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教育

2017-10-31 21:02唐晓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目标素养

唐晓勇

当前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基本上还在沿用1632年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所论述的“班级授课制”的思想,主要聚焦于“教的艺术”。而380多年后的今天,世界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的指数级发展变化,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当下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未来需要解决从没有出现过的问题,需要使用还没有发明的科技,进入现在还不存在的职业领域。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教育,从新的视角对知识、学生、目标、学习、课程、教师等教育的核心元素进行重新理解,以便进行适应时代发展与未来需求的教育变革。

重新理解知识。在传统的学习中,我们很容易把“知识”理解为“教材上的知识点”,聚焦教材学习,以教材知识为考试内容,一直占主导地位。这种“聚焦教材和考试的知识观”非常不负责任,它窄化了学生的视野,局限了学生的认知。鉴于此,我们需要重新理解“知识”,既要为学生提供“传统知识”,即学科知识,又要为学生提供“现代知识”,即现代跨学科知识,以及全球素养、信息素养、系统思维、设计思维、环境素养、电子素养等专题知识。

重新了解目标。教学目标是学习直达彼岸的“航标”。从我国课程改革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教学的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也在不断改变,即从聚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双基目标”,发展到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三维目标”,以及近两年提出的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的“素养目标”。目标的改变,需要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随之改变,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重新认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年龄特点、时代特征以及认知规律。学生的时代特征是我们首要的关注点。当今的学生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生活的时代已经与我们当年的孩提时代完全不一样了,因此我们需要改变原有的“儿童观”,了解数字时代儿童的特点,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与策略指导孩子们去学习与生活。

重新定义教师。我们需要重新定义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TPCK素养应该是互联时代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联结跨学科知识的能力,以及基于课程视角的设计能力。

重新组织课程。课程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载体,我们需要用“课程超越课堂”的视角重新组织课程内容,改变传统的“程序型课程”结构,向“项目型课程”方向发展,目的就是让学生浸润在解决真实问题的、与生活实践关联的开放课程体系中,让学生的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在浸润式的学习中得到提升與培养。

重新设计学习。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针对以上观点,我们需要多视角、多维度设计学习。学习工具的设计、学习空间的重构以及学习场景的多样化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元素。关于工具,除了传统学习工具,数字化学习技术对学习影响很大;关于空间,需要遵循学习特点,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空间;关于场景,需要构建与学习内容深度关联的真实场景,让学习者浸润式学习。

总之,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以及不可预测的未来社会,我们需要始终把学生置于中心地位,从学生的内在需求以及成长发展着想,重新思考教育,重新设计学习,真正引领学生创新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目标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