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视角下中印两国产业体系比较研究

2017-10-31 19:13曹虹剑吴红霞杨妮王艳
经济数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产业经济熵值法产业结构

曹虹剑+吴红霞+杨妮+王艳

摘要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优化等6个维度,运用熵值法对2000年至2015年中国和印度的产业体系进行评价.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产业体系发展水平始终高于印度,而且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两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最大,其次是产业增长速度、产业规模以及产业结构优化,而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力度和信息化水平的差距相对较小.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处于一个稳步上升的状态,与此同时印度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一直处于波动的状态.印度产业结构的软化程度较高,而中国工业与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协调.

关键词产业经济;熵值法;产业体系;产業规模;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062.9;F061.3文献标识码A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Industrial System of China and India from the Great Powers Perspective

Hongjian Cao,Hongxia Wu,Ni Yang,Yan Wang

(Business School,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Hunan,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ed entropy method to evaluate the industrial system of China and India (20002015) from 6 dimensions of industrial scal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so on.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a's industrial system is always higher than that of India,and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s widening continuously.The gap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pacity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s the biggest,followed by the industrial growth rate,industrial scal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and the gap of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is relatively small.Chinas advanced industrial structure level is in a state of steady rise; at the same time,the advanced industrial structure level of India is fluctuant.The softening degree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India is relatively high,whil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a's industry and service industry is relatively harmonious.

Key wordsindustrial economy; entropy method; industrial system; industrial scale; industrial structure

1引言及文献回顾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一般来说,现代产业体系是指较现代化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构成及其体系.在发达国家的现代产业体系中,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70%左右.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现代产业体系除了第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上升,还包括各产业内部合理的规模和结构.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五大发展理念”实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学者们主要从内涵,特征,发展趋势等方面对现代产业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刘明宇和芮明杰(2009) [1]指出,中国必须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以提升在全球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需要实现市场一体化,并在要素禀赋和价值链升级,空间结构优化等方面实现协同.一些学者认为现代产业体系应该有广泛、灵活的外部协作,并具有外部规模经济效应(Krugman,1991;张耀辉,2010) [2][3].贺俊和吕铁(2015)[4]认为,现代产业体系理论从三个方面拓展了传统的产业结构理论:引入知识复杂性和经济活动异质性来分析经济结构,关注技术分工或知识分工等更加细致的分工形式,更重视生产要素之间的互动与融合的发展趋势.

本文所要分析与评价的大国产业体系是一个与现代产业体系密切相关的概念.大国产业体系以大国经济为基础,在结合大国经济发展特征的基础上,突出体现大国产业体系的相对完整性与规模性,是对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大国经济最突出的特征是具有规模效应(Aghion,Howitt,1998;白旻,2009)[5][6].郭熙保和马媛媛(2010)[7]通过梳理国外文献发现,在理论上,国家规模是通过市场容量、规模经济、国家治理、发展战略等方面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在实证方面,国家规模对经济增长的确有一定的影响.欧阳峣(2012)[8]对大国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括:基于巨大人口下的规模性与稳定性的国内需求,基于区域要素禀赋差异下的大国经济的异质性与适应性,完整与独立的产业部门,差异与互补的区域经济以及多元的经济结构.endprint

复杂的产业结构是大国经济另一主要特征.很多学者对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邓柏盛(2013)[9]的研究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演变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正面影响,且中国与美国的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相似性.郑若谷、干春晖和余典范(2010)认为,产业结构是对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发挥作用,影响产业效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影响[10].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具有阶段性,并且相对而言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而高级化则不确定性较大(干春晖,郑若谷和余典范,2011)[11].黄茂兴和李军军(2009)[12]的研究表明,技术选择和合理的资本深化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增长.Reinganum(1985)[13]也认为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个关键因素.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两者之间是一种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的关系(Chenery,1975;Matthews,1986)[14][15].大国制造业发展受人均GNP、国内需求规模和投资率等因素的影响(钱纳里,1995)[16].一些学者从大国优势的视角,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变迁与经济发展方式的演化进行了研究,欧阳晓、生延超和易先忠(2013)[17]认为,新兴大国产业结构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大,且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显著的周期性.肖翔和武力(2015)[18]指出,大国要利用自身的大国优势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市场化改革,释放大国改革红利;发挥大国人力资本优势,提高创新能力;推动新型城镇化,挖掘大国消费需求.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学者们没有深入地研究大国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与小国相比,大国的产业体系更加完整,规模更大,分工更为细致,结构也更复杂,自主性和相对独立性也越强.虽然大国的产业会参与全球分工,其企业会嵌入全球价值链,但大国的国内价值链也相对更为完整,迂回生产程度更高.为了深入比较大国产业体系,我们将通过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产业体系进行对比和评价,审视中国产业体系发展水平.印度与中国同处亚洲,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也是人口规模最接近中国的发展中大国,是较为理想的比较对象(李俊江,彭越,2016)[19].用2000—2015年的中国和印度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产业增长速度、科技创新能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以及信息化水平六个维度的数据,运用熵值法对中印两国的产业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

