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丽+唐滋贵
摘 要:目前,面对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关键,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文章通过笔者对现阶段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养成因素的调查,首先简要阐述了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其次又对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养成的几个方面的因素作了分析,最后又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期待大学生在新时期创新创业能力能够不断提升,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
[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社科联2017年度专项调研课题(青少年工作研究),项目名称: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养成的因素调查与分析——以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项目编号:QSNYJ2017159]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家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不足,学生缺乏创业的欲望和积极性,创业兴趣不是很高,勇于创业的人数相对来说更少。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与意识刻不容缓,如何找到与其相应的对策,是目前高等教育普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在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关于创新创业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通过对不同高校特别是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养成的因素的调查与分析,为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铺设了道路。
一、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学分认定没有统一标准
目前,各个高校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方式和目标都存在着不同,对创新创业能力的认识和理解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各个高校在创新创业学分认定上也必然不尽相同,有些高校把参加社团及实践活动的成绩作为创新的学分,也有的高校对创新学分的认定有着严格的要求,只有取得一定的创新性成果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通过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创新学分普遍在创新实践方面获得,创新原因得分较少。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有限
创新创业教育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可以有效缓解当前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人才。但是,我们也应该能够认识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它需要学校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需要学校提供丰富的创新创业的资料以供学生学习查阅,开展相关的创新创业训练,提供先进的设备以及实验耗材,配備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师,等等。这都需要高校投入一定的资金才能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和进行,才能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然而,高校资金相对有限,能够用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资金有限,无法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三)培养环境较差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教育模式,需要系统完整的教育体系,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作为基础。现阶段,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环境较差,比如创新创业的师资力量有限。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差、评价体系落后等,使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难以达到既定的成绩和目标。
(四)教育质量监管缺乏有效性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学生只有积极地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创新创业人才。但是,由于创新创业成果质量的监管缺乏比较完善、标准的制度和体系,以致于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只流于形式,甚至有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设仅仅是为了增加学分,不能从本质上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还有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对创新创业活动的申请、等级评价等方面的设定都不完善,流程不规范、不细致,这些都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不利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养成的因素分析
创新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很强的表现,要求不仅要有对环境的应变能力、融资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对压力的承载能力、对市场的敏锐能力、善于抓住机会的能力,还要有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等多种能力。根据笔者对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可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大学生在高校学习专业知识,接受高等教育,能够崇尚科学,对创新也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受学校客观条件等的影响,再加上对学校现有条件利用得不充分,严重阻碍着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虽然说大学生思维相对来说比较活跃,但是由于视野和知识面不够宽阔,不能全面、灵活地思考问题,对问题理解的深度也不够,解决问题缺少新意和突破,以致于创造性、创新性思维方式欠缺。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创新的灵感,但受自身创新能力的影响,很难将其充分发挥出来。根据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情况,学生学到的创新创业相关专业知识相对有限,对于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还比较欠缺,甚至对于创新创业还没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不能从根本上理解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创新创业的意识模糊而且薄弱,有相当多的学生是为了取得学分才参与到创新创业有关的活动中,学生自身对于创新创业缺少内心的热爱。即使很多学生有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思想,也很难积极付诸行动,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究其原因,可能是学生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或缺乏创新创业的自信心,而错过了很多的创新创业有关的实践活动,不利于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部分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热情,但是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信心,在现实工作中往往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还有一部分学生受压力的影响,认为创新创业对自身的要求太过严格,通过努力也很难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不能取得创新创业的成功,在这种不自信的情况下,就容易避难就易,顺其自然地走大众化道路。由此可见,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薄弱,严重制约着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和提高。endprint
(二)创新创业教育滞后
虽然创新创业教育十分重要,但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比较晚,比国外发达国家起步晚了十余年。目前虽然有部分高校比如笔者所在的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已经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到了学校统一的必修课中,但是还有部分高校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引入到第一课堂中去,而是以开展“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为主。另外,即使部分高校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但是由于大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当中,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公共课等占据了學习的绝大部分时间,以致于没有多余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习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部分高校也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计划中,更没有“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目前,高校成立和组建的校内科技创新型社团数目较少,组织和安排的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也较少,学生不能经常参与到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中,这些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都是极为不利的。
