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农民职业转换与培训困境

2017-10-31 17:15张艳玲张永敏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22期
关键词:雄安新区困境农民

张艳玲 张永敏

[提要] 在雄安新区的建设与发展中,如不能妥善处理雄安新区规划范围内农民,尤其是失地农民的职业转换和培训问题,将影响新区的发展进程,同時也使国家的发展受到阻碍。但是,从农民自身、产业结构调整、政府角度来看,当地农民的职业转换与培训存在诸多困境,亟待解决。

关键词:雄安新区;农民;职业转换与培训;困境

基金项目:河北传媒学院科研课题:“雄安新区农民的职业转换与培训问题研究”(LW201717)中期成果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9月13日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位于中国河北省保定市境内,规划范围涵盖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一、雄安新区建设对当地农民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化率会有明显的提高,部分国家行政企事业单位搬迁至新区,这里原有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将得到提升与优化,生活品质得到提升。同时,该区域以前是一个相对传统的区域,主要是农业和一般制造业,未来新区将重点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着力建设绿色智慧新区。在整个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背景下,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发展机遇。这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就业,提高农民的收入。

(二)消极影响。新区的建设与发展在给农民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挑战,农民在谈到新区时更多的是忧虑与不安。

1、就业压力增大。雄安新区划定区域内整体经济较为落后,农业占当地的比重较大,当地居民从事行业多以体力劳动为主,新区建设会加速本地企业的升级转型,将传统产业进行整合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加之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行业巨头逐步迁入雄安新区,对知识与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文化水平不高的当地农民谋求就业的压力会大大增加。

2、生活成本提高。当地农民除了部分在外打工,大部分人靠土地维持生活。新区要建设,必然导致部分农民失去土地,而依据我国现有的法律,农民可获得的补偿款比较少。截至2017年6月底,雄安新区常住人口104.71万人,分布在1,577平方公里的地域范围内。按照雄安新区的建设规划,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综合考虑,雄安新区初始人口规模在100万人左右,远期控制在500万人左右。未来雄安新区的人口相当于一个大城市的规模。

在新区的建设中,部分农民还面临着现有住房拆迁、搬迁等问题。融入新型城镇,成为新的城镇居民之后,原有农民的各项生活成本开支就会明显增加。

在此背景下,当地农民只有积极进行职业转换才能更好地融入新区,才能享受到新区建设带来的各项成果。

二、雄安新区农民职业转换与培训困境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当促进当地农民职业转化和培训成为了新区建设中不能规避的内容时,就必须明确其中存在的困境,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农民失去这个特定的职业与身份,向其他行业迈进时,职业技能的培训就十分必要。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雄安新区当地农民的职业转换与培训存在诸多困境。

(一)从农民自身的角度看

1、当地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通过对当地部分村镇的走访,发现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在课题组走访的347人中,只有约16%的村民接受过高中以上文化教育。未来新区的人口结构将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从目前看,当地的人口结构很难满足未来雄安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高知识技能人才大量涌入新区后,当地农民的竞争压力会大幅度提高。农民期望通过培训来提高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以此更好地进行职业转换,增加就业的机会,但是受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学习起来比较吃力。

2、丧失技能优势。当失地农民从农村场域进入到城市场域,其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由于跨越了其适用范围便不再能够发挥作用,他们先前作为农业熟练劳动力的优势不复存在。职业转换的过程,同时也是农民的知识和技能转换的过程。从有关资料可知我国失地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偏低,只有不足40%的失地农民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这制约了失地农民职业转换的进程。

3、思想相对保守。失地农民的思想观念保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就业创业观念不强。大部分村民认为土地是被政府征走了,对政府便产生了依赖思想,认为就业等方面政府应该一并解决;其二,畏难情绪比较突出,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其三,农民之间相互效仿,制约了职业转换的创新性。一个村庄如果有一家就业或创业获得成功,那么往往会带动其他村民从事同样或类似的职业活动。

