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论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

2017-10-31 22:41王萍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心理学人格

王萍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实施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對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从积极的情绪、积极的人格、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三个研究领域,指出了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借鉴价值。

积极心理学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启示学前儿童时期是个体生长、发育、身心发展相对比较迅速的时期,也是非常容易接受环境影响和教育的时期。家庭是学前儿童最早接触的环境,也是儿童早期生活的基本环境,因此,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实施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学前儿童的教育,然而,由于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影响了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期望重智力,忽视心理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要求,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但由于教育观念的因素,一些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也存在着偏差。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提早对孩子进行教育,过分追求灌输知识和训练技能,重视学前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他们让孩子过早学习数学、认字等文化知识,甚至不顾孩子的兴趣和能力,给孩子报各种兴趣辅导班,学前儿童失去了本该有的美好童年。这样,过高的期望造成了过高的压力,重视智力的发展忽视了情绪、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影响了其心理健康的发展,不利于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发展。

(二)行为导向错误,忽视积极品质

学前期是儿童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而这个时期最直接的影响是父母,父母的行为导向和暗示起着重要的作用。积极的行为导向和暗示,对儿童起到积极的作用,不良的行为导向和暗示给儿童带来消极的影响。很多家庭缺乏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忽视学前儿童积极的品质,消极评价使学前儿童形成错误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导致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缺乏正确性,甚至影响儿童今后的发展。因此,父母的观念和行为导向对儿童的影响很大,忽视积极品质而助长消极品质,影响心理健康发展。

(三)教养方式不合理,忽视家庭氛围

家庭教养方式主要包括专制型、溺爱型、民主型等。目前,父母经常对子女采取溺爱和专制的教养方式,或者听从儿童安排,一味迁就儿童,这样助长了儿童的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的人格特点,或者家长以长辈身份命令儿童,让其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儿童缺乏自主性,而且以严厉的方式对待儿童,这种不尊重儿童的教养方式,给儿童营造的是一种消极的家庭氛围,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儿童内心产生压力和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而且会使儿童产生自卑感等不良品质,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理论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兴起的心理学思潮,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相对比较分散,主张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主要内容大概分为以下三个方向:

1.积极的情绪领域

积极的情绪强调主观层面上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例如幸福、乐观、快乐、希望、满足等积极情绪。积极的情绪领域最有影响的研究是“拓展-构建”理论,“积极情绪能扩建个体的行为或思想,还能帮助个体建立起长远的、有利于个人未来发展的资源(包括身体资源、智力资源和社会性资源等),而消极情绪的作用则相反”。总之,人要以积极的情绪面对问题,积极的情绪有利于人们长远的发展。

2.积极的人格领域

积极的人格主要指个人层面的积极方面和积极品质,特别是研究人格中关于积极力量和美德等积极品质,并主张要以一种更具开放性和欣赏性的眼光看待人类的潜力和发展能力。总之,积极的人格有利于预防消极品质,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3.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领域

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人格有密切的关系,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都影响着积极情绪体验和积极人格的形成。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主要指建立积极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积极心理学理论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

1.重视心理因素,培养积极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弗瑞德克森认为,“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为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提供充足的能量,让个体思维更活跃、认知更全面、反应更灵敏”。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积极情绪等心理因素的发展。首先,家长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既要重视儿童智力发展,也要根据儿童的能力和兴趣给予适当的期望,重视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其次,家长应调节好自己的不良情绪,避免影响儿童,并以积极的态度理解和对待儿童的消极情绪,帮助儿童正确表达和发泄消极情绪,增加他们积极的情绪体验。最后,家长也要创造情境和机会满足儿童的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与认可,培养他们积极的情绪体验。

2.重视积极品质,客观评价儿童

积极心理学主张以欣赏性的眼光挖掘人的潜能,重视人的积极品质方面,这也有利于预防消极品质的出现。因此,家长要重视儿童的积极品质,客观评价儿童。首先,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除了发现问题,更要相信儿童的能力,挖掘儿童的优势,用积极的方式鼓励和表扬他们。其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考虑每个儿童的需要、性格、能力、学习方式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客观评价儿童,帮助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树立自信心。最后,家长要创造条件使儿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自己原有水平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而塑造积极的人格。

3.转变教养方式,创设积极环境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家庭环境是除幼儿园外影响其身心发展的重要组织系统。研究发现,积极的家庭环境可以减少情绪行为问题的出现。由此可见,学前儿童所处的家庭环境会影响其情绪和人格。因此,家长应该为儿童创设积极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氛围。首先,家长应转变教育观念,采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尊重和理解儿童,给儿童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迁就和溺爱儿童,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次,父母之间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相互关爱,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多向儿童传递积极的情绪,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儿童心理上感到安全和愉快。最后,家长要加强与幼儿园的密切合作,了解儿童在幼儿园的情况,共同商讨教育对策,家园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这样,给儿童创造一个民主、接纳、温暖、和谐、愉悦的积极的家庭环境,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个性和健康的心理。

三、小结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亦是如此,心理发展更不要让儿童输在起跑线上。积极心理学的出现让我们开始从新的角度审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改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作用。因此,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运用到解决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上,重视学前儿童心理因素的发展,培养学前儿童的积极情绪和积极品质,创设积极的家庭氛围和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甜语.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心理学人格
以鸟喻人
“没有用”的心理学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积极情绪的主要干预综述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跟踪导练(二)5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