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菁菁
Scratch作为一款趣味编程软件,可以让学生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但传统的计算机教室由于显示器的阻隔以及固定座位会影响他们之间的互动,对于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具体实施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由于传统计算机教室的计算机具有不可携带性,没有配置摄像头和耳机,也仅限于鼠标或键盘的控制,给Scratch的多媒体创作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笔者尝试将移动终端的优点应用到Scratch教学中,试图弥补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所在学校有一间专用教室配置了50台戴尔平板电脑,型号为latitude10(st2),系统为Win8,含前后摄像头,以触摸屏作为基本输入设备,是一款无须翻盖、可任意移动、功能完整的平板电脑。笔者结合移动终端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内容与课型进行灵活运用,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 设计智能作品
1.巧用照相机,绘制个性角色
Scratch作品有很多角色,如果将角色变成身边熟悉的图案,这样会增强学生设计Scratch作品的兴趣和作品的趣味性。因此,我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的前置摄像头自拍头像,后置摄像头拍摄所需图案,再导入到Scratch中用类似画图板的功能对造型进行再设计。
图1是校本课程《我来救公主》中,学生利用Scratch制作的一个有障碍物的迷宫游戏。图2中的“我”是一位学生的头像,看到“自己”走进迷宫,学生们会投入更多的感情进行作品设计。
2.巧用摄像头,设计体感互动
体感类游戏让学生爱不释手,让他们摆脱了鼠标、键盘、手柄、遥控棒的束缚。直接通过挥手、抬腿、踢脚、跳跃等肢体动作操控机器更受学生的喜爱。平板电脑自带摄像头,学生可以利用表1中Scratch2.0中摄像头相关的指令,制作出类似体感类的游戏。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逻辑思维以及算法编程能力后,就不再局限于改编而是去创作一个全新的、能够体现个性创意的作品。例如,在下页表2中,学生充分利用平板电脑的摄像头创作出隔空控制角色的游戏。
3.巧用麦克风,体验智能声控
平板电脑的内置麦克风结合Scratch2.0可以直接为舞台或角色录音,图3所示是对声音进行复制、删除等编辑,添加了淡入淡出的特效,这样学生就可以捧着平板电脑录制自己和他人的声音,并创作有趣的故事。表3是學生进行声音响度检测时所进行的调置。
图4是学生用自拍头像绘制的Q版“我”,制作而成的“在学校一天的生活”动画,其中的旁白都是学生自己录制的,整个作品配音有趣、画面精致、故事贴近生活。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录制声音很感兴趣,在配音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写剧本、处理素材、编写程序、优化调试,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能力。简单的声控作品让学生初步体验到了智能化的神奇,了解到技术是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改变和创造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表4中左图是学生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肢体残疾类人群设计的声音控制风扇,他们不需要走到风扇前按下按钮,只要对它喊一声,它即可旋转。右图中的“尖叫闹钟”是学生为懒人起床设计的,闹钟响后只有对着闹钟尖叫,声音大于90分贝,闹钟才会停止音乐,让懒人在自己的尖叫声中清醒。
生活中应用产品的设计并不易,除了功能本身还要考虑很多干扰因素,如声控风扇多少分贝是控制转动,声音侦测值到多少就可以关闭,不说话的环境干扰音量是多少分贝等,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反复试验,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还提升了他们不断优化的意识。
● 建立多元交流
1.生生交流更自由
由于平板电脑具有可移动性,学生在用Scratch做作品时遇到问题就可以拿着平板电脑咨询同伴。相比台式机,平板电脑的跨组交流优势更加明显。当脚本设计遇到困难时,学生可以咨询班内的高手,有些小问题不需要教师在全班进行反馈,学生之间就可以解决,这样可以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让给他们。
笔者一般要求学生4人一个小组坐成圆桌式,每个小组根据图5任选一个角色进行脚本设计,实现对应的效果,并完成任务记录卡(如表5)。
课堂上,学生先组内分析思路,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编写Scratch脚本,遇到疑问,有的小组组内讨论解决,有的直接跨组找高手解决。
笔者统计了学生的任务记载卡,观察了课堂上学生的交流方式,了解了他们所倾向的沟通方式,以便后续在Scratch教学活动中进行提倡(如图6,黑色线表示组间交流,白色线表示组内交流,学生的交流比以往频繁多了)。
2.生师交流更自发
使用平板电脑之后,学生之间交流也更便捷了,如果经过讨论依旧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还可以直接捧着平板电脑上讲台找教师帮忙,这是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找教师解决的过程,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师生交流转变成为生师交流(如图7,双实线箭头表示学生向教师求助的记录)。
3.展示分享更实时
Scratch的宗旨是“想象·编程·分享”,分享可以促进思维的碰撞。借助平板电脑的移动性和实时性,在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按照“TED演讲”的形式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每个小组在讲台上汇报成果的时候,利用无线投影,手捧自己的平板,边讲解边演示自己的创意和设计。
● 课外拓展学习
学校Scratch社团的学生经常会利用智能手机、PAD、笔记本等移动终端在家自主拓展学习,下页图8是笔者给学生提供的微课资源供学生课外拓展学习,学生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另外,笔者还成立了LC创客工作室并申请了微信公众号(如图9),将学生的创意作品以及学习资源分享到微信中,让Scratch爱好者利用移动终端实时关注他人的分享,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除此之外,笔者还鼓励学生参与杭州市举行的以“让家变得更聪明”为主题的Scratch家庭设计赛。一位学生在赛后的日记中写道:“我的智能家具作品是由KT板以及废弃玩具零件组装而成,全家一起合作,我利用家里的笔记本电脑负责Scratch程序的编写与调试,爸爸负责模型的设计与搭建,妈妈负责后勤保障,我要特别感谢爸爸妈妈对我的帮助与支持”。学生和父母一起以Scratch为平台,结合硬件传感器,充分表达创新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课外拓展学习中,给他们提供多样的支持。
● 监控学习进度
移动终端产品中有很多丰富的教学软件,图10就是在平板电脑中笔者借助“互联课堂”软件中的“监控”功能实时查看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方便教师进行个别化指导。学生在做Scratch作品时易犯的错误,教师可以通过监控功能截图,带领他们一起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探索解决。
另外,“互联课堂”中的“投票”功能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各个小组展示了本组的Scratch作品后,学生可以投自己喜欢的作品,实时生成柱状图数据,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成就感。同时,“投票”功能因其是有目的的调查,因此也可以用来作前测工具,用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Scratch的基本情况。
从上页表6的统计图可以看到学生喜欢的角色以及每个学生的完成进度,统计图实时生成,解决了举手统计的不便。
学生利用移动终端硬件的特殊性以及Scratch编程语言,将自己的设想变成现实有趣的作品。微信公众平台等社交媒体使学生更方便分享自己的创意,他们从教育的消费者变为教育内容积极的创造者和发布者。多元化的交流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无界合作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碰撞的舞台,课外拓展使学生可以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同时也关注了他们的“人文关怀意识”。尤其是与家长们一起创作Scratch作品,不仅考验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编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胆量,最重要的是和父母的共同语言也越来越多了。平板电脑引入Scratch课堂之后,借助监控系统教师可以更便捷地关注每一位学生,学生的差异性管理与学习活动设计成为课堂关注的重点,Scratch知识的习得都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处于引导地位,使教与学的课堂结构在无形中发生了转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