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蒙学教育初探

2017-10-30 10:57王旭冉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清代理念

王旭冉

摘 要:古代小学教育称之为蒙学。清代小学教育趋于规范,既注重教材的选用,也注重教育理念。清代蒙学教材有《三字经》《幼学琼林》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有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而清代蒙学教育注重知行合一和顺道性情。

关键词:清代;蒙学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2-01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2.115

一、蒙学教育概述

蒙学教育以儿童为主。儿童时期,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蒙学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蒙学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要尊重学生这一主体的主观意识和客观情况,一方面在教材的选择上要慎重,另一方面要注重其世界观、人生观的养成。可以说,清代的蒙学教材和蒙学教育理念,给后代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二、蒙学教材的发展

清代实行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为主要科考内容,兼及诗赋、策论等。科举考试,经乡试、省试、殿试等逐级选拔,甚是严格。所以,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准备十分重要,而蒙学教育十分关键。因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论语》等以历史和文学为主,需要日积月累。然而“四书”“五经”又艰涩难懂,《尚书》佶屈聱牙,《周易》具有上古神秘色彩,《礼记》研究古代的礼仪,而这些礼仪,现在对于我们已经很陌生,《春秋》主要记叙了春秋时期的历史。可想而知,儿童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是十分困难的。

人们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面向儿童,编纂了一系列教材:

《三字经》包罗万象,言简意赅,浅显易懂,以三字韵文写成,便于诵读,是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典范之作。在历史上评价很高,王相《三字经训诂》序评价说:“以课家塾,言简意长,词明理晰,淹贯三才,出入经史,诚蒙学之津逮,大学之滥觞也。”王相指出,《三字经》是古代科举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所在。通过《三字经》可以学习到帝王世系、性命之理、山水地理还有儒家的生命哲学。可以说这是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对于现代教育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传授人生的道理和哲学。教育不是死板的,让人昏昏欲睡的,而是快乐的,发人深省的。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教育中寓教于乐的理念。

中国现代的小学教育,以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等为主要科目,而《三字经》已经涵盖了语文、思想品德的内容,对于完美人格的养成具有一定的作用。我们应该辩证地加以利用。

《幼学琼林》是明末程登吉所撰写,经清代邹圣脉修订后,广为流传。与《三字经》相似的是,以韵文写成,便于记诵。通过此书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典章制度、风俗礼仪、鸟兽花木等,包罗万象。人类的幼年时期,对世间万物和知识都有一种求知的渴望,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此时的记忆方式以感性思维为主,骈体文的形式,整齐有序,易于接受。

《千家诗》是由《重定千家诗》和《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以唐宋诗歌中的名家名篇为主。中国是诗词大国,诗歌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诗歌的教育,是对中国文化的体认和传承。黎洵《千家诗注》自序曰:“《千家诗》传布已久,村塾童子,罔不记诵。其中唐诗少,宋诗多,律绝仅百数十首,率皆显明易解之作,以此启迪童蒙,甚便。”

经典的蒙学读物还有《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论语》《蒙求》《名贤集》《朱子家训》等。中国对儿童的教育以识字、历史和伦理道德教育为主。

清代著名学者王筠有《教童子法》一文,其文曰:“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示之纯体教之。识日月字,即以天上日月告之,识上下字,即以在上在下之物告之,乃为切实。”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教育要立其根基,就像建造房子,根基的建设最为仔细,这样才会牢固。蒙学教育,打好了根底,才能事半功倍。

三、蒙学教育理念的发展

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好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知行合一”“顺导性情”是清代重要的教学理念之一。

中国古代的教育是为了选拔人才,特别是政治人才。我们都知道,古代科举考试是进入仕途的重要途径,而中国古代的教育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一批优秀的官员。

中国自孔子开始,知识分子就有强烈的参与政治的愿望,《三字经》蕴含着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对社会人生的强烈关注和人性的关怀。王阳明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催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孔子曾经说过,教育要循循善诱,蒙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王夫之在“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上,主张行先知后,互相为用。这个教育理念,在现代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以致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现代教育理念,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出发,制订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这是对“顺导性情”教育理念的很好继承。揠苗助长违背了客观规律,肯定起不到好的效果。蒙学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寓教于乐,在快乐中学习,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不能泯灭他们的天性。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在经济不断发展和国力不断強盛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文化的建设和发扬。文化是一代代人不断累积而形成的,自周公孔子乃至司马迁韩愈朱熹王阳明,中国的知识分子无不肩负着崇高的文化使命。而他们著书立说的同时,对教育尤为重视。财富的积累可能是一时的,但是文化的传承却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本所在。

在国学复兴的时代,我们要不断反思中国的文化和教育,借鉴和吸收清代蒙学教育中优秀的成果,使文化的自信建立在教育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1] 陈元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鸦片战争时期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 杨伯峻.论语译注[M].上海:中华书局,1965.

猜你喜欢
清代理念
让法治理念根植民心
“减负增质”理念下作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用心处事
略论清朝蒙古族“那达慕”概况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清代写真人物略考
浅谈清代宫廷乐舞的主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