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就会的微课制作工具

2017-10-31 10:34王珏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幕布背景微课

王珏

本栏目在今年的第2期和第6期分别介绍了喀秋莎软件的基础操作和一些使用技巧。今天笔者将介绍喀秋莎软件各种功能的综合运用,即专业感较强,高效、实用的“PPT+人像”式专业微课制作方法。

在“PPT+人像”式专业微课制作中,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录屏”内容外,还增加了教师讲解的人像,人像与PPT互相配合、补充,相得益彰;而且讲课的背景、各种道具(如讲台)都可随心设置。目前,很多教师已经使用此方法进行了批量化的微课录制,具体效果请扫下面的二维码进行观看。

“PPT+人像”式专业微课同时具备“PPT录屏”和“教师出镜讲解”两种方式的特点,这样既能合理利用教师现有的PPT,又能通过教师出镜讲解弥补PPT视觉化不足的缺陷,而且其录制方法简便、高效,一个人就可以实现,它也因此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喜爱。

下面,笔者将从设备与场地、录制方法、视频后期编辑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 设备与场地

1.计算机及其相关配置

从设备上来说,要有一台性能较好的计算机(最低要求:CPU i5、内存4G),并安装喀秋莎8.4以上版本。同时配有一个高质量的摄像头。另外,由于在录制过程中,教师一般处于站立位,远离电脑,因此翻页器是必不可少的。

2.幕布

在图1所示的视频画面中,人像“干干净净”地显示在背景之上,而不像我们用手机或摄像机拍摄视频时,人像背后都有一块方方正正的背景。其实,这种效果是使用电影工业发明的“视频抠像”技术完成的。为了拍摄完成后,能将人像抠出来,就必须要将人像完全置于纯绿色或纯蓝色的幕布前(如图2),购买背景布可到京东或淘宝中搜索“摄影背景布”,即可找到很多商家。

3.补光灯

抠像时,只有背景是均匀的绿色或蓝色,才能在视频后期编辑时,完美地把人像抠出来。因此,通常需购置一组补光灯。一般建议采用“三灯组”,即左右各放一个,主要照向绿幕,尽量减少影子,且尽量做到整块幕布颜色均匀,一个在正前方负责把教师照亮(如上页图2)。

经过实践检验,笔者推荐使用柔光灯箱150W三基色灯,照明效果较好。

4.场地条件

除灯光效果外,视频录制场所最好安静、隔音。相对来说,小屋子比大屋子的收音效果更好一些。

● 录制方法

在计算机、硬件和场地条件就绪后,就进入了录制环节。录屏操作是很简单的,只需在喀秋莎录屏窗口中,将“音频”和“摄像头”都打开,并点击“rec”按钮即可(如图3)。(详细操作方法请见本刊今年第6期的栏目文章)

需要注意如下事项:①教师衣服的颜色与背景色反差越大越好。背景布通常是比较亮的蓝色、绿色,所以最好穿深色衣服。②教师在讲课时,眼睛要注视摄像头(需要时可以看一下PPT)。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隔着屏幕产生眼神交流的感觉。③教师的目光平视时,学生的观看体验最佳。为此,我们需要把计算机垫高,使摄像头与人眼基本等高为止。④教师站的位置也有讲究,如果教师离幕布太近,会在幕布上产生影子,导致色差增大,抠图效果下降。因此,建议人离幕布1米左右比较合适(主要观察幕布的影子情况)。

● 视频后期编辑

1.抠像及相关处理

录完视频后,首先需要把人像后的绿色或蓝色背景删除掉,这样才能把人像“摳”出来。

操作步骤为:依次点击“更多”中排大按钮、“视觉化属性”按钮、删除一个颜色、用吸管选取画面中的绿色或蓝色(如图4)。

此时,背景色就会被删除,背景呈黑色(代表“透明”)。如果需要的话,还可通过“容差”“柔软度”两个参数进一步调整(如图5)。

需要注意的是,在绿色背景中,用吸管指定要删除的颜色时,吸在什么位置都会影响抠像的效果,如下页图6同样的一个画面,仅仅由于吸色点选取的不同(抠像参数均为“容差10%、柔软度10%”),抠像效果的差别就很大(背景越黑越好,因黑色代表透明)。

所以,如果删除指定颜色后,怎么调都抠不干净的话,可以换一个位置吸取颜色再试一下。抠像完成后,还可根据需要在画布上增加适当的背景图片(如图1中的建筑背景图),以及道具图片(如图1中的桌子),以便进一步增强画面的情境感。(详细操作方法请见本刊今年第6期的栏目文章)

2.处理PPT与人像的摆放位置

抠像完成后,就该处理人像视频和PPT录屏的位置了,其目的是突出显示重要的信息。经过笔者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从操作简单、实用、够用的角度讲,PPT与人像摆放的组合方式只需两种即可:

第一种:全屏PPT。如果在教学中某段时间内,PPT的内容非常重要,就需要重点呈现给学习者,最典型的如PPT中出现了新的内容,则可将PPT画面全屏显示。

第二种:人像+小屏PPT在侧。当PPT的内容长期静止不变或者教师的讲解比较重要时,可以将PPT画面缩小,放至人像的一侧。甚至可以将PPT画面通过加边框、阴影的方式,使之像一台液晶电视一样,与教师人像一同显示出来。

操作的关键是:需要把PPT录屏轨放在人像的“上一层”,同时确保小屏PPT和人像互不遮挡,这样当PPT画面放大到全屏时,人像就被遮住了;而当PPT缩小时,人像又自动显现出来。用这种方法,我们只需对PPT录屏轨进行缩放操作即可轻松实现以上两种画面组合方式。

上述这两种位置关系的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其实,“PPT+人像”的组合方式还可以有更多的创意,比如下面两种。

第三种:人像在前+PPT全屏在后。在第二种组合方式中,我们是把PPT视频缩小了,并且做成液晶电视的样子,其实有些情况下,把PPT全屏放在人的身后也是可行的(如图7)。

不过在这种组合方式中,由于人像会挡到PPT的内容,因此我们也可以处理一下PPT,在PPT页面中预留一个空间不放内容(空出来放人像),如图8所示。

第四种:全屏人像。如果想做到人像突出,当然全屏人像是最理想的了。在人像后面放一些有趣的或与知识背景相契合的图片,可以提升视觉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在人像后面放上杜甫草堂的图片或相关视频(如图9),是不是更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呢?endprint

猜你喜欢
幕布背景微课
演出开始前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编辑精选APP
夏夜的梦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主角光环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跟踪导练(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