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琼
【摘 要】 随着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中央提出在我国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通过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来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升级,以贯彻发展理念,加快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五个地区各有特色和优势,有共性也有差异,通过结合绿色金融创新实验区在五省(区)的发展情况,分析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存在的障碍性因素,以及如何促进其健康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创新实验区 障碍因素
一、引言
随着环境问题加剧,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绿色金融的概念在1991年首次提出。迄今为止,绿色金融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近年来,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中国的战略重点之一,绿色金融则是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柱。2016年是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在这一年里,中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成功地将绿色金融议题纳入了G20峰会,在多个方面引领世界绿色金融发展。
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绿色发展,促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五位一体”建设的总布局中。虽然目前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发展态势良好,前景无限。其中,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6月主持召开国务院的常务会议中,决定在我国部分省(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升级,以贯彻发展理念,加快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加大金融对改善生态环境、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的支持,对调结构、转换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也履行中国政府对《巴黎协定》的承诺。根据需要突出部分地方,中央适时提出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通过试点的形式,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其主要任务总结为五点:一是支持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支行,鼓励小额贷款、金融租赁公司等参与绿色金融业务。支持创投、私募基金等境内外资本参与绿色投资。二是鼓励发展绿色信贷,探索特许权经营、项目收益权和排污权等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加快发展绿色保险,创新生态环境责任类保险产品。鼓励绿色企业通过发债、上市等融资,支持發行中小企业绿色集合债。加大绿色金融对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绿色建筑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三是探索建立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建立企业污染排放、环境违法违规记录等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绿色信用体系。推广和应用电子汇票、手机支付等绿色支付工具,推动绿色评级、指数等金融基础设施。四是强化财税、土地、人才等政策扶持,建立绿色产业、项目有限的政府服务通道。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对公益性绿色项目的支持。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公共服务定价等措施,完善收益和成本风险共担机制。五是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依法建立绿色项目投融资风险补偿等机制。促进形成绿色金融健康发展模式。
中央将这五大任务落实到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的部分地方,其发展的侧重点必然不同,必须要结合各省(区)特点加以研究。本文通过结合绿色金融创新实验区在五省(区)的发展情况,分析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存在的障碍性因素,以及如何促进其健康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二、五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根据国务院常务委员会的决定,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选择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首先绿色金融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式,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普遍推进对于我国复杂多样的发展现状是不现实的,必须采取试点的方式。试点工作具有充分代表性,既要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也要考虑空间地理布局,东中西部都要覆盖到。其次,这五个省(区)在前期绿色金融的探索过程中有积极表现和绿色基础,在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基金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最后这五个省(区)的绿色金融创新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较早开始申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对人才引入和财政税收方面给予了激励机制。
该五省(区)改革创新方案的基本内涵是统一的,主线是金融创新推动绿色产业发展,重点是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要在制度、市场、组织、服务、产品和政策保障等六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但是又具有各自的特点。根据空间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情况大致分为三类:广东和浙江、贵州和江西、新疆。
广东和浙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金融业较发达,有利于探索金融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结合。广东省注重发展绿色金融市场,突出排污权、用能权和水权等环境权利交易以及碳金融方面的创新,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构建绿色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互相促进的新兴发展模式。浙江省在湖州和衢州先行试点,其中湖州已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衢州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方面展开试点,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基础,来探究创新绿色金融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中小城市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服务。
