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忠
摘要:“好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课前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它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注重课前的有效预习,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前预习 ;预习指导; 预习策略 ;预习兴趣
预习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一环,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知识的掌握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规范学生的预习方法,让学生有效预习语文课本,提高学习效率。
一、建立良好的预习习惯
以二年级为例,这个年级的学生已经过了一年级对语文的懵懂时期,已经具备预习的能力,在上二年级语文的第一节课时,就应该规范出预习的标准和内容。预习生字音节时,首先要会读,读准,在文中找出并标出,如果在文中遇到不会读的字,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读,在重点字时,一定要先根据资料书上的笔顺写,当老师在课堂中在讲生字笔顺时,一方面要认真检查是否与资料书上的笔顺一致,不一致时应及时请教老师。其次熟读课文、词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课文,不只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读的过程中一边加深课文的熟悉程度,一边深入理解课文。在熟读课文后,有些问题就会浮现,有的问题能自己解决,当有些问题不能解决时,应打上标记,等待老师的讲解,这也对培养读书动脑的习惯提供了帮助。通过这些预习步骤,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会更好起到预习的效果。
二、激发预习兴趣
学生预习是一个较大的困难,需要学生有着积极的主动性,否则自己去学习知识是很难的,学生自己预习也比较单调枯燥。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高年级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步增强,如果学生的预习作业一直是老师所布置的,学生没有自主选择、自由发挥的权利,就一定会削弱他们预习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优秀、爱动脑的学生更是如此。此时,预习内容自由选择以及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一定会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可以成立预习超时,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者重视预习质疑,让学生主动思维。无论是自主选择预习作业,还是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预习,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促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同时学会从不同起点主动走向新的学习之旅。
三、预习要求的一贯性、连贯性
当学生在结合预习作业预习课文之后,作为教师,要及时予以反馈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还存在哪些问题,从而结合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生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同时还要运用激励机制,好的予以表扬,敷衍的予以纠正,从而使这种正向的驱动力得以发展,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师生在长期的共同学习实践中不断养成的。因此,教师在有效指导学生预习过程中,预习的思路及方法要有延续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会欣赏、理解、评价文本,学会主动学习。
四、指导预习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十分重要,在强调预习重要性的同时,必须教给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的指导,并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外预习中去,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初学预习,我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即口到、眼到、心到、手到,教给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把生字、重点词句、段落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促使学生边读边想边动笔,并具体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圈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注上拼音,写出解释,读通课文;再读课文,完成预习题;而后默读课文,提出疑问。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词句,重点,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并勇于提出新的问题,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这里还要补充的是,在学习预习课文的过程中,由于教学目的和内容各异,学生的情况又有不同,因此,其方法不能拘泥于某種固定的模式,其实不管是用什么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当是简易实用的、爱用的;还应当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但也不能太难或者毫无难度,让学生失去预习的动力。
五、合作预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提倡互学互帮,互相督促。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语文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听听别人的学习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形成自学的风气。合作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疑问,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引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如节选的古典名著,学生们可小组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要老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的指导和督促,注意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良好预习习惯便能养成,自学能力也随之发展。“教是为了不教”。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要想培养好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首先教师要重视“课前预习”,要让学生对课前预习产生兴趣,要让他们有“叫我预习”到“我自愿预习”的转变;其次教师要认真备课,挖掘教材的新意与深度,提出有创意、有思想价值、能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预习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再次,教师要制订出相应的检查、落实思考预习题的方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马贤.浅谈小学语文预习方法指导[J].新课程:小学,2010(9).
[2]叶松. 重视预习环节,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上一层楼[J].小学语文教学,2011(22).
[3]邵冲.小学语文基于图式理论的预习探究[J].考试:教研版,2010(4)
[4]温娟. 小学语文分层预习策略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0(5).
[5]王丽波. 小学语文中高段学生利用互联网预习有效性研究[J].科技展望,2009(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