4、年龄偏大。在走访中,接触到的村民年龄在40岁以上的约占总人数的55%,村民的年龄老化将导致职业转换的激情衰退、培训效率降低,不能满足部分用工部门对年龄上的要求,这就极大地限制了职业转化的进程。

5、利益因素限制部分村民的热情。农民参加职业培训的主要目的往往是期望培训能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不是提高自身的生存技能和文化素质。不能在短期为其带来经济利益的培训很多农民不愿参加。再有,几乎所有接受走访的村民都很关心培训的费用,其中能够接受500元以上培训费用占到约38%,大部分村民认为培训费用应在200~300元左右,也有不少人认为应是免费的。

(二)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为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及错位发展需求,新区建设中将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现有部分产业迁出,调节过剩产能。同时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行业巨头逐步迁入雄安新区,带来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减少,第二产业结构优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及其吸纳的就业人数将明显减少,第三产业将会较快发展,这是很多国家发展的基本模式。在产业结构调整时,也要充分重视市场的作用。虽然我们认为竞争性、平等性、法制性、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但是也恰恰是市场经济的特征限制了失地农民的职业转换。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平等性特征允许失地农民进入市场,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进行自由地职业转换;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竞争性特征又会淘汰一部分能力较弱的农民。endprint

以容城县为例,这里是中国北方服装及辅料集散地,多个乡镇均遍布大大小小服装加工企业和服装加工户。但其中有很多是规模小、技术落后的小加工厂、加工户。近两年,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部分小加工厂已经被淘汰了。由此可以预见,在农民失去土地、第一产业规模缩小、第二产业进行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当地的失地农民可更多地向第三产业转移。

(三)从政府层面来看

1、制度约束。有学者曾说:“中国城镇化在传统时期的大起大落和曲折发展主要是受到政策的影响并受政治力量的支配。”可见,在有关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各项制度安排中,农民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这种背景下,政府行为是影响和控制城镇化进程最重要的变量。农民的职业转换表面上看是个人行为,但实质上是政府决策的无耐选择。

2、政府主导的职业技能培训难以满足农民需求

第一,培训的范围比较有限。受财力、精力等方面所限,培训的规模没有覆盖到所有失地、少地农民,继续扩大培训面存在一定困难。从其他地区来看,不少政府只是将培训作为对农民失地的一种补偿手段来看待,对其所具有的战略意义认识还不足。

第二,培训内容比较单一。由于雄安在规划之前,当地农民多从事养殖、果蔬种植,政府利用这种优势,在进行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时,内容多侧重于农业生产技术,其他培训类型少、比重小。然而,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年轻人则更希望能得到其他类型的培训。如电子商务、汽车修理、家政服务等,都与新区的未来发展有直接联系。

第三,职业培训缺少心理辅导。土地过去一直是农民最主要的生活来源,它对农民来说既是当下的生计又是今后的保障,故而年纪较大的农民土地依赖情节都很浓厚,而年轻人则没有明显表现。失地、少地后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职业转换、生活方式等使一部分失地农民无所适从,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在走访中,有80%以上的农民担心以后的生活没有保障,害怕没有一技之長即使拿到补偿款也会坐吃山空。由此可见,失地农民只有缓解了心理压力,克服了生活不适,才能采取积极的行动去主动适应现实,成功地进行职业转换,开始新的生活。

雄安新区的发展与当地农民息息相关,但是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新区的建设步伐,解决不好也会降低农民对国家政策的支持度。所以,在发现问题之后,本课组会继续研究走出困境的方法与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课题组.关于雄安新区人口与住房政策的报告[R].2017.

[2]叶继红.失地农民职业获得过程中的认知及对职业转换的影响[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5.

[3]孙山河.城市化的核心问题:农民职业转换[J].经济师,2006.11.

[4]赵艳霞.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雄安新区困境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唱衰雄安新区论调为什么站不住脚
杨谊兴: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社会化改造项目
杨谊兴: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社会化改造项目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