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任务驱动法”的设计原则及实施

2017-10-31 16:53李志远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信息技术教学

李志远

【摘 要】“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學法;目前,我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普遍采用这一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提出任务、任务探究、学习评价等多个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教学;信息技术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教材、网上资料等)的积极主动探究,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二、“任务”设计的原则

任务在“驱动”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因此,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1.任务要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在设计“任务”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容易让学生调动原有的智力背景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举个简单的例子,讲画图中的图片翻转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任务:过春节时,我们看到街上卖一些字画,有一个倒的“福”,意为“福到”,那我们要怎样才能在“画图”程序中画出一个倒“福”字来呢?学生得到这一任务后,他们就会主动的思考并学习完成这一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要完成这一任务,需用到“为图画添加文字”这一旧知识和图片翻转这一新知识,学生就可以通过完成该任务学习并复习新旧知识,达到复习画图程序并学会画片翻转这一知识点的学习目的,你不能把这一练习画图程序的任务简单的改为:请同学们完成一幅表达新年到来的图画,这样的任务就太广泛,不具有知识点的针对性,只适合在综合复习中使用或者如果把任务设计成“告诉老师怎样进行图片翻转?”,那学生就只能围绕这一问题去学习该知识,这就成为被动的学习了。

2.任务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同时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信息技术课中则可谓“百讲不如一练”,光讲信息技术理论的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教学任务的实践性,尽可能的设计一些通过上机操作完成的教学任务的案例。比如:讲电子邮件时,你讲电子邮件地址组成,收发,倒不如给学生一个任务,每个学生自己申请一个电子邮箱,分组逐个发送新年祝福词或贺卡,第一位发给第二们同学,第二个同学收到第一位同学的邮件后,加上自己的姓名和祝福词,发给下一个同学,直到最后一位同学,看哪个组最先到达为胜。这样的任务既有操作又具有趣味性。

3.任务要具有较强的层次性。

设计“任务”时还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给予提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例如:在WORD程序的教学中,让学生录入一首优美的古诗,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完成文字、段落的格式处理并美化文章。这样的任务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水平完成,水平低的学生根据任务完成就行了,水平高一些的学生就可以完成插入图片等操作使文章排版更美观。

4.任务设计要“有大有小”。

设计“任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例如:互联网的教学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大任务: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在互联网上查找信息、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在互联网上收发电子邮件、阅读网络新闻、参加BBS、在互联网上进行实时交流等等。对于“在互联网上收发电子邮件”这个大任务又可以分为: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等子任务;针对“写信与发信”这个子任务,又可以划分为:写信、发信、在信中夹一张照片、发送一个或多个文件、发送一段录音、发送一个影像等子任务。

三、 “任务驱动”的教学实施

任务提出以后,当然需要实施,实施的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其环节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习惯来决定。一般在教学中的教学流程大体为:

1.创设情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景,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比如:2003年11月,陈生贵老师的一堂研究课,内容为初一年级信息技术中的画图程序。一开始,陈老师用Flash模拟了一个升旗的场景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激情,引起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果然,学生的爱国情绪由然而生,被带入了一种很神圣、庄严的氛围中。带着这种激情,老师让学生观看国旗、奥运会会旗等旗帜的设计、让学生讲解其含义。

2.提出任务,在刚才创设的情景下,导入课前设计好的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思考和学习的问题) ,“同学们,我们在开学的学校学前教育中,对学校的历史、文化等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学校的校旗应该怎么去设计呢?”带着这样一个任务,学生开始了关于校旗设计的探究,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旗帜基本制作原则。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查阅信息资料,进行尝试探索,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endprint

3.任务探究,在探究中有自主學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在学生最初还没有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时,要采用先粗后细,逐步求精的方法。比如《校旗我来做》中,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旗帜基本制作原则,教师运用网上教程,让学生自主学习画图程序的使用,探索校旗在画图程序中的制作方法。教师也给予适当的提示,简单介绍基本的制作流程,然后通过学生对新知识的互教(因为有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学习过),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知识、问题的理解。

4.学习评价,评价是达成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学生完成任务后,进行交流展示,大家讨论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比如《校旗我来做》中,学生完成后,我们可以让每个组选出一幅组内自认为最好的来,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创意,学生也可以自荐,充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的总结归纳能力,效果很好;当然也可以通过设计任务评价量表来完成评价,学生参照评价项目内容,逐项给予自己的评定,并在作品之后或学习体会之末附上简短的自我评语或得分。

5.总结点评,最后教师要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本节应用到的知识、技能进行总结和点评,让学生理清思路,让层次较低的学生得到提高。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总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相应的知识或技能。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化教育》 2002年第3期.

[2]谢凌鹏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

[3]郝瑞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驱动法”》.endprint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法信息技术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