2中国和印度产业规模和结构的对比

大国经济发展有一些典型的特征:国内需求的规模性与稳定性,要素禀赋的异质性与适应性,产业部门的完整性与独立性,区域经济的差异性与互补性,经济结构的多元性与层次性,以及制度創新的实验性与渐进性(欧阳峣,生延超,易先忠,2012)[20].从产业的视角来看,大国产业体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产业规模、产业结构等方面.

2.1中印两国产业规模的对比

大国的初始特征是人口众多与幅员辽阔,这两大初始特征会影响大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同时也是大国经济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欧阳峣,2014)[21].大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需求规模和供给规模都比较大,所以其产业规模也通常比较大,这也是大国产业体系形成的必要前提条件.产业规模越大不仅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而且会使产业内分工会越来越细致.因为分工深化与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产业内人力资本积累能力与创新能力也会进一步提升.

图1中国与印度各产业的生产总值

采用生产总值来衡量产业规模,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中国与印度的宏观数据,按2010年不变价美元计量.图1是中国与印度各个产业生产总值的对比.2000年至2015年中国工业与服务业的生产总值以相近的速度增长,占GDP比重都比较高.且从2013年开始,中国服务业规模开始赶超工业.中国工业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9489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40219亿美元,增长了3.40倍,与此同时,中国服务业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9258亿美元扩大到了2015年的21114亿元,增长了3.34倍.比较而言,中国农业规模增长缓慢,从2000年的3908亿美元到2015年的7103亿美元,只增长了0.82倍.

与中国产业发展不同,在观测期内印度始终是服务业规模最大,工业次之,农业规模最小.印度服务业从2000年的3145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1180亿美元,增长了2.56倍.印度工业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2392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6646亿美元,增长了1.78倍.农业的生产总值变化不大,从2000年的2118亿美元扩大到2015年的3255亿美元,只增长了0.55倍.

从图1可以明显看出,中国的服务业,工业,农业的生产总值均高于印度,且差距较大,工业规模差距最大,服务业次之,农业相对较小,并且中国三大产业的增长速度均大于印度.但两个国家三大产业的增长趋势基本趋于一致,即工业的增长速度最大,服务业次之,农业最小.

2.2中印两国产业结构的对比

大国产业体系的一大主要目标是解决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矛盾,所以我们接下来要讨论产业体系的结构优化问题.从需求结构看,产业结构优化以内需驱动经济发展为基础,同时实现内需与外需的均衡,以及投资与消费的均衡;从供给结构来看,产业结构优化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为前提,高新技术与高附加值产业占比越来越高(欧阳峣,2014)[21].大国的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不断动态演进的过程.本文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来衡量大国产业结构优化程度.

2.2.1产业结构高级化

大国产业结构高级化指在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发展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这也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本文借鉴付凌晖(2010)[22]关于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的建立模式,首先根据三次产业划分将GDP分为三部分.endprint

第一:每一部分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作为空间向量中的一个分量,从而构成一组3维向量X0 =(X1,0,X2,0,X3,0).

H值越大,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越高.

如图2所示,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从2000年到2003年平稳上升,在2004年有小幅度的下滑,但在2005年又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此后年份,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均以较小的幅度增长.以往研究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虽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但其作用存在着不确定性(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2011)[11].印度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在2007年有一个比较大的波动,从2000年到2006一直是一种平稳上升的状态,但在2007年有一个较大幅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2007年印度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有一个较大程度的降低,从2008年开始,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一直保持着平稳上升.中国的H值曲线位于印度的H值曲线上方,说明中国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要高于印度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且两条曲线的垂直距离与图2中中国与印度人均GDP增长率的垂直距离基本一致.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以往学者们关于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正向影响的研究.一个大国想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很重要.

