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思想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2017-10-30 15:57熊英
学周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思想文化核心价值观

熊英

摘 要:教师通过对加强校园思想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结合当前高校校园思想文化建设的客观现状,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思想文化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思想文化;核心价值观;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2-01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2.116

大学是以文化为张力的社会组织。目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伴随着世界各国不同价值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大学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高校校园思想文化建设。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思想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一)是社会主义大学功能的客观要求

大学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青年思想的重要阵地。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体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大学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办学方向,铸造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是应对多元文化冲突和挑战的迫切需要

由于社会制度、民族习惯、意识形态的差异,世界各国无不置身于文化渗透、文化交融和文化冲突之中。文化冲突具有客观性,其核心在于不同国家和民族不同质的文化渗透与冲突,极易导致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大学是一个关注学生价值观并影响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场所,必须重视和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树立、捍卫和彰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

二、当前高校校园思想文化建设的客观现状

(一)重物质文化,轻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许多大学只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建设局限于校园内的建筑设施、花草树木等感官可感知的客体美化,评估检查也只看重校园环境和物质条件,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缺乏张力。

(二)重文化建设的活动性,轻文化建设的思想性

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呈现出文体活动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而将思想教育、思想建设的工作移交给思政课教师,使校园文化建设在整体上局限在一个低层次、低水平、小口径的状态,缺乏思想性和灵魂。

(三)重学生群体,轻教师群体

近年来,一些大学教师在学术研究甚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种种背离主旋律的言论,引人深思。大学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除了抓住广大学生,也要重视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进行文化熏陶和文化要求。

(四)大学生群体文化的不健康性

虽说当代大学生群体文化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呈现出一定的不健康性。如社会交往和为人处世中诚信缺失;缺乏社会责任感;接受和传播否认民族精神的错误文化;推崇西方民主、自由等政治概念;网络文化犯罪等。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高校校园思想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一)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动权,确立文化建设的主权意识

随著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被推到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威胁着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各种社会思潮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认同。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大学作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有责任在广大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动权,抵制和消除种种不良文化的消极影响,确立文化建设的主权意识。

(二)确立一把手工程,建立文化建设的系统意识

中共中央办公厅《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指出:“要强化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要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坚决守好‘责任田。”高校党委要确立一把手工程,站在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促进社会和谐、校园和谐的全局高度,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各级领导干部应切实肩负起抓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做到“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将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文化建设和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确立文化建设的系统意识。

(三)主动出击,确立文化建设的阵地意识

意识形态领域里存在着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较量和斗争,这块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大学教育要理直气壮地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和宣传思想阵地建设,不断巩固拓展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利用大学生社团文化阵地、学术研究阵地等,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有效联动与聚合传播。把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之中,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统领多样化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确立文化建设的阵地意识。

(四)确立文化建设的队伍意识、主体意识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归根到底靠队伍、靠人才。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学工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中的积极性、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全员参与、全方位建设的意识,确立文化建设的队伍意识和主体意识,落实主体责任。打造一支思想理论好、综合素质高、经验丰富的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 德智,张军.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探讨与建设思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2):67-69.

[2] 石秀杰,吴楠,宋慧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1(24):41-43.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文化核心价值观
西汉关中崛起的原因及其启示
国学教育热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新的认同分析
浅谈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工作新途径
弘扬“核心价值观”及文化馆惠民工作的真实案例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浅谈怎样做好企业党建思想文化工作