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跨模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17-10-31 00:16邵克勇王婷婷杨莉张会珍刘远红刘斌
东方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创新

邵克勇+王婷婷+杨莉+张会珍+刘远红+刘斌

摘要:本文分析了三跨模式培养的内涵和进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实施三跨人才培养制度提供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三跨模式;人才培养;创新

传统高校教育模式在新形势下表现出僵化和守旧的缺陷,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高校实践基地建设近年来表现差强人意,校企合作的空间日益萎缩,这样全日制高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就会陷入到单一的陷阱之中去,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适应之后的岗位工作需求。三跨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筑在这种情形下显得至关重要。

一、跨时域培养

传统课程安排以课程学习为先,之后再安排实践课程和毕业论文写作。跨时域教学将学位论文的研究置于主要位置,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学习的安排,并给予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同等的比重。实施跨时域培养之后,学生依然可以选择传统的“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研究”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选择先进入培养基地进行专业实践和课程研究,之后再回到学校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这样学生只要在毕业论文答辩之前修完理论课程就可以申请毕业、取得学位证书;或者学生可以选择在入学之后集中进行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之后再选择和专业实践内容、毕业论文写作关联度较高的选修课程,为接下来的专业实践和毕业论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跨时域培养为人才的创新性培养提供了宽松、自由和和谐的学习环境,但是当前高校普遍实行的选课制度和不确定性课程安排制度使得跨时域教学的实施具备较大的难度,高校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使得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和实践工作能够有效地落实下去。

(一)进行课程建设变革

跨时域培养模式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实现专业实践和毕业论文写作的双赢,便于学生将在实践工作和科研工作中的积累的一些疑难问题和困境带回到课程学习之中去。这本身就对课程体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校必须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学校可以积极地申请财政支持和经费支持,对核心课程、重点实践课程和案例课程进行重新梳理和规划,大力支持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去探索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完善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二)优化学生教务系统

在高校生教务系统之中可以增设模块,引导学生有序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一些专业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存在着递进关系,一些选修课程的选修必须建立在专业课程修完的基础上。系统应该自动地去限制学生选择部分课程的权限。跨时域教学要求高校在课程开展之初就帮助学生进行整体和清晰的规划,引导学生自行统筹各个培养阶段的安排。学校有必要在教务系统之中设置提醒功能,当学生在首先选择专业实践和毕业论文写作的时候,要提醒其中期仍未完成的学习计划,避免出漏修课程和学分不足的情况。

总的来说,跨时域培养可以有效地满足校企联合办学的需要,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升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跨地域培养

跨地域培養是只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结合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国内外其他高校的力量进行共同培养。高校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是进行跨地域培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高校内部应该树立合作共赢、多方协作的教学理念,通过校企合作、高校联动等合作机制加强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基地数量和更高质的基地培训。

首先,完善创新实践基地的运行机制。良好的基地运行机制能够为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培养基地应该以提升学生的生产实习、课程学习、科研攻关等方面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借此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在校外进行实践和观摩的过程中应该获得专业导师和论文导师的全程指导,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和管理措施来维持两类导师的工作积极性。跨地域培养应当致力于基地课程建设、学位论文研究、学术交流深化和科研合作成果的推广,使得实践基地的运行能够持续进行下去,不断提升建设的层次和质量。

其次,要拓展基地功能。高校实践基地应当在运行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功能的完善,渐渐地向课程开设、联合招生、联合研发和联合培养的方向发展,不断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和质量。良好的实践基地功能拓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校、学生和实训基地的三方共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三、跨领域培养

跨领域培养是指在高校生培养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本专业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论文写作,还要在学习本领域基本知识、最新技术和最新方法的基础上掌握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专业最新发展动向。跨领域培养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实现跨学科交叉教学有很大的助力作用,能够帮助高校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跨领域培养要求学生所跨的领域和本专业具有较高的关联性,交叉的学科之间也要具备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双方能够在加强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工和安排,高校内部相关职能科室也要做好配合工作。

首先,要实现无障碍选课。高校要改进教务管理系统之中的相关功能模块,鼓励学生跨领域进行选课,使其不再受到专业内选修课程的限制,能够从所有专业的全部课程目录之中选择自己所需的课程,事先无障碍选课系统的建立。

其次,要建立基于项目的培养模式。高校跨领域培养应该以科研项目为主体,以双方导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研究小组为媒介,突破专业界限和学院界限,共同写作进行人才创新培养。这样学生可以在接触到专业领域知识之后对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有所涉猎,将来能够在岗位工作上做出更大的贡献,表现出更为卓越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

再次,要建立跨领域联合培养管理机制。跨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在于相关专业之中某一研究方向的契合,在契合点的基础上实现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双方开展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教育管理部门既要起到桥梁作用,促成双方联合,同时还要提供制度保障,理顺各个培养环节。

参考文献:

[1]杨雷,孙延明,陈小平.全日制工程硕士企业实践基地现场教学课程的创新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2):35.

[2]程斯辉,王传毅.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高端论坛综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3):50-51.

[3]周叶中.多样化需求与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4(17):35-37.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创新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