一”措施,累计投资2.13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56万户,让群众住上安全适用、功能配套、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小康房。

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及村居卫生室建设。建成8个中心乡镇卫计院,有序推进21个乡镇标准化卫计院和201个村居卫生室建设。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0.57人,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2.94张。

文化教育快速发展。深入实施教育“9+3”计划,累计投入资金36.40亿元,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2016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8.5%。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抓好米箩布依文化园、南开苗族文化园、海坪彝族文化园、龙场白族文化园“四大民族文化园”建设,建成了201个村居的“村村响”工程,农村直播卫星“户户通”、乡村文化广场、农民文化家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文化设施不断完善。

深挖民族文化优势,把民族文化与“三变”改革、易地扶贫搬迁、文化扶智、全域旅游及特色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推动民族文化朝产业化、精品化、具体化、农旅文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的方向发展。2016年水城县农民画产值达810万元,创作的“千米农民画”正在申报吉尼斯记录,海坪千户彝寨成功申报成为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

法制改革疾速推进。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民生引领,创新社会治理,做到重心向基层转移、力量向基层倾斜、服务向基层延伸,有效加快全县法治进程,城乡社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完善率达100%,社会安全指数达96.1%,县级政府行政服务群众满意度达75.1%。

出台了《水城县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措施,动员广大律师积极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有效发挥了律师队伍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紧紧围绕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抓住长期以来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难这一“牛鼻子”,深入推进“一村一警务助理”建设,不断前移社会管理阵地,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服务群众能力,走出一条农村社会管理的新路子。

深入推进法治机关、法治政府、法治乡镇建设,坚持用法治思维推进依法决策、民主决策,提升依法行政水平。30个乡镇设置了法律工作站,25个政府工作部门设置了法规股,覆盖全县乡镇、街道和政府各部门的法律顾问网络体系已经形成。

绿色红利持续释放。水城县按照“四个价值”最大化的要求,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要求,全面落实国务院出台的“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坚定不移落实“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发展底线与生态底线“两线”一起守,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两山”一起建,深入实施蓝天、青山、碧水、净土“四大工程”。

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日常工作,推动生态与农业、旅游、工业、科技、文化、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精美的绿色农业体系、精致的绿色生态体系、精彩的绿色旅游体系,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8.9%,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5.5%。

(作者单位 / 水城县全面小康办责任编辑 / 哈文丽)

猜你喜欢
水城县小康全县
我家的小康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水城县荣获全国第二届“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活动多项殊荣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