贵州和江西具有绿色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的特征,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及广东和浙江,属于经济后发区域。该区域要避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采用先发制人的方式,采用良好的绿色资源发展绿色金融,创新绿色发展方式。支持节能减排、清洁能源以及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其中贵州贵安新区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提出了12大任务,包括建立多层次绿色金融组织机构体系、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拓宽绿色产业融资渠道、加快发展绿色保险、夯实绿色金融基础设施、构建绿色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统计制度、加大政策支持、加强人才储备、加强宣传引导、加强执法追责、加强组织领导等12大任务57小任务要求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推进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主要措施、进度安排完成时限和具体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省政府金融办要会同人行贵阳中心支行等省有关部门和单位适时开展督查;同时加大督促检查,各有关地方、省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工作台账,动态掌握工作推进情况,对跟进落实工作实行精准化调度。endprint
新疆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依靠“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加速向西发展,因此充分发挥好示范和对外辐射作用。新疆重于探索绿色金融支持清洁能源资源、现代农业以及与风电、光电有关的高端制造业等,通过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布《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该地区将会初步建立与自治区经济绿色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分层次、多样化绿色金融体系。其发展根据自治区发展战略、发展目标规划以及经济结构特点,根据自治区实际情况,以《绿色信贷指引》《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版)》和各类绿色产业政策文件为基础,明确自治区绿色产业和项目界定,确定重点支持领域,建立对应的绿色清单产业和项目清单,定期开展遴选、认定和推荐工作,为其在债券发行、信贷、基金、上市等多方面的融资活动提供服务。新疆将统筹使用涉及节能环保、污染防治等领域的财政专项资金,采取鼓励和抑制并存的方式,对于符合“绿色清单”标准的绿色信贷可按规定申请贴息等“正向奖励”;对于不符合“绿色清单”标准的项目贷款采取收紧支持等“负奖励”,支持各地区财政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亟需绿色化改造的重点领域、绿色项目、绿色企业的资金投入。
三、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障碍性因素
目前绿色金融还是一个新事物,面临着一系列障碍性因素,包括融资成本高、收益低、期限长以及风险大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探索其内在原因。
(一)正向激励机制不充分
新事物的发展得不到政策相关的支持和鼓励,发展难度会很大,因此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特别需要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以及人才引入等政策方面的支持,降低发展成本和风险,
(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不够
绿色投资的需求具有分层次、多样性的特点,对于纯公共产品,通常由财政资金或公共资金来满足资金需求;对于能实现商业化并且有一定投资回报的项目,金融业会主动出击。此外金融业对于组织方式和产品设计有多样性的要求,根据项目时间的长短和风险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三)绿色金融市场透明度不够
信息不对称一直是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对于金融市场尤为突出,为避免资源错配以及效率低下等问题,应持续提高绿色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强化信息披露,建立公共环境数据共享平台,完善绿色评级和认证标准,来提高绿色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
三、促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良好发展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促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良好发展应该做到营造良好改革环境;利用环境大数据。
(一)营造良好改革环境
为绿色金融营造良好改革环境,对于促进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有很大的正面效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投资力度;完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法规;培养有责任的投资者。
1、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投資力度
人民银行在研究新的办法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绿色金融的投入,包括研究探索把评级达标的绿色信贷资产纳入到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合格抵押品的范围,讨论将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纳入到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
2、完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法规
将市场价格体系下绿色项目的正外部性和污染投资的负外部性显性化,加强执法,激励企业降低排放,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也降低绿色项目的风险,吸引更多资金投入。
3、培养有责任的投资者
良好的社会声誉效应会激励更多的绿色投资,绿色投资者在获得商业回报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认可方面都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因此加大绿色金融的宣传力度,培养更多有绿色投资理念和负责人的投资者,推动社会资本流入到绿色金融市场中来。
(二)利用环境大数据
《2017年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聚焦在两个领域。一是环境风险分析在金融业的应用,二是运用公共环境数据开展金融风险分析和支持决策。公共环境数据能够帮助金融机构评估各类环境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但因为可得性和可用性的问题,此类数据并未被广泛应用。对此,报告提出四项政策建议:推动环境风险分析和环境成本与收益分析方法的共享、改善公共环境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支持联合国环境署和经合组织开发公共环境数据指南、各国在国内推动支持金融分析的公共环境数据共享。
2017年4月,平安产险在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上发布了环境风险地图,该系统将工厂周边交通、工厂周边水体、工厂生态系统等数据整合起来,对企业环境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为企业和保险公司减损提供数据支持。这便是将环境大数据运用到绿色金融商业实践的典型案例。如何有效利用大数据促进绿色金融创新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地方。
1、成立专业研究机构
通过成立研究机构,专门汇集各级环保部门公开的企业环境违规数据,通过舆论压力、供应链压力还有资金链压力,促进企业的污染治理和绿色转型。
2、公众促成环境大数据
公众可以利用自己的移动设备,形成大数据,如果随手拍的图像数据足够多,那么不仅可以给企业和监管部门形成一定压力,促进污染治理,也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进行环境风险分析。
【参考文献】
[1] 张忱.绿色金融试验区:改什么?试什么?[N].经济日报,2017-06-28(014).
[2] 张锐.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多重使命[N].上海证券报,2017-06-21(008).
[3] 周鹏峰.我国将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N].上海证券报,2017-06-15(001).
[4] 危昱萍.国务院:5省区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支持境内外资本参与绿色投资[N].21世纪经济报道,2017-06-15(006).
[5]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J].中国金融家,2017,(06):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