(三)缺乏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
近年来,很多高校为了使学生的大学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都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但是在这些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活动所占比例很小,而且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人数与其他活动相比也是很少,创新创业教育这一精英教育还尚未真正和高校大学生的业余生活相融合,这就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缺乏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高校也没有积极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养成的校园氛围,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步伐,难以使学生形成对创新创业的兴趣,更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
(四)当代大学生缺乏进取心与坚韧的品质
每个时代的大学生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在当今时代,大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90”后,“00”后也即将步入大学的殿堂,“90”后的大学生与“80”后大学生相比,其思想比较开放,思维也更加活跃,更加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但是,他们相对缺乏进取心、坚韧的精神和毅力,过于注重生活品质。比如现在的大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过于注重生活方面的住宿条件,甚至在到达住宿的地方时先问有无WiFi,食堂饭菜的好坏等等,而对职业发展前景,工作情况等很少提及。注重生活品质是社会经济水平提高的表现,但与此同时,也反映出学生的进取心不够强烈。创新创业需要经历和克服很多困难,需要学生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持之以恒的坚韧品质。坚韧的品质和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以及与实践相结合才能逐渐养成创新创业的能力,才能把创新思维转化成真实的产品或者项目,才能获得创新创业的成功。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策略
(一)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
当代大学生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和加深对创新创业的了解与认识,提高对创新创业的意识,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持续关注政府出台的创新创业相关的政策并有深刻的理解,对当前经济和就业形势有一定的认识,认真学习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与创新创业有关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寻找方法打破学校条件的束缚,尽可能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对创新创业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进而提高创新创业的意识,激发开展创新创业的热情,并能够将其有效转化为自主就业、竞争就业的观念,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做好职业规划,为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当代大学生要具有拼搏进取精神,敢闯敢拼,不怕失败;要敢于突破常规,树立创新精神,多观察、多发现、多动脑、多思考、善于发现和把握商机。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必须要对创新创业进行必要的宣传,并逐渐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可以挖掘创新创业有关的典型案例或者先进人物事迹,利用校内网站、学校广播等方式向全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宣传,通过积极主动的宣传,不但可以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有更多的认识,培养创新创业兴趣,而且还能挖掘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还可以通过媒体对学生家长进行创新创业的宣传,通过家长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与帮助,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
(三)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案
目前,高校如果要想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必须改革创新创业相关的教学方案。具体来说,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现阶段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把创新创业地相关课程在不同学科各个专业中都作出相应设置。此外,还应该对构建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详细地做出课时安排,比如每周安排两次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在设置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不但要将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还要能够使创新创业课程具有一定的前沿性,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创新创业形成良好的思考,有利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另外还要注意,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和开设不能走形式化道路,要以考核的方式不断进行强化。例如,教师可以依据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任务,要求学生只有较好地通过其考核才能取得学分。通过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方案,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合理安排创新创业课时并实施考核使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四)根据学生特点,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虽然“90”后大学生相对来说进取心不足,吃苦耐劳的精神相对欠缺,但是,他们身上也具备“70、80”后所不具备的优异品质,比如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使得学生更早地生活在数字化的生活方式中,信息技术能力特别强。活跃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还拥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希望得到周围朋友、同学以及亲人和老师的认可。所以,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因材施教,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不懈努力。例如,可以就学生熟悉的信息技术有关的小项目为切入点,引导和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训练,充分挖掘他们的自身潜能和创新精神,在此过程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结语
当今社会,经济和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都对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创业能力是新时期、新的社会形势下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只有具备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更好地与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相适应,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肖昊,白丽.论创新创业活动的时间特征[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12):123-133.
[2]朱金花.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08):71-72.
[3]丁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6):88-97.
[4]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1,(03):155-180.
[5]钟燕瑾.高职院校创新学分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6,(09).
作者单位: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