图2中国与印度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比较

2.2.2产业结构合理化

大国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大国经济发展要逐步调整、优化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实现一二三产业之间以及一二三产业内部之间协调发展,进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借鉴刘淑茹(2011)[23]评价指标选择的经验来建立大国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为了使全员劳动生产率在图中能够表现出来,因此对其数据进行了处理,所以其数据并不表示实际的生产率.

从图3可知,2000年到2015年,中国与印度的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整体上呈平稳下降趋势.印度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始终大于中国的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印度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2007年时达到顶峰,此后年份呈平稳下降趋势.中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2000年到2015年也有较大波动,在2006年达到顶峰.从整体上看,在观测期内,印度的工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远远小于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说明中国工业发展水平要高于印度工业发展水平.印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2000年到2015年相对平稳,只是在2007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中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呈小幅度的波动,且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开始超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观测期内,印度的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始终要大于中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整体来看,近年来中国和印度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都持续下降.中国的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较接近,而印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始终高于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从GDP增长率看,2000年到2007年中国GDP增长率始终处于高速上升状态,但2008年的增长率出现急速下降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除了2010年有一个小幅度的上升外,从2008年到2015年呈现平稳下降趋势.在观测期间,印度的GDP增长率呈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在2000年到2014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始终高于印度,但2008年之后,两国的GDP增长率相对接近,两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并且,印度在2015年实现了对中国GDP增长率的赶超.从全员劳动生产率率看,中国与印度虽都保持一种较快的增长速度,但两者的差距较大,并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3中国与印度产业体系的评价

3.1样本数据来源

选择中国与印度2000—2015年这16年的数据作为全样本,全样本包含672个数据,对于极少数的缺失数据,采用的是SPSS插入缺失值处理方法进行填补.样本数据均来自于世界银行数据库,为了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等三个指标均以2010年美元不变价格计量.

3.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结合“十三五”構建产业新体系应把握坚持创新驱动、绿色低碳、两化融合、结构优化等方向的建议,借鉴江西省统计局工业统计处《江西工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分析》中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增长速度、科技创新能力、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信息化水平6个方面建立包含21项具体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24].

3.3实证结果

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的综合评价方法,它根据各指标观测值的离散程度来赋予权重,变量指标越离散,则该指标对目标对象的影响越大,其权重也越大(张卫民,安景文,韩朝,2003)[25].因为篇幅关系,此处省略熵值法的步骤.

3.3.1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根据熵值法处理过程代入原始数据,可以得到2000—2015年中国与印度各项指标在评估产业体系时的权重(见表3).

表3各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专利申请量在综合评价中国与印度产业体系时的权重最大,为1310%,其次是固定宽带互联网用户数,为10.99%,而农业增加值增速的权重最小,只有0.72%.比较各一级指标的权重,其中科技创新能力的权重最大,总权重为33.50%;其次是信息化水平的权重,总权重为20.06%;作为传统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的指标的权重有所降低,总权重分别为21.19%和13.40%;而产业增速类指标和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指标的权重相对偏低,总权重分别为5.49%和637%.

3.3.2综合得分结果分析

根据各变量指标经标准化处理过的数据与各指标的权重可以得到中国与印度产业体系综合评价得分(见表4).

由表4可知,2000年到2015年中国产业体系综合评价得分值始终远远大于印度,而且近年来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中国的产业体系的综合评价得分一直呈现出平稳上升趋势,综合评价值从2000年的0.3155上升到了2015年的1.1630.比较而言,印度的产业体系的综合评价得分增长比较缓慢,综合评价值从2000年的0.1605增长到了2015年的0.3324,甚至在2007年开始出现了数年的下降.endprint

从图4可知, 2000年到2015年中国产业体系发展水平始终高于印度,而且近年来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勢.2000年至2015年中国的产业规模处于一个稳步上升的状态,与此同时印度产业规模增长有限.2000年到2015年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印度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在2007年有一个大的下跌,其后回升缓慢.2000年至2015年中印两国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发展趋势与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类似.从产业合理化水平来看,近年来中国第二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较接近,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续走低.印度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最高,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低.2000年到2015年中国的产业增长速度一直保持着平稳增长的趋势,而印度的产业增长速度在2007年后曾大幅度降低,2013年之后才升至2006年的增长水平.2000年到2015年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速度较快,而印度科技创新能力的增长相对缓慢.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来看,2006年之前中国曾有短暂下降,2007年之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而印度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在2007年之后止步不前.在2008年以前印度信息化发展水平高于中国,但2008年之后其信息化发展水平被中国赶超,且差距持续拉大.

4结论与启示

2000年至2015年中国产业体系发展水平始终高于印度,且差距越来越大.印度产业结构的软化程度较高,而中国工业与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协调.中国与印度产业体系发展水平差距大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国的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增长速度以及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比较大.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一直以较高的速度稳步上升,并在2012年超过了中国的产业增长速度,而印度的科技创新能力在16年内却只有小幅度的提高.中国的产业规模一直远大于印度,且差距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大.在2007年以前,两国产业增长速度的差距还相对较小,但经过2007年印度产业增长速度的大幅下降,两国的差距进一步拉开.中印两国的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也是在2007年之后进一步拉大了差距.

通过对中国和印度产业体系发展水平的对比,可以得出一些启示.第一,大国经济发展需要建立产业新体系.大国幅员辽阔,产业规模与市场规模大,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建立产业体系,在嵌入全球产业链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国内产业链,这样才能使中国产业更具全球竞争力[26][27].第二,要从产业发展规模、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等视角综合审视大国产业体系的发展水平.中国的产业规模,尤其是第二产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壮大,但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还有待加强.第三,中国应该保持工业发展的规模优势,进一步优化工业内部的结构,着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同时要防备过早去工业化的倾向.第四,中国要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并服务于工业和农业的优化升级,尤其要改变房地产业及其价格快速上涨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以及其对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的抑制作用.第五,中国要坚持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完善产业体系,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刘明宇,芮明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 (5):57-66.

[2]Krugman,P.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s Geograph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99(3):483-499.

[3]张耀辉.传统产业体系蜕变与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机制[J].产经评论,2010 (1):12-20.

[4]贺俊,吕铁.从产业结构到现代产业体系:继承、批判与拓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2):39-47.

[5]Aghion.,P.,Howitt,P.Market Structure and the Growth Process[J].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1998,1(1):276-305.

[6]白旻.边界效应、规模效应与后发大国的产业发展战略[J].世界经济研究,2009 (8):3-8.

[7]郭熙保,马媛媛.国家规模对经济增长是否有影响?[J].国外社会科学,2010 (4):115-123.

[8]欧阳峣.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范式[J].经济学动态,2012 (12):48-53.

[9]邓柏盛.大国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990-2010中国和美国的比较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5):43-47.

[10]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和制度效应——基于一个随机前沿模型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 (2):58-67.

[11]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 (5):4-16.

[12]黄茂兴,李军军.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 (7):143-151.

[13]Reinganum,J.Innovation and Industry Evolution[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5,100(1):81-99.

[14]Chenery,H.The Structuralist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Polic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s,1975,65(2):310-316.

[15]Matthews,R.C.O.The Economics of Institutions and the Sources of Growth[J].Economic Journal,1986,96(2):903-918.

[16]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7]欧阳晓,生延超,易先忠.新兴大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37-42.

[18]肖翔,武力.大国视角下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演变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5(1):5-15.

[19]李俊江,彭越.中印经济增长质量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6 (2):66-74.

[20]欧阳峣,生延超,易先忠.大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化特征[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 (5):27-35.

[21]欧阳峣.大国经济发展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2]付凌晖.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0 (8):79-81.

[23]刘淑茹.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 (5):66-69.

[24]江西省统计局工业统计处.江西工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分析[DB/OL].http://www.jxstj.gov.cn/News.shtml?p5=5473631,2014-12-22.

[25]张卫民,安景文,韩朝.熵值法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问题中的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6):115-118.

[26]曹虹剑,贺正楚,熊勇清.模块化、产业标准与创新驱动发展——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6 (10):16-33.

[27]贺正楚,潘红玉,张蜜.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 (2):128-132.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业经济熵值法产业结构
浅谈